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9月26日11:23 西部网

分享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午间播报》记者 王珺 郭刚华 秦钦 夏飞 刘君鹏 铜川台 刘海 刘佩 杨少峰 刘菲) 喜迎十九大,追赶超越看今朝,9月25日我们带你走进美丽铜川。近五年来,铜川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追赶超越,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从铜川一个个新地标去感受“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的魅力。

铜川北市区

铜川,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业基地。为避免陷入‘煤竭城衰’怪圈,近年来,铜川主动走上转型之路,提前布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铜川王石凹煤矿旧址,曾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重点工程。如今,它将被打造成我省唯一的煤炭工业遗址公园,王石凹煤矿的华丽转身将不仅留住历史的记忆,也意味着铜川加快走在转型路上。

铜川照金

照金,独特的丹霞地貌,兼具“华山之险”和“南山之秀”。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年来,铜川全力做好照金革命史的挖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打响红色教育品牌。如今,照金镇已经蜕变成一座规划布局合理、建筑特色鲜明、生态景观协调的优美小镇。

铜川新区

从照金沿着铜旬高速往东,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川新区,一座蓬勃发展的魅力新城正在这里崛起,成为铜川最靓丽的封面,更是集聚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主城轴心。

带状公园

坚持绿色发展,共享绿色生活。46.5%的绿化率让铜川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具有重要地域标志和文化符号的陈炉印象广场借用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等文化元素,荣获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大奖。

全民健身馆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近五年,养生文化成为城市新名片。北京中医药孙思邈医院日前建成开诊,中医药文化和资源优势的不断释放。新建成的全民健身馆,是铜川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集全民健身、保健、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大唐养生园

正在建设的大唐养生园将成为中国“首个唐文化中医药养生主题园区”,融合中药养生、旅游观光等诸多功能,成为铜川新的“城市会客厅”。

锦绣园安居工程区

五年来,铜川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重点来抓,全市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00万㎡、5.9万套,惠及困难群众5.7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1 2 3 4 5 下一页 尾 页

编辑: 王瑜

【铜川面孔】王战明:从矿工到老板的成功转型

满山苍翠,绿意盎然。如今,“煤城”铜川已变身为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城市。五年来,铜川坚持不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持续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在转型升级中,矿工们陆续离开煤矿另谋出路。今天我们带你认识其中的一位成功创业的矿工,他叫王战明。

古朴的装修,地道饸饹、肉夹馍,王战明创办这家同官印象餐馆在当地颇有名气。个头不高、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从外表上看,人们很难把王战明和挖煤的矿工联系在一起,50多年前,他的父亲携家带口从河南辗转到王石凹煤矿当了矿工。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顶着星星出门,晚上就要披着月亮回家,那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般的工人最低的能拿上35块钱(每月)最高的工人能拿到70多块钱,一般的工人都要养活家里的七八口人。”

后来,王战明和哥哥也在王石凹煤矿干起了挖煤工。2000年以后,煤炭市场行情火爆,王石凹煤矿矿工的收入大幅翻番。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资源枯竭。2015年底,王石凹煤矿最终被关停。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东西,总有枯竭的时候,还是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另外长久发展的出路。”

在大多数矿工迷茫徘徊的时候,王战明果断摘下矿工帽、脱掉矿工服,决定自己办一家餐馆,但投资需要本金,手头缺钱让他举步维艰。

王战明的母亲王玉梅:“不管是同学还是谁都不借(给他钱),他太年轻,害怕他还不起。”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在我最缺资金的时候,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一个同学在往外放款,我就托他给这人说(借钱),过了几天我碰见我这个同学了,他劈头盖脸就给我说,你没有钱就别成了呗,他这句话对我打击非常大。”

王战明的姐夫陈东明:“我们就攒了2万多块钱,又向朋友借了1万多,凑了有4万多块钱全交给了他(王战明)。”

就在王战明一筹莫展时,他听朋友说,政府对矿工再创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他立即到铜川印台区政府咨询。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我到了印台区劳动局和商务局,没想到他们还真的给了我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在亲戚朋友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战明的餐饮企业——同官印象在铜川新区开张营业了。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当时)把这个店选在这特别荒凉,就连装修工人都不看好(我的店),让我心里非常不踏实,经过试营业一个月,我盘算了一下,还能落个万把块钱,这样子就让我有了能把它(店面)坚持(开)下去的勇气。”

同官印象不仅实现了王战明的创业梦想,也为其他的几十名矿工兄弟姐妹提供了就业岗位。眼下,王石凹煤矿遗址公园的正在建设,这让王战明看到了新的商机。在当地,年轻的矿工将年长的矿工家属称为“阿娘”。王战明把这些大妈大婶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王石凹土布作坊,并注册了“阿娘”商标品牌。

铜川市王石凹煤矿工人王战明:“王石凹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之后,会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观光,把阿娘手织布产品带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喜欢上阿娘(手工织品)这个品牌,了解阿娘的故事。”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编辑: 王瑜

【铜川面孔】走近祖孙三代制瓷人 传承创新薪火相传

耀州瓷是铜川一张靓丽的名片,随着现代技术融入工艺瓷器制作,耀州瓷更具文化和历史韵味,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通过创新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让古老的耀州瓷技艺青春不老、薪火相传。下面,就让我们带您走近当地非常有名的祖孙三代制瓷人,看看耀州瓷的传承与创新。

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烧制,新的一批耀州倒装壶马上出炉。

李竹玲:“现在炉子凉了吧?”

李升科:“可以了,开炉。”

对于烧瓷的人来说,开炉这一瞬间心情最为紧张。几个月来的心血是否能成功在此一举。即便是已经烧了一辈子瓷器,这一刻,80岁的李升科老人仍然有些紧张。

李竹玲:“你又来视察工作了。爸,你看这次这釉色咋样?”

李升科:“可以,不错。”

67年前,只有十三岁的李升科开始在陈炉镇上的瓷器作坊学习制瓷,此时,李家制瓷手艺已经传到了第四代。

铜川市陈炉古镇陶瓷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李升科:“我爷做完我父亲做,我父亲做完我哥做,我就跟着我哥,一天学这,我哥的手艺还好,做得轻巧麻利。”

这些年,来陈炉陶瓷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人看到这个机会,家家户户开始整修房子,加固窑口。李家瓷坊不论是从设计还是规模上,在镇子上都是数一数二。几年前,女儿李竹玲为了扩大经营,把制瓷作坊搬到铜川新区。很快,李家瓷坊的销量就翻了三倍,收入增加让李竹玲有了更好的条件钻研工艺。三十多年经验积累让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艺特点和风格,尤其她的传统双刀刻花工艺成为一绝。2012年,李竹玲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而在整个西北地区,获得这个称号的陶瓷艺人仅有两位。

李升科:“刻花一刀一下,一下要刻到头呢,刻下的花要统一呢。”

李竹玲:“你看我这么刻,你发愁不发愁。”

李升科:“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看也是难度大,目前看就是复杂呢。”

对于女儿的手艺,李升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指导,可他拉坯的拿手绝活还在。这门手艺现在已经被他的外孙,李家制瓷手艺的第六代传人宋皓东学成了大半。

李竹玲:“把这往小里改,慢慢,不要用水了,就差这一点点,你就习惯了,有时候就挖,那就是学下你的不良习惯,得法的就这样做,一般手指头这样做都有掌握呢,这个梅瓶还做得好,口好,这个指头在这,这就薄了。你爷给你说的意思是这个地方要捻一下,这就要像脖子一样,这块的形状要好看呢,这就行了,这就这样,把你一刮这下好了。”

老人很满意,外孙子可是心惊胆战。

铜川市陈炉古镇陶瓷传承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宋皓东:“我做的时候非常关注这个胚,而不关注旁边有没有人,一般都不知道,我爷突然过来,啪,把我的手拍一下,把我还吓一大跳,胚直接扭了,然后就说是,你看你的手姿势就不对。”

李升科:“打么,我看他做的不顺眼我就打他。”

宋皓东:“有时候我做的,时候要避开他做,就是说他在的时候,不敢胡来,就要特别认真。”

如今,宋皓东拉坯的手艺已经褪去生涩,日渐成熟,他的作品也被一件件推进窑炉进行烧制,而耀州瓷技艺正是在着不灭的炉火中得到传承与创新。

铜川市陈炉古镇陶瓷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玲:“为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这门手艺,我希望将来在有条件的时候,能办一所专业学校,让铜川耀州瓷的工艺代代相传。”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编辑: 王瑜

【我眼中的五年】跟拍朱鹮摄影师讲述铜川生态巨变

煤城铜川去黑寻绿,吸引国宝朱鹮北跨秦岭安家生子,生态环境的改善见证了铜川转型发展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请一位跟拍朱鹮多年的摄影记者石铜刚来讲述铜川的生态之变。由于身体原因,石老师听力减弱,但这让他对朱鹮和环境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

记者:“我们穿好伪装服,然后是悄悄地靠近,一旦朱鹮有警觉的时候就停下来,停下来等他放松警惕的时候找到一个有草丛,灌木丛的地方,然后是偷偷地透过去。”

我叫石铜钢,49岁了。是铜川新闻单位的一名摄影记者,26年的职业生涯,我积攒了大约五万张铜川各类题材的照片。我最早拍摄朱鹮是2010年在汉中的洋县,这张朱鹮洗澡的照片算是我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朱鹮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压根就没想过朱鹮会来铜川安家。在过去,铜川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煤烟污染和粉尘排放让这的人“吃饭盖着碗,走路眯着眼”,晚上睡觉窗户连个缝都不敢留,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2013年夏天,朱鹮在铜川柳林林场进行秦岭以北首次野化放飞。老实说那时我就有点担心朱鹮能否适应得了铜川的环境。

记者:“放飞的时候我就站在这个地方,当大棚的围帘拉开的时候,那32只朱鹮在这个大棚里面略微盘旋了一下,就依次飞出了这个大棚,这个时候我们记录到的就是一个历史性的瞬间,从此以后我们铜川的摄影人在铜川就能拍摄朱鹮了。”

经过五年的连续拍摄,事实已经证明朱鹮在秦岭以北的铜川是可以生存繁衍的。目前,国家在铜川先后放飞了两批朱鹮一共62只,这些朱鹮已具备野外生存繁育能力,活动范围不断扩大,2014年以来已经成功繁育出铜川籍朱鹮46只。对环境这么挑剔的朱鹮能在铜川生活的这么好,说明这些年铜川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五年来铜川煤炭行业去产能,同时关掉了一大批水泥企业,治污减霾、创卫创绿、植树造林,整治漆沮两河,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如今的铜川正在成为渭北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董家河煤电铝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中医药产业成为转型新动能;延西高速、城际铁路(将要)穿境而过,铜川融入了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照金镇、药王山全域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品味铜川,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由黑向绿的转变,让铜川人生活更幸福。

朱鹮来铜川已经第五个年头了,真的希望朱鹮以后能繁育的越来越多。也希望铜川未来的天更蓝、云更白、山更青、水更秀,鸟语又花香,朱鹮当空舞。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编辑: 王瑜

喜欢铜川的N个理由

城市越来越绿,生活越来越美,铜川老百姓对身边的变化怎么看,来看爱上铜川的N个理由。

陈炉讲解员:“以前铜川是煤城,西安人把铜川人叫煤黑子,但是现在不是了,现在这个煤黑子变白了,

空调售后维修员:“你看楼一个比一个盖的高。”

戴帽子的老太太:“你看地震啥的都不往咱这跑,咱这有药王爷保佑呢。”

74岁老太太:“给我检查病不要钱,补牙不要钱。”

耀州区居民张晓明:“耀县取缔了三轮车,这个确实好,对交通各方面都好。”

记者:“耀州好不好?”

小朋友:“好。”

记者:“怎么好?”

小朋友:“路好。”

记者:“路好,你走了多少路?”

小朋友:“我走了好多好多路。”

铜川市民:“原来的空气,站到山上看下面雾蒙蒙的一片,现在上到山上以后,空气感觉清新得很,通信现在也方便得很了。”

铜川市民:“过去受的啥罪?现在条件肯定(好多了),只要辛勤劳动吃喝啥都会有的,

广西游客梁女士:“铜川建设的很好,到处都变化很大,到处都变成了旅游点旅游地,建议他们都来这里旅游参观。”

记者:“你觉得铜川这几年变化大不大?”

铜川市民:“啊,变化大的很。”

铜川市民卢先生:“铜川人嘴比较馋,铜川的串串,耀县的咸汤面啊,还都可以。”

铜川市民朱先生:“山美川美人更美,铜川人民勤劳智慧淳朴大方,我们铜川人怎么讲嘞,豪放淳朴的北方人。”

记者:“给你一个喜欢铜川的理由。”

外地货车司机黄师傅:“这人都嘹着呢。”

铜川樱桃园主黄先生:“我们铜川的樱桃大,个大味好、品种多。欢迎各界朋友到铜川吃我们的樱桃,体验我们铜川的新生活。”

铜川戏迷孙仲民:“铜川能唱戏,文化生活搞得好,退休以后这些老年人,经常聚到一块唱个戏,唱个秦腔,搞个活动,文化生活感觉很好。”

铜川市民蔡莹:“好吃的比较多,人的素质比价高,姑娘美,小伙子帅啊,这还用说。”

舞蹈爱好者:“绿化要比原来好很多,我最早就在新区上学,然后那个时候大多数都是民工,看见人,基本上都是民工在建造城市,然后近几年你看人也多了,大大小小的广场我们很多下班族去散步、去健身,现在不是刮起了全民健身风。”

集体合:“铜川大美,铜川人民欢迎您!”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 页

编辑: 王瑜

数说铜川新变化

转型发展、让生活更美好,环境改善,拥有更多“铜川蓝”,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优质农产品正在走出国门,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铜川五年间的绿色发展。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

记者:“没有呛人的烟气,没有漂浮的粉尘灰渣,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华能照金电厂引进的国际领先的超低排放设备,企业要拿出3.5亿元,而这3.5亿元相当于电厂近20年的产值,即使这样,电厂仍然坚持绿色建设,虽然投资回收周期变长,但换来的是资源和环境的双赢,这家电厂每年就地转化煤炭资源560万吨,年减少排放烟尘117吨,二氧化硫980吨,氮氧化物94吨,相当于近200辆家用小轿车每天的排放量。”

铜川坡头蝶式太阳能实验基地

记者:“2013年10月,铜川成为西部唯一入选的‘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能获得这个荣誉得益于铜川对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总投资1.1亿元,占地约50亩的碟式太阳能实验基地项目坐落于铜川坡头工业园区内,这50台碟式太阳能发电设备日均发电量为4200度,年发电量126万度,可供一万多个家庭每年日常用电,而碳排放量为零创造更多‘铜川蓝’。”

铜川延西高速出口处

记者:“环境变好了,出行更方便,五年来,铜川高速公路总投资近150亿元,总里程达到141.26公里,从我身后的延西高速铜川收费站,一路往南不到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省会城市西安,也就是这条高速公路让铜川融入到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随着今年6月份合铜高速的开工建设,铜川境内又将增加34公里的高速公路,日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让优质的铜川农产品走出国门搭上‘快车道’。”

铜川海升果园内

记者:“在铜川海升现代农业园区一个苹果在市场上可以卖到8元,如今,上千亩矮砧密植苹果正在走出国门,走向高端的国际市场,目前,铜川正在逐步推广苹果密植种植技术,五年间,铜川苹果种植面积增加到86万亩,铜川农民人均2亩果园年产量71.4万吨,能给全国13亿人每人提供一斤苹果,全市苹果产值从五年前的26亿元增加到40亿元,让40万果农钱袋子鼓起来。”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编辑: 王瑜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骨语者”李法军:破解骨头里的密码
  • 默克尔:一个在政坛稳如磐石的家庭主妇
  • 明朝众多高级将领为何投降满清?
  • 《海上夫人》:她,终究逐浪而去
  • 今年最强恐怖片!网友晒图被吓到失禁
  • “今天,我去见了小三的孩子。”
  • 鸡肉别再红烧了,这样做惊为天人(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