分享
2017年06月15日20:37 中国新闻网

分享

  中新社甘肃酒泉6月15日电 题:以“Hard”攻“Hard”:中国“慧眼”研制路漫漫

  中新社记者 张素

  15日中国成功发射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中文名为“慧眼”,英文名以“Hard(硬)”开头。研制团队开玩笑说:“我们选择了Hard(难)模式”。

图为吊装卫星瞬间。中新社发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供图

  HXMT于2011年正式立项,不过追溯其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20余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HXMT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概括此间“四难”。

  一是使用许多新的探测技术,但这些技术在国内的基础较差,更没有空间飞行经历,因而出现中能X射线望远镜研制过程有大量反复等情况;

  二是少量关键元器件的订购和维修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是没有配套的地面标定装置。HXMT采用中国学者独创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其先决条件是精确校准观测X射线仪器的过程,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建设大型标定装置;

  四是载荷研制队伍的航天工程经验不足,按照航天标准,占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状态、新环境、新单位、新岗位、新人员和新设备的“九新”。

  面对种种困难,研制团队却给自己不断加码,比如提出“不仅要实现1—250KeV(千电子伏特)的全覆盖,还要扩展到3MeV(兆电子伏特)的伽玛暴探测”。在他们看来,不仅不能降低研制难度,更要让中国天文观测在国际上占据前沿位置。

  当记者询问HXMT有无备份星时,“就这一次这一颗星了。太难了,太难了。”试验队内一位老专家回答。

  甘愿迎难而上,也许是因为参与者深知如果没有这颗星当如何艰难。

  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上已发射了数十颗空间天文观测卫星。按照国际惯例,无论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还是优先拿到卫星应用数据,中国科学家都难以占据主动权。

  已故的中国天体物理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长年为HXMT疾呼,2008年立项遇到瓶颈,她两次致信总理,言辞恳切:“HXMT项目是中国实现学科重大前沿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另一方面,利用HXMT去揭示宇宙的奥秘极具吸引力。在科学家的描绘中,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脉冲星疯狂旋转、宇宙更深处猛烈爆炸等盛景,人们通过这双“慧眼”便有可能看个分明,继而解开黑洞演化、中子星强磁场等剧烈天文过程中的谜团。

  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两支“国家队”联手,开创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他们攻坚克难,HXMT取得多项创新。

  比如它的高能望远镜探测面积超过5000平方厘米,是国际上同能区探测器中面积最大的;再如它有200KeV至3MeV能区面积最大的伽玛暴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最好设备的10倍,预计一年就可以观测到近200个伽玛暴。

  “我们的望远镜会发现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现象,甚至是全新的天体,我们对此非常期待。”张双南说。

  欧空局科学理事会科学支持办公室主任阿温德·帕马在受访时说,中国“慧眼”要通过X射线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这些是全球科学家都感兴趣的题目,“‘慧眼’将有很多机会与欧空局的卫星开展联合观测”。

  不畏浮云遮望眼,“慧眼”研制团队以诗句自勉。更令他们期待的是,HXMT的后续项目“增强型的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已被列入民用航天“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后续如中法合作的伽马射线暴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等项目有序推进,聆听宇宙的心声将不再是“难事”。(完)

责任编辑:邹少欢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北京幼升小残酷:非京迟早回老家(图)
  • 假“满分作文”,奔着利益来
  • 古代在职官员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 NoonStory:我在撒哈拉沙漠跑马拉松
  • 舌尖上的网剧,比国产深夜食堂好看
  • 男人有钱有颜,都不如有脑
  • 曹妃甸传奇:旗袍奶奶惊艳了时光(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