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23日16:58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图为策展人员打开盛放竹简文物的盒子。 曾洁 摄

  中新网济南9月23日电 (曾洁)“如何通过展览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课题”。正在济南紧张筹备《中国简帛文化展》的策展人刘绍刚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距离《中国简帛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还有3天,策展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古文献研究室主任刘绍刚与同行的工作进入最为庄重的环节:将从全国20家博物馆、考古所、高校运送来的,凝结了中华民族1700多年历史的850余件简牍、丝帛文物放进展柜。记者跟随刘绍刚了解了展览背后的故事。

图为策展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解简牍文物的保存方式。 曾洁 摄

  考古工作人员将数十个方形盒子逐一打开,轻轻掀开覆盖在盒子里的白纸,一条条“安睡”在密封试管里的简牍展露在人们面前。帛书也用方形盒子盛放,不同的是,它们以中国传统的装裱形式保存,颇有艺术气息。工作人员带着手套、穿着工作服,小心翼翼地把一根根竹简、一幅幅帛书放进展柜。26日,它们将与山东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共分为总序、简帛时代、吏治与法制、精彩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古典重现、齐地兵书甲天下、丝路边关、书法艺术等9个单元,涉及简帛时代的各个方面,力图通过珍贵的简帛材料,对当时社会进行全景展示。

图为策展工作人员打开保存帛书的外壳。 曾洁 摄

  刘绍刚指着展柜上方的文物简介说,中国的简帛文化虽然成果斐然,但一直没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普通大众认识和了解它,《中国简帛文化展》在立意之初就确定了“让普通观众看得懂、感兴趣”的策展原则,期望能在简帛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展陈设计、内容选取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图为策展人员将帛书放进展柜。 曾洁 摄

  刘绍刚说,这些简牍、帛书上的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军事、医学、交通等多方面知识,参与展览筹备的专家学者在进行展览的文本修订工作时,不仅要保证知识的系统化和准确性,还要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插图、新鲜的多媒体模拟体验等手段让观众看懂展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如何通过展览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让文物活起来,对于长期做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说还是个崭新的课题,需要继续做深入探索、积累经验,刘绍刚对记者说。(完)

责任编辑:高辰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北大老师薛兆丰为何能赚3000万?
  • 被炮轰的算法推荐,究竟有多大能耐?
  • 自古金就比银贵:谁动了我们的黄金
  • 米兰·昆德拉:有限的我们如何相爱
  • 比熔炉瘆人100倍!这剧突破尺度极限
  • 关闭朋友圈一个月,亏了100万!
  • 这片草原枫叶已红,美得开了挂!(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