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10日01:05 生活报

分享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好赞美。一个好老师是一本书,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荣幸。老师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第33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师生间的动人故事。


人生之幸

两位老师助力让苦孩子从孤岛走入北大


黑龙江大学杨春惠教授今年已79 岁高龄,在教育战线奋斗了半个多世纪。步入晚年,回首自己的人生,他连声说,“是遇到的两位好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杨教授老家在吉林省九台市一个偏僻的孤岛上。母亲在他两岁时去世,家里靠捕鱼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苦,每天连吃饭都是有上顿没下顿……就是这样的环境,他却在1959 年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为什么我能学习这么好,除了我比较勤奋之外,还因为我在上小学、初中时有幸被名师指点。”杨春惠认为自己求学之路的每一个关键点,老师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春惠读小学时,班主任老师是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景锡璋。因为家庭成份“不好”,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上学时,景老师让学生写日记。杨春惠写得很认真,“第一节上语文课,第二节上数学课,第三节上体育课……”景老师告诉他,“你写的是流水账,写日记要写自然或人的变化,要用心观察才行。”杨春惠说,“从那以后我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坚持天天都写日记。”在景老师的指导下,小学毕业时杨春惠的作文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


杨春惠教授

景老师还有“ 点石成金”的能力,那个年代,小学能考上初中的很少,尤其偏僻的小学,三四个班也就有一两个考入初中,结果他们班22 名学生,有7 个人成功升入乡中学。


升入初中后,杨春惠又遇到了好老师。初中班主任叫姜连城,是一位语文老师。“在我们那样偏僻的农村,孩子能念完初中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我却上了高中。”杨春惠说,母亲去世后,父亲拉扯他和姐姐艰难度日,因为家里穷,所以希望他能早点儿挣钱贴补家里。但因为他上学经常考第一,所以初中快毕业时,姜老师三天两头做他的动员工作,说他将来有希望上大学,让他报考高中。“家里人不同意,但老师决心已定,强行给我报考了高中。


最终我考上了县里的九台一中。”杨春惠回忆说,考上高中时,他还挺埋怨姜老师,“全班60 人,就我一个人上了高中,家里负担又重了。”那时的他,根本无法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三年之后,杨春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从此他的人生开启了不一样的生活轨迹。


爱的力量

恩师苦口婆心捣蛋鬼没有误入歧途


“夏老师,这几天我回哈尔滨办事,你下午有空吗?我回学校看你呀!”1 日,新学期中小学刚开学,哈尔滨市第76 中学夏仲萍老师就接到了学生李飞(化名)的电话。31 岁的李飞现在是大连一家颇具规模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当年,他可是学校出了名的淘小子。“我上学,幸亏摊上了好老师,要不,我早就学坏了。”李飞感激地说。


李飞的家庭很特殊,3 岁时父母离婚并各自重组了家庭。他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爱喝酒,也没什么文化,教育孙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只要李飞犯错爷爷抄起皮带就打。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谈不上什么学习习惯,入学摸底测试,李飞成绩全学年倒数。精力旺盛的他,平日还喜欢干点儿调皮捣蛋的事:在同学的衣服上画漫画,给同学、老师起外号……甚至小小年纪,还认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看望夏仲萍老师

李飞说,新生入学不到一个月他就闯祸了。一天下午,他和同学在操场上踢球,他一个飞脚,“啪”的一声,足球直接穿过玻璃进了他们班教室。“当时我以为完了,像我这样学习不好纪律还差的学生闯了这么大的祸,还不得挨顿狠批找家长呀!结果,夏老师出来后,只是对我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一会找校工帮忙把玻璃安好。下回你们踢球千万离教室远点儿,幸亏大家都在外面玩,教室里要是有人多危险呀!’”那一刻,李飞的眼里充满了感激。


夏老师无意间播下的那粒爱的种子,成为了李飞今生最温情的回忆。从那以后,他调皮捣蛋的事干得少了。夏老师发现李飞身上有不少优点,“他重情义,能吃苦,动手能力也强,班级里什么劳动工具不好使了,到他手里一会就能修好。”后来,选班干部,李飞全票当选为劳动委员。


学习成绩一直是李飞的软肋。因为基础太差,学习很吃力。李飞说,他上初三时曾有一阵不想上学了,夏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他。“像我这样成绩差的学生,真是对不住老师。老师付出那么多心血,本来班里考得挺好,一加上我,平均分一下子下来两分。”李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在夏老师和各科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2002 年毕业时,他的每科成绩由入学时只有几分升到了几十分,并顺利进入一所职业学校。

良师益友

人生所有重大决定

都要听听老师的建议


“张老师对我来说,学生时代是良师,现在是益友,我人生的重大决定,一定会听他的建议。”34 岁的周游,去年10 月份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高校,自己创业。他口中的张老师,是哈一中的张信章老师。


高中期间,负责学校团委工作的张信章老师,组织学校六十名师生参加“磨砺营”活动,师生被分成五个小组,两天时间每个人只有18 元钱的生活费。大家不仅要步行30 多公里到呼兰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参观萧红故居和西岗公园等,还要自行解决吃住问题,活动结束时,剩余生活费最高的小组获胜。性格文静内向的周游,就是参加活动的学生之一。

周游(左)和张信章老师

“我是独生子,当时读高二,在组里算是年级最高的学生,所以要想办法帮大家少花钱、不花钱解决问题。”于是,在学校一向寡言少语的周游做了许多自己都吃惊的事:和公园负责人讨价还价为同学节省门票钱;向乡村小学校求住宿;在田地里向陌生人要玉米、土豆烧着吃……周游处事认真的生活态度给张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以后,张老师不断鼓励他不要满足现状,要勇于挑战自己。当时竞选学生会副主席时,周游也有过犹豫和胆怯,张老师不断给他加油打气。而张老师“做人真诚,做事认真”的行为准则也深深影响了周游。


高考时,周游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市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虽然高中毕业很多年了,但他和张老师的联系一直没中断过,每当遇到重大的人生决定时,他都会想起张老师。“大学校园里的工作稳定、安逸,可这些却不是我想要的。


去年有朋友邀我加入他的创业团队时,我犹豫了。扔掉稳定的工作,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疯了。我举棋不定,却又心有不甘。”张老师得知后,邀周游再去呼兰一游,当年的乡村已是高楼林立,周游想起了老师的鼓励,想起18 岁时那个突然爆发的自己,他决心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趁着年轻,别让人生留有遗憾。”目前周游和朋友成立了股份公司,今年8 月刚在新三板挂牌,估值在5 亿以上。“现在每天都很忙碌,但活得很充实,这才是我追求的生活。”周游坚定地说。

□文字: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审核:张涛

□责编:王德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好赞美。一个好老师是一本书,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荣幸。老师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第33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师生间的动人故事。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坠楼产妇生活细节首次揭露(图)
  • 产妇坠楼:官方调查可信度不高吗?
  • 大英博物馆展:元青花盘的前世今生
  • 王小枪:军人作家眼里的军人什么样
  • 我实在不忍心安利这部毛骨悚然变态片
  • 产妇跳楼深度分析:你的血,不会白流
  • 悉尼,这个全球最友好城市有多美(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