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8月17日20:09 北京时间

分享

7月2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示》,拟将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此前,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表示,特色小镇需要降温,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象,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目前特色小镇建设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建设如何与宜居环境和谐发展?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德全:

特色小镇应以特色产业立镇

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主要是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打造等功能,成为传承文化和推进城乡统筹的平台,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功能的叠加。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应以当地特色产业立镇为根本。

从特色小镇所具有特色产业的历史形成与未来发展方面分析,可分成四大类:

一是“特色历史人文+传统加工制造+旅游”,有可挖掘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传统,比如茶叶文化、丝绸文化、湖笔文化、黄酒文化、花卉文化等,同时可以叠加旅游业。即传承这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小镇旅游业,从而光大其独有的历史人文传统。

二是“经典加工制造+时尚设计+旅游”,这类地方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可以嵌入时尚设计元素,也可以叠加一定的旅游功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比如浙江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诸暨袜艺小镇等。

三是“特色天然资源+旅游度假养生”,具有独特的天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或是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如莲都古堰、景宁畲乡、西湖云栖、武义温泉等;或是具有难得的新鲜空气和洁净水源,适合休闲度假,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如桐庐健康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

四是“未来新兴产业+旅游”,拥有发展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这种特色可以是现代信息、科技、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特点是面向未来。如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硅谷小镇、地理信息小镇、千岛湖航空小镇等。

总之,特色小镇不是专家评委“评”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建”出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要想发挥好引导服务作用就必须找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才能切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新型城镇化金融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文旅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何忠华:

依托资源禀赋做好小镇规划

就目前来看,特色小镇在定位、申报、商业模式和建设运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规划定位方面,很多项目在牵强地进行“房地产化”,这为“鬼城”、“空城”埋下隐患。

其次,文旅特色小镇申报过多,特色产业类小镇亟待崛起。很多申报项目描述的前景非常好,投资回报率很高,但这些纸面上的商业计划,其投资、运营的可行性都有待于实际论证。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做特色小镇。这取决于小镇所在地现有的资源禀赋,包括自然、人文、产业资源以及地貌、地形、气候、人文环境等全方位要素。在资源禀赋适宜的情况下,做好精准规划,找出小镇自身特色,然后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着手运作。

龙头带动模式:重点发掘当地龙头企业优势,以产业资源形成集群效应,并特别对形成小镇主题产业生态体系的龙头企业给予充分激励,使其成为小镇发展的主角,同时联动利益相关方——产业生态体系相关企业、开发商、当地政府等,发挥各自价值,推动小镇发展。

平台驱动模式:某些小镇虽然没有显著的龙头企业,但可以因地制宜打造如研发、商贸物流、金融、IT服务类等第三产业平台,形成产业集聚。这类小镇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相对较低,污染小,且能带来同类型企业的集聚,形成平台类小镇特色产业。

文旅联动模式: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打响特色小镇文旅产业,并借助城市周边的有利布局,与主城区形成功能联动,培育都市消费群体。

此外,在宜业宜居建设上,要注重保护文化遗存,避免盲目抄袭,崇洋媚外。同时,要构建生态网络,做大“绿色经济”,规划符合高质量要求的设施服务并辐射周边,实现产业建设与宜居环境和谐发展。

博士小镇合伙人、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国华:

特色小镇要走小而美的路线

借政策东风,各类打着“特色”旗号的小镇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盲目上马的背后,地产化问题、凭空造产业问题、盲目求大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千镇一面等问题严峻,亟待行业共力破题。

特色小镇叠加了社区、文化、旅游、产业等功能,几乎是一个“多项全能”的经济发展基地。在众多功能配置中,要通过产业立镇、产城融合、产业集群和产城人文合理“布镇”。

产业立镇。特色小镇的主流建设方向不是旅游小镇,而是产业小镇。因此,主导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独特性,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高且注重研发投入;产业环境优良,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鼓励政策。

产城融合。特色小镇类型众多,各地具有的资源禀赋也不一致,不能凭空创造或引进新的产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做到小而精、小而美,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构建产业集群。借势特色小镇的人气与资源集聚优势,拉动、促进小镇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以及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

秉承产城人文理念,完善配套功能,让生产、生活和生态相互融合,吸附高端人才。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此外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欢居住在大城市。比如德国,居住在两万人以下小城镇的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大部分人不是居住在大中型城市,而是居住在小城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未来选择安逸宁静、风光宜人、生活便利小镇生活的人口将会越来越多,这是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河北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站博士后邢慧斌:

协调三种关系避免千镇一面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但发展中存在问题也较多,最突出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千镇一面、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和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特色小镇贵在“特”,很多小镇并没有从当地历史文化中挖掘真正特色,一味强调“新、奇、异”,甚至有些地方还提出了“没有特色,创造特色也要上”的口号式建设运动。这种建设思路势必带来另一个问题——千镇一面。

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应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业态集群和产业生态链。地方特色小镇想要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处理好“古”和“新”的关系。挖掘和整合当地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现代科技等资源要素,按照当代商业运行规律和运营模式,构造产业发展平台,产生可持续的集聚效应。

其次,处理好“特”和“全”的关系。特色是小镇发展的招牌,在资源主题、产业类型以及氛围营造、舆论宣传等方面都要突出特色,但是“特”与“全”并不矛盾。特色小镇多为乡镇转化而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这也是各地积极申请特色小镇的初衷。另外特色小镇地域相对有限,如果没有健全的产业要素和环节,外部要素很难参与其中,小镇很难发展高端项目和创新业态,这必然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处理好“点”、“线”和“面”的关系。所谓“点”就是特色小镇应以人为本,比如旅游类小镇,就是要关注游客的独特体验而整合人、文、地、产、城、景等资源;“线”就是小镇应破除自身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制约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就是特色小镇往往是当地一类小镇的集中代表,因此特色小镇应发挥示范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依托小镇建设,推动某类产业项目持续发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本镇资源开发利用。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格斗孤儿事件”的真相与反思(图)
  • 90后女博士挂职副县长,有何不可!
  • 刘备、关羽、张飞结拜的背后
  • 痴人潘老大:微胖身躯里装的都是学问
  • 泰国第二鬼片就把你吓尿,第一这部呢
  • 总说“我不要”,可你的身心却很诚实
  • 注意!这个动作在德国打死不能做(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