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21日23:04 人民日报

分享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今天我们来聊聊和书店有关的话题。

 

北京的郊区,有一座公益图书馆篱苑书屋,因为建筑设计和自然相得益彰,所以被美国一家网站评选为“世界最美图书馆”之一,吸引着众多人慕名前往。在青山绿水间捧书品读,享受舒适静谧的阅读空间,的确是一件妙事。但最近却有人发文指出,这座“最美图书馆”里竟然满是盗版书。目前,书屋负责人公开道歉,书屋也已暂停营业。


 

虽然书屋的图书大多来源于捐赠,曾经实行的“三本换一本”活动也的确存在着管理上的困难,但很多人还是难掩失望与担忧,如果一座图书馆只有外在形式的光鲜而缺乏与之匹配的精神内核,是否还可堪“最美”?而这样的担忧,其实也适用于今天我们想讨论的实体书店的发展。

 

几年前,由于网络的冲击,对实体书店行业一片“唱衰”之声,人们相信实体书店的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2008年,上海还曾发起过声势浩大的“保卫季风书店运动”,当时最有名的一句口号就是:“地铁站里不能只有哈根达斯,没有哈贝马斯。”然而几年过去,风向似乎已经悄然改变,实体书店慢慢复活过来。比如曾经痛惜于实体书店流失的上海,就将在今年迎来近20家中大体量实体书店的落地。

 

当然,“重生”的实体书店已经鲜少当年的模样,它们往往位于客流涌动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上,追求精美的装修,主打高雅的格调,不仅可以看书买书,还能淘到各种文创产品;不仅可以随时来杯咖啡,也许还能偶遇几场沙龙……在这里,实体书店一改以往只能或站、或席地看书的传统,摇身一变成了能够购物、休闲、社交的公共空间。

 

引入商业活动,增加多元体验,扭转了实体书店“明日黄花”的命运,也让不少人重新燃起了对实体书店的兴趣,这固然可喜。但是,一些书店商业氛围浓厚,过度追求形象包装,制造出一个个拍照“打卡”的“景点”,却让书店真正的主角“书”,逐渐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如今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呼吁“书店里不能只有哈根达斯,没有哈贝马斯”。当阅读的体验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当商业活动比书籍的种类更丰富,当越来越多人在“假装读书”,我们很难说实体书店的回归,带来了阅读的回归。正如一位在“网红书店”归来的读者所写,“在这里看书的人非常少,大多是等人的、为自己小资文艺加标签的、拍照发朋友圈的、逛街逛累了进去歇一会儿的。总的来说,那里更像是歇脚亭,不像书店”。

 

相比于虚拟的网上书店,实体书店因为“书的在场”,蕴涵着更多的精神性和人文性,它打开着人们的想象空间,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体验。而这样的文化内核正是一家书店的“灵魂”。有人回忆,上世纪末北大南门地下的风入松书店,进门的大招帖就是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整个书店从选书到陈列,都充满人文气质,让人沉醉。今天,北京24小时开放的三联书店,深夜仍有人灯下展卷,可称是首都的一个精神地标。


 

当然,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书店仅靠卖书的利润可能难以覆盖不断上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所以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实体书店都摒弃商业,而是希望其在商业经营的同时,也能守住人文精神的根本。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曾经说过:“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今天实体书店的发展,可能正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而我们这些走进书店的人,也应该更多的怀揣着一颗阅读的本心。因为书店的文化厚度,其实依赖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厚度。

 

这正是:纵使书店体验好,阅读本心别忘掉。大家晚安!

 

(文 | 张凡)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关健斌:2018年总统选举普京是去是留
  • 妈妈带着孩子自杀,法律不能沉默放任
  • 100多年前世界各国的美女长啥样?
  • 小说:生活像一碗酒,酒里有一间酒店
  • 28年前这部国产惊悚片有两张绝世美颜
  • 男人在恋爱时劈腿因为啥
  • 乘船能到的水边古宅,国庆发呆好去处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