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08日13:55 澎湃新闻

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35年下乡放映,从徒步下村到现在骑三轮放映车;从使用8.75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到现在的数字放映机,杜胜超见证了乡村35年的变化。编辑 龙景(00:55)


电影接近尾声时,天突然下起了雨。几十位村民热情不减,直到片尾字幕结束才陆续离开。放映员杜胜超和妻子收拾好设备,骑行10多里,回到镇上时已是晚上10点半,他们开始生火,做晚饭。


这是10月4日,四川盐亭县乡村放映员杜胜超在这个假期里,下村放映的第三场电影。不过,对他来说,这也只是一个平常的放映日。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年365天,只要没下雨,每天都这样。”而这项工作,他已经干了35年。


从最初徒步下村,到骑上公家配的自行车、摩托、三轮放映车。从使用8.75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到16毫米,再到现在的数字放映机。35年,他见证了农村和中国电影的变迁。而他也从20多岁的小伙变成了58岁的临退休人员。


每天下午,杜胜超都开着放映车将电影送到各村。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送到家门口的坝坝电影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四川气温骤然下降。乡间,已有人将厚厚的外套裹在身上。


10月5日下午5时许,杜胜超从盐亭县高灯镇街上的出租房里出来,把一件件放映设备往三轮车上装。20分钟之后,一切准备就绪,载着妻子出发,前往当天的电影放映地。


挂着五星红旗的红色三轮车发出巨大轰鸣,在山间的水泥路上奔驰,不断上坡,下坡。骑行8公里之后,到达当天的放映地——高灯镇玉屏村,放映场地选在村委会办公室外的院子里。


杜胜超在妻子的协助下,将银幕和设备安装好,然后开着三轮,用车载喇叭沿村公路通知村民晚饭后前来观看电影。发完通知回到放映点时,夜幕已经落下,月光皎洁,寒意袭人,他将带来的外套穿上,坐在放映机前,等待观众的到来。


杜胜超在妻子的协助下搭银幕。


农村晚饭都挺晚,一直等到七点过,才有看电影的村民陆续前来,村民都和他们很熟,来都时候都会问候一句:“吃了吗?”杜胜超回答:吃了!


按惯例,先放一部农村环保公益短片,接着开始放电影。这天,杜胜超为村民放映的,是十八大之后上映的一部反腐题材电影《决不饶恕》。


澎湃新闻注意到,虽然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这样的电影还是比较受欢迎,观看过程中,不时有人结合电影内容,发表自己对当前政府反腐工作的看法。


电影结束时,已经快晚上10点。坐在三轮车上,冷风扑面而来,已然冬天的感觉。杜胜超说,昨晚下雨,路上更冷。干这个工作,他还是喜欢夏天。


回到家,10点半了,他卸设备,妻子则忙着生火做晚饭。他说,其实每天都是等放完电影回家才做晚饭吃。


曾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还有2年,杜胜超就该退休了。在进入电影放映行业的时候,他才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他说,1982年,刚进入乡电影队时,每天拎着电影胶片箱,徒步下村,很多时候一个人放完电影也是半夜,再提着手电筒,翻山越岭往家走。


后来,政府给他们配了自行车,可很多没公路的村子,还得步行。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村通了公路。再后来,他换了一辆嘉陵摩托,下村是方便了,可路况不好,同时,那些年也没有酒驾概念,喝几杯酒之后上路,时不时在路上摔一跤。


虽然条件艰苦,但那时,农村人看电影的热情高涨,每次放映,方圆几公里的人都会来观看,坝子里、窗台上、甚至周围的树上都是人。电影散场时,看电影的村民手持火把、电筒、马灯四散开去,在田间小路上,排成一条条火龙,绵延上一两百米,场面非常壮观。


现在使用的数字放映机。


他每天下村要自带两部电影胶片。而放映设备,则是由每天轮到放电影的村组派人到上一个村组去接,喜欢电影的村民,会像宝一样,小心翼翼地将放映机抬进自己的村子,放映员更是每个村受欢迎的人,几乎每个地方都会好酒招待。


那时,工人工资一个月才五六十块钱,而电影队放一场电影,村上会支付二三十元的费用,算是当时的高消费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


放映人眼中的时代巨变


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彩电越来越普及,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乡村露天电影逐渐被冷落。乡村放映员们一度闲了下来。随着电影在城市复苏,农村电影依然没有起色。在乡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之后,他们已经很难再要求一场电影了。


逢年过节,才在各个乡电影院放一次电影。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开始由政府采购,送电影下乡,露天电影逐渐回到乡村。


2009年,杜胜超参加了绵阳市数字电影放映员培训,正式告别那台使用了多年的16毫米胶片放映机,政府向他们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和三轮放映车,硬件得到极大提升。


早些年,每次只能在电影公司领两三部影片,在各个村轮流放一遍之后,再回去换别的。现在,“放映信息管理”系统装在一部专门的华为手机上,里面随时存放着几十部电影,一段时间更换一次。有时他直接打开系统和村民、村干部商量看什么电影。“可供选择的片子很多了。”他说。现在,他每年要在每个村放映9场电影,全镇24个村,一年下来要放映216场。


如今,他熟悉的乡镇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漂亮的水泥公路从镇上延伸到每一个村社,他几乎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到达全镇范围内任意一个放映点。


前两年开始,妻子每天也陪她一起下村,“这活还是两个人干比较方便。”他说,以前每次还要请村民、村干部协助他搭银幕。


无论放映条件,还是生活都越来越好了,但还有两年,他也就该退休了。他还有些留恋。如果到时无人接替,他乐意超期“服役”,将电影继续放下去。虽然同城市电影院的放映工作人员相比,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这是他热爱的事业。



本期编辑 邢潭


责任编辑:时鑫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冯骥才:100岁母亲愈来愈像我女儿(图)
  • 轻视日本?你是不知道他的家底有多厚
  • 短兵之祖:历代天下第一剑客榜
  • 小说:盘古死后的奇异故事
  • 《羞羞的铁拳》:年度最佳喜剧没跑了
  • 面对公婆的打压,女人该如何应对?
  • 十一,这地方吸引了大半个摇滚圈的人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