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21日13:10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


最近,你的朋友圈或微博,

被“橙色书包”刷屏了吗?



9月17日,

演员陈小春的一条微博,

获得了20w+点赞、5w+转发。

正是这条微博让“橙色书包”进入了公众视野,

并迅速在网络掀起刷屏狂潮。


他在微博中提醒开车的朋友,

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

因为这些孩子患有听力障碍。

随后,很多明星也纷纷加入

转发扩散的行列之中……


据主办方介绍: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不能准确感知从远处开来汽车的速度和距离,在交通出行中危险极大;而在中国,0至14岁的听障儿童,总数超过460万,是世界上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听障儿童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消息发出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很多人表示支持,并积极传递着这种“橙色关爱文化”。然而,这个项目在进入公众视野之后,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支持者认为:


这样的方式保护了听障儿童的交通安全。


质疑者认为:


橙色书包会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受到区别对待,从而造成其心理负担,甚至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侵害。


“橙色书包”到底能否保护听障儿童?


记者了解到,“橙色书包”公益项目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听基会”)于2016年3月在北京启动。官网显示,该活动宗旨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减少因听力障碍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伤害”。


“橙色书包”不止是一个书包,还为听障儿童准备了不少工具: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油画棒、水粉纸等等,通过这些美术用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听基会”工作人员表示,截至目前,“听基会”已向全国10000名儿童送出“橙色书包”,由于申请书包的人数较多,目前想申请“橙色书包”的人需排队。


质疑:“橙色书包”让听障儿童“被标签化”


网络走红之后,“橙色书包”在网友及专业儿童权益保护人员群体内,引发质疑。一些观点认为,“被标签化”后,甚至会提高听障儿童受到侵害的几率。对儿童无差别的对待,才是真正的关爱。


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傅艳认为:


“橙色书包”的初衷非常好,但它的出发点是保护听障儿童的出行安全,就给这部分儿童贴上了“听力障碍”的标签。只要看到背“橙色书包”,人们就知道这孩子有听力问题,导致他们被特殊看待,带来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另外,由于幼龄儿童对声音和方位的辨别能力不够完善,在马路上,难道不是所有儿童都该被关爱礼让吗?


作为扎根于农村基层的公益人士,中江县爱加一公益社团理事长吕歆妍认为:


“橙色书包”的活动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大城市或许比较受用,但在农村,这样扩大听障儿童的身份辨识,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缺陷,让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将加大这部分儿童受到侵犯、拐卖等伤害的可能。


北京语聆听障儿童家长服务中心主任洪浩猛更是实名在微博上斥责“橙色书包”为“2017年最不贴人气、最愚蠢的创意”:


他认为,改变社会对听障孩子“弱”的观念,让孩子脱离特殊,是听障儿童家长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给孩子公平公正的社会地位。但这样“愚蠢的公益活动”能摧毁他们多年的用功,使孩子们在被照顾、被可怜中成长。


傅艳认为:


“儿童友好”的观念不应只存于残疾儿童群体,听障儿童不该被区别对待。幼龄儿童对声音和方位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在马路上,所有的儿童都该被关爱礼让。


另外,残障儿童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这样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活动还应倾听残障儿童的声音,了解他们过马路时怕什么,如何让世界对他们更友好,才是不违背儿童应有的权益。


失聪儿童家长:孩子不希望缺暴露缺陷


吴玉芹是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同时她还有一个失聪的儿子。接触残疾儿童超过20年,她认为“橙色书包”引发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值得肯定,但“标签化”的问题不可避免。


“学校和家长会教孩子们基本的交通规则,他们懂‘走斑马线、红灯行、绿灯停’,其实并不需要司机的特意让行。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过度关怀。”吴玉芹说,她的儿子曾拒绝佩戴显眼的耳背式助听器,希望换个小的、不易被发现的设备。“这说明他内心希望隐藏自己听障的问题。”


该观点也得到了网友的印证,一名不具名的网友表示,其作为听障儿童的家长,目标是让孩子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主流社会,而非感到自己是“弱者”,需要特殊化,甚至被打着听障的标记走在马路上。


回应:“标签”是个伪命题


对此,记者电话联系了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其工作人员表示在该活动发起前,内部曾考虑过可能带来的“标签化”问题,但正因为考虑到听障儿童的特殊性,“想要让大家意识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进而才能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


“标签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大家认识到不同,反而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帮助,才能达到共同的幸福。如果觉得没有问题,为什么还会有特殊教育学校呢?城市里有盲道、残疾人扶梯,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包括拐杖。所以歧视永远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源于人心。”


该人员认为,对于听障儿童的家长来说,听力损失的孩子过马路时处于更危险的状态,没有比生命安全更重要的,相信人们会做出选择。而对于人们希望残疾儿童“去特殊性,回归普通自然”的呼吁,该工作人员回应说,“这是我们全社会倡导的愿望,也是我们积极探索尝试的。不能因为说盲人、孕妇跟我们一样,就不为他们设置盲道或者让座。”



网友评论:


@浅蓝的记忆_39628:蓝色的,粉红的,卡通的,我们都应该礼让。这是最基本的。但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假如我的孩子也是有听力障碍的宝贝,我还是会选择这个橙色书包,因为我总是希望他能安全的,独立的上学放学。毕竟,不是所有的司机都可以做到礼让的。


@甜热热obligatio:车让人确实是应当的,但我们更应该考虑社会现实啊……现实就是很多车不让人……而且从这个层面去改制的话就会很难,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人性自觉的层面了,不是政策所能完全规约的。


@题拉普拉斯:因为有人喜欢在后面狂按喇叭 按喇叭发现前面无动于衷 我看很多人就是骂骂咧咧的 看到这个的话 会更理解为什么前面背该色书包的小孩听到喇叭声没有反应 应该更小心点。


@茶道有三段嘻嘻嘻:本意是为了安全啊 如果有怕被区别化的担心可以选择不使用。


@风襄子:看到小朋友都要放慢车速啊,看到人都要。


@蒋声红:公益从心起,用心做,莫为噱头邯郸学步成笑话。作为听障儿童家长,我们的康复目标是“去除特殊性,回归普通回归自然”!我们要孩子康复到放在普通中看不见。我们要的是一个普通孩子,而不是特殊。


@熊太吃正太:我能很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同,不需要任何隐瞒。但是我不支持橙色书包,因为对于戴上设备的听障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让常人误解孩子听不见车的声音,去除特殊首先要去除大众的陈旧认识,才能让孩子回归普通回归自然。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并不在于是不是特殊群体。


@小陳兒在這:作为驾驶员,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不管他背什么颜色的书包,我都会停下来让路!做为听障孩子的家长,我儿子隔着马路很远都能听见喇叭声,马路边上更别说了,绝对能听清楚!做为妈妈,我会教孩子一停二看三通过,安全过马路!我们不需要特殊照顾,我们不需要被标签化!


@破败的莫勒班:我觉得听障儿童最需要的不是这个书包,而是更多公益的助听设备和器械与康复效果的知识普及,让社会就像当年了解近视儿童一样了解听障儿童。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关健斌:2018年总统选举普京是去是留
  • 母携女跳楼,请放下裁决孩子生命的屠刀
  • 唐代女性婚姻生活面面观
  • 小说:有关“活着”的无数可能性
  • 28年前这部国产惊悚片有两张绝世美颜
  • 女性出轨率最高的会是全职妈妈?
  • 国庆出游去哪?安徽马尔代夫人少景美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