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8月18日06:11 新华日报

分享

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中国人指称年龄,有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等。

这本是孔子自己的人生总结,后来被视为适用于所有人的一般人生规律,甚至是一种必须达到的人生规定。

中国古代还有诸多指代年龄的词汇,比如不满周岁为襁褓,两到三岁为孩提,七八岁为始龀,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年总称为垂髫;男子二十为弱冠,女子二十为桃李;七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

大致来说,这些年龄指代,三十至七十岁之间,着重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社会行为特征为主;其他年龄阶段,则以个人行为特征为主。这体现了一种经验性认识:人的社会作用主要在三十至七十岁之间,三十岁前是个人生长和育成阶段,七十岁后人生老迈,是延寿为福的阶段。

年龄的指称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时间阶段性特征的把握。总体来说,汉语的年龄指称词汇数量多,同一年龄段往往有多个词汇从不同侧面加以指称,表现出对人生时间的高度关切;人生初始阶段的指称词汇尤其多,几乎每隔两三岁就进行区分,表现出对人生成长期的细分特征。

人生越活越快。人过三十,时间就像加速度往前,一晃就是一年,这是普遍的心理经验。而幼年时期,似乎总在盼望久久不能到来的生日和新年;在大学里,毕业是件远期的事情,三十岁更加遥远。这样的人生经验,在现代心理学上得到确证。一种解释是,对十岁的孩子来说,一年是他生命的十分之一,但对七十岁的人来说,他生命的十分之一是七年;对一个月的婴儿来说,一个星期是生命的四分之一,对五十岁的人来说则微不足道。这种解释,被称为“比例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何以“时间感”在人的生命中缓慢而稳定地加快,大概也可以说明何以中国人会对儿童时期的年龄细加区分,而拉长成年后的年龄段划分。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时间如同永恒一般。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幼儿都难以很好地感受时间顺序。有人认为,人类的时间概念完全形成要到十五岁左右,这时,自我意识完全建立,与世界的分离、抽象与理性思考的能力也完全形成。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时间消逝得很慢,在二十多岁或三十岁时开始注意到时间加速,此时,人已经安定下来,适应了工作、回家、吃饭、睡觉,以及每周的例行安排。之后,人就会发现最近这些年比之前过得快很多。你还记得一个小孩蹒跚学步的样子,再见到时他已经上了小学,你感到这变化来得太快。时间在向前叠缩,你认为事情发生的时间总是比实际上离现在更近,比如你以为发生在五年前的事情,其实发生在七八年前甚至十年前。

还有其他理论解释这种“时间越过越快”的心理现象,例如生物学理论。人的代谢机能诸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环,都从出生后开始逐渐变慢。在二十四小时里,孩子的生物钟包含了比成年人更多的时间,如果把钟调快四分之一,我们过一天就会感觉是过了三十个小时。而且儿童的体温比成年人高,高体温会拉长时间,让人感觉过得慢。再如信息理论,认为记忆倾向于压缩那些没有事件发生的时段,拉长那些事件多发的时段;随着年龄增长,新鲜事情越来越少,新鲜程度也降低了,因此越活越觉得时间在加速。

以而立为界,此前,是人发育、成长、学习阶段。人固然也经历时间加快过程,但总体而言,是生活在时间缓慢流逝的感觉中,要经历许多人生第一次,生理机能也由弱到强,这些都使人乐于追逐新鲜体验、敏感于刺激性行为和细微变化。在此阶段,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主要是吸纳经验和集聚能力。而立至耳顺阶段,人相对稳定地发挥社会作用,接近以至占据社会的中心位置,获得各种资源,同时,渐渐形成处理各种事务的稳定方法和思路,这既可以称为“达到成熟”,也可以视为“渐近保守”。与此同时,人的生理机能慢慢下降。当成熟的处事能力渐渐不能平衡生理机能的衰退时,人开始慢慢退出其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最终生理机能的延续上升为主要的人生问题。

中国古代基于经验的人生阶段分期,体现了一种够用的生活智慧。从垂髫到耄耋,在不同时间段人该做什么,都有社会标准。弱冠之前犯错可以原谅,但三十不立,四十还犯迷糊,五十不明白天道,六十还肝火旺盛,都会被认为不合适。这些标准能够使人了解自己的责任。

现代社会极大地改写了人生的时间规则。变化几乎成为一种价值,新鲜被赋予“前途”,社会更多地需要青年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因此,对人生时间的挖掘利用大大提前,对剩余时间的废弃也大大提前。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张力:一方面寿命在延长,一方面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老去,比前人经历更长的老年生活。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格斗孤儿事件”的真相与反思(图)
  • 90后女博士挂职副县长,有何不可!
  • 刘备、关羽、张飞结拜的背后
  • 痴人潘老大:微胖身躯里装的都是学问
  • 泰国第二鬼片就把你吓尿,第一这部呢
  • 总说“我不要”,可你的身心却很诚实
  • 注意!这个动作在德国打死不能做(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