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7月27日21:00 澎湃新闻

分享
对人类胚胎动用“基因编辑技术”这把手术刀,这似乎不再是那么大逆不道的事了。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继中国3个研究团队之后,美国迎来本土第一批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这些胚胎原带有严重遗传病基因,经基因编辑技术后得到修复。
基因编辑指的是人为地对特定基因进行插入、剔除、替换等改变。
几乎在精子和卵子授精的同时,研究人员注入用来操作基因编辑的物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来修复精子所带的遗产致病基因。据称,该技术可以减少此前在胚胎基因编辑中看到的脱靶问题和嵌合现象(mosaicism)。
所谓脱靶问题指的是,基因编辑可能“误伤无辜”,编辑非目标基因。嵌合现象则是出现胚胎中的部分细胞遭“遗漏”,没有被编辑的情况。这都构成了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的安全性担忧。而这一次,研究人员声称可以减轻这两个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胚胎只会存活数天时间,也不会着床培育。
完成这一实验的是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的俄裔研究员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团队。路透社援引该大学一名发言人的话称,该实验成果将在近期发表于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
谈起米塔利波夫,他曾在2007年完成全球首批克隆猴子胚胎,还在2013年,通过向剔除细胞核物质的卵细胞内植入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
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
让米塔利波夫目光转向胚胎基因编辑的是今年2月,原对基因编辑技术持有保守态度的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国家医学院开始“松口”,发表报告称,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应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双方均患有严重遗传疾病的父母,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
在美国,关于人类胚胎的相关研究因被涉及伦理问题,无法得到联邦经费的资助。对胚胎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若该胚胎发育成人,其后代将延续这一人工改动。不少伦理学家和社会团体担心,这会引向“设计婴儿”,加剧社会不公平。
世界上第一例对人类胚胎基因的编辑修改由中国科学家完成。2015年,中山大学教授黄军就发表论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的一个致病基因。这一突变的致病基因会导致严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症。
黄军就所使用的胚胎来自当地医疗机构,为减少伦理争议,都是无法发育成婴儿的缺陷胚胎。当年,黄军就被《自然》期刊评为十大年度科学人物。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中国新闻周刊:“热锅”上的城市(图)
  • 死记硬背都不会,谈什么独立思考能力
  • 第一支红军为什么叫红四军?
  • 神雕往事之独孤求败误伤义士事件
  • 《我的前半生》中国大妈都是用力活着
  • 男女在婚姻中必须尽早明白的10个真相
  • 这才叫旅游纪念品!每一个都想抱回家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