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8月04日20:32 中国台湾网

分享

  在《美·好·中华》成果展区,在首都博物馆实习的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刘立禾为小伙伴介绍展区文物。(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中国台湾网8月4日北京讯 (记者 郜利敏)“台湾学子暑期文化实习月”日前在北京启动。8月4日上午,参加本次实习活动的两岸青年走进首都博物馆,参观《美·好·中华》成果展,了解大陆近20年考古成就;体验手绘扇面,感受中华文化底蕴。

  参观展览 解密历史密码

  恰逢《美·好·中华》展览正在举办中,木制的“美好中华”四个字分笔画拆分悬挂于展览入口,寓意用心感受每一件古代文物背后蕴藏的美和智慧。展览将夏商周到明清时期的代表文物按朝代渐次排列。走进展区,两岸青年一行宛如身处五千年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探索古文化之美,破译文物那斑驳的文明密码,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当看到古代演奏乐器“骨笛”,就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的白竹君发出了惊艳之声 ,她原来认为这只是一个头饰——簪子,没想到古人居然可以用骨头制作成笛子,“太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心灵手巧了”。

  在首都博物馆实习的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刘立禾,自觉充当引导员,帮助小伙伴们取展览的宣传册子,辅助讲解员,为小伙伴解疑释惑。他说,首都博物馆是解读北京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展示世界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他非常高兴在这里实习,腼腆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有点“小贪心”,想要在实习期间探究馆内每一件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美好。

  手绘扇面 品味古人之韵

  蜿蜒的台阶、连绵的山脉、威武的烽火台,长城跃然于扇面上。白竹君用心地在扇面上绘制长城,她说自己特别想去长城,很遗憾现在还没有时间去,暂时先以画寄托对长城的憧憬。

  在首博的互动教室,两岸青年正在体验手绘扇面。五、六个人一组围坐圆桌,在素净薄纱的椭圆扇面上用心作画,铅笔描绘轮廓、彩笔绘图,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进行,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案在同学们手中慢慢呈现于扇面上。有梅花绽放、鱼虾戏荷花、荷花映日等充满古朴韵味的图案;有爱呛人的“臭拽猫”、“皮卡丘”等可爱的卡通图案;还有天坛、长城等历史文物古迹的图案。每柄扇面上的图案都透露出了独特的个人艺术气息及美好愿景。

  就读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蔡昀芷,在扇面上绘制了天坛里的祈年殿。她说,首次来北京的最想去的地方是天坛。在台湾,听老师提到有关天坛的祭祀以及回音壁等知识。天坛在她心目不仅建筑外形独特,更是一种文化的追忆。她想亲身去感受下那里历史气息,与历史古迹对话想来也是一场浪漫“邂逅。”

  扇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在扇子作画题词也是古今文人骚客的文化乐趣。手绘扇面让两岸青年体验古人的文化乐趣,品味古人之韵,进一步探索中华文化之美。

  2017年“台湾学子暑期文化实习月”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30名来自北京、台湾两地的高校青年在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中山公园音乐堂、创业公社等5家北京市代表性文博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同时北京实习生将带领台湾实习生体验北京的文化与生活,使台湾实习生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及大陆现代社会发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完)

  

在首博的互动教室,两岸青年正在体验手绘扇面。(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在首博的互动教室,两岸青年正在体验手绘扇面。图为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刘立禾。(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就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的白竹君(左)在扇面上手绘长城,就读台湾“中国科技大学”的蔡昀芷(右)在扇面上手绘祈年殿。(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在首博的互动教室,两岸青年展示各自手绘扇面图案。(中国台湾网 郜利敏 摄)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内地学霸们为什么不愿当医生?
  • 月薪三万妈妈的愁,5岁环卫女童不懂
  • 哈同与罗迦陵,老上海最牛炒房夫妻档
  • 小说:我和王小花之间的爱情故事
  • 超重口味电影《莫比乌斯》:人性太恶
  • “他爱小三,还是爱我?”
  • 世界的尽头!美不胜收的欧洲天涯海角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