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7月27日12:3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

一头泡面卷,脚踩恨天高,扯着大嗓门,徒手撕小三,昨晚大结局的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宇宙最强丈母娘”薛甄珠女士最近不是一般的“火”,光是她那标志性的大红唇就刷遍了社交媒体,一时间姑娘们纷纷求起了同款口红色号。她虚荣、世俗又泼辣,但几十集剧情下来,观众记住的却是一个“中国式母亲”的真实、自信与可爱。


然而近期播出的一集里,圈粉无数的薛甄珠却突然晕倒、去世,这让一众心碎的剧迷猝不及防:薛甄珠怎么“毫无预兆”地就去了?


师奶粉“专业煲剧100年”说

“甄珠去世那一集,关于她的病情描述主要有四处:

1.甄珠以前曾经被车撞过,医生都说没希望了,后来又没事了;

2.平时一直说自己身体很好,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倒了就送医院,然后医生就说“胶质瘤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结”,醒了之后随时会再次昏迷;

3.贺涵(注:男主角)说要给她找最好的脑外科医生,但后来打个了电话,说医生认为没有必要转院了;

4.结果一段苦情戏之后,她就死了。”

虽然甄珠的女儿罗子群觉得妈妈一向说自己身体很好,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倒下了,但其实甄珠的病发,在前面的剧情里是有铺陈的:


甄珠在跟两个女儿聊找工作的时候一激动,突然就整个人“定格”了,罗子君(注:女主角)就指着妹妹去找白糖罐子,去搞杯糖水给她,说是“低血糖低血糖”(妹妹就嚷着“我知道我知道”,可能是老毛病),然后甄珠就呦呦地叫,说“唉呦,最近不知道脑子为什么,老是犯晕的呀。”


医生鉴定:

甄珠阿姨好像得了假的“胶质瘤”

“电视里对胶质瘤的描述是不太正确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医师直言不讳,为推动剧情,艺术创作偏离了真实的诊疗工作。


首先,胶质瘤“扩散到淋巴结”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


牟永告说,我国肿瘤学著名学术期刊《癌症》杂志曾经向全球医生征集150个医学疑问,“为什么胶质瘤几乎不发生颅外转移”就是牟医生提出的一个疑问。牟永告曾经让学生搜索全球发表的医学文献,搜索到200多例出现“颅外转移”的胶质瘤病例,然而多数“颅外转移”病例是存疑的。

肿瘤转移存在四种途经:通过血液流动转移、淋巴结转移、脱落的癌细胞发生种植转移、肿瘤的浸润转移(局部转移),胶质瘤难以发生颅外转移,很可能与上述途经“路不通”有关——“血脑屏障”很难突破,颅内淋巴系统不发达,很难发生淋巴结转移。 胶质瘤的脱落细胞,有可能引发脊髓、椎管的种植转移,也有可能引发局部的浸润转移。


其次,初患胶质瘤,罕见突然死亡。  


甄珠病发时的症状,并不符合胶质瘤的典型进展过程。“胶质瘤患者可以突发癫痫晕倒,但很少会毫无预警地晕倒甚至死亡,除非肿瘤生长于脑干等重要部位或肿瘤卒中。”牟永告说,受肿瘤生长位置的影响,患者会有多种表现:


成人患者多表现为癫痫发作,也就是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疯”,患者突然面部或一侧肢体抽搐,甚至全身强直,口吐白沫等。 


有的人会有一侧肢体的无力麻木。有的人会失语,心里明白,说不出来。有的人会幻嗅,闻到别人问不到的气味。有的人会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视力下降等。


有的人平衡能力变差,走不好路,可能与胶质瘤长在小脑有关。随着胶质瘤逐渐变大,由于脑组织受到肿瘤压迫,颅内压升高,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而剧中甄珠的表现,却与这些症状对不上号。剧情的设定,让不少人看到她晕倒的画面时,第一反应是“中风了”。


它是最常见的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

必须说句公道话,如果不是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胶质瘤”这种病。


胶质瘤究竟是何方神圣?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致残、致死率高。”牟永告教授指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在10万分之14.8左右,而胶质瘤发病率约占其中的40%,其中大多为恶性肿瘤。


胶质瘤是大脑胶质细胞发生的癌变,胶质细胞属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里的支持细胞。当它发生癌变后,往往在颅内弥漫性地生长,难以判断肿瘤的边界,外科医生要想切除它,着实棘手。


从年龄上看,恶性胶质瘤多发于“两头”,即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以最常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IV级)为例,患者在接受规范性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存活超过5年的患者不足10%。


预防:

老人认知水平下降 可查颅脑磁共振

颅CT是筛查颅内病变的“第一道屏障”。但是,CT仅仅能够帮助发现颅内病灶,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判断病灶的性质,甚至会遗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发现异常情况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MRI)检查。

目前认为,MRI是确诊脑胶质瘤的主要检查手段。若MRI仍然难以确诊,PET/CT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查措施。 鉴于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对高危人群可在体检时增加头颅磁共振检查项目。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早期常因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等原因而被误诊。


手术切除,很难将它连根拔起

胶质瘤像“树”一样,扎根于脑。目前,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把“树墩”挖掉,随后剩余的“根”进行放疗和化疗杀灭。而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病人,则可考虑进行靶向治疗等。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病人则进行姑息治疗。  


胶质瘤在颅内弥漫生长,界限不清,在影像学(磁共振或CT)上所显示的强化病灶,常常是肿瘤主体的“冰山之一角”。在手术过程中,胶质瘤的相对边界在常规神经外科显微镜下难以判断。


牟永告指出,手术疗效与肿瘤切除程度有关。但如果切除过多,有可能损伤重要神经组织,造成患者术后偏瘫及失语等神经功能毁损。而如果切除程度不足,残存肿瘤细胞过多,则会阻碍后续治疗的效果。因此,确定胶质瘤的生长范围是手术中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新闻链接


新技术领先华南

胶质瘤可“原形毕露”

近年来,在胶质瘤手术治疗领域,荧光辅助胶质瘤显微切除的作用逐渐显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2015年3月起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黄荧光辅助胶质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研究,发现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寻找病灶并对肿瘤进行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其中,“荧光素钠辅助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显微切除”一文在2015年美国神经肿瘤年会和2016年亚洲神经肿瘤年会上首次壁报交流,并在国际刊物“World Jounal of Surgical Oncology”上发表。

该技术是在常规神经外科显微操作的基础上,与荧光显影技术相结合。黄荧光的显影剂为常用眼底造影的荧光素钠,价格150元左右。手术过程中,胶质瘤组织积聚了荧光素,当医生使用显微镜时,这种荧光素在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使肿瘤“原形毕露”。荧光素使用1.5~2小时后开始有效果,显影效果可持续6~8小时左右。


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把握时机很重要


要想肿瘤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把握黄荧光的使用时机很重要,这对医生的经验和技巧要求颇高。


牟永告说:“使用荧光素后,时间太短,肿瘤主体会与周围组织模糊一片;在常规光线下肿瘤相对边界显示不清时,再切换黄荧光,反复辨认,不能一直在黄荧光下操作,否则会误伤血管。”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做胶质瘤手术上取得了一定经验。“我一年做300多台手术,其中约三分之一就是胶质瘤。”牟永告说,他所在团队已完成荧光显微镜辅助下胶质瘤切除手术8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或维持稳定。其中2015年3月最早完成手术的5例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其中最早完成手术的5例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有3例无瘤生存已达26个月,而其中位生存期只有14.2个月。


来源:健康有约(gzrbjkgj)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吴婉虹、李津  通讯员余广彪

编辑:李津


推荐阅读

▶扩散!福建90后女老师在日本旅游失联5天!行李完好放在宾馆丨新闻早茶


▶爽翻了!微信更新了五大查询功能,这些东西全都能查!抢红包也有变化


▶就因为这颗石头,孕妈差点失去宝宝!这个时间段最容易惹到~


▶小孩发烧拉肚子到底要不要输液?权威发布:这53种疾病原则上不输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大城市残酷挤压下的中国小城镇(图)
  • 死记硬背都不会,谈什么独立思考能力
  • 第一支红军为什么叫红四军?
  • 范墩子:“炮孩子”唐小猛的猪
  • 《我的前半生》中国大妈都是用力活着
  • 当个普通人很丢脸吗?
  • 旅行中的成长:献给我来过的上海(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