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09日11:49 参考消息

分享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的“十一黄金周”已成为很多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长假。虽然假期年年有,但回顾过去五年,无论是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或出境旅游签证和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大陆的进步和发展让全球刮目相看,民众出游的方式也有了重大改变。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9日报道,大陆铁路总公司统计,今年十一假期已累计运输旅客1亿多人次,高铁客流占整体客流40%左右,刚启用不久的“复兴号”,更让人有机会以350公里的时速,一览大好河山。目前大陆平均每年投入74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高铁兴建。2.2万公里的总里程,不但世界排名第一,更相当于第二名到第10名加起来的总和。

报道称,截至2016年底,大陆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3.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12年国庆长假开始,在重大节假日全面推行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政策,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逢山修路、遇水架桥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5年来,无数座新桥完工,光是长江上就已超过100座。再加上2500多个旅游集散中心、3000多条旅游风景道路,都让民众出游更便捷。

顺风车和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大陆出游走向更节能和环保。就以共享单车为例,截至今年7月,大陆共有1600万辆车供民众使用。

报道称,今年双节(十一国庆、中秋节)长假期间,大陆公民可以免签、落地签前往65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有600多万人次出境旅游。出境游也从去年的68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今年的88个国家和地区,继续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国。

报道称,在大陆早已十分普遍的移动支付,今年十一假期让出游旅客更便利。支付宝已经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陆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并且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大陆游客常去的酒店、超市、百货商场、免税店、主题公园,甚至乘坐计程车和邮轮,都可以直接扫码,就能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让老外羡慕不已。


资料图片:10月2日,游客在故宫参观。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外媒称大陆环境吸引台湾学生 台湾高教雪上加霜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大陆今年宣布放宽台湾高中毕业生凭学测成绩申请报读大陆大学的标准,后续影响引发台湾关注学子出走潮会否出现。

大陆政策对台教育市场产生冲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24日报道,中国大陆教育部7月初宣布放宽台湾高中毕业生凭学力测验成绩申请大陆大学标准,从过去的“前标”——学测成绩前25%,降至学测成绩前50%的“均标”。相对于大陆对台湾学生降格以求,台湾对陆生则多所限制,先前台湾对陆生还有“三限六不”的不友善措施,多项限制目前虽已取消,但还维持“毕业不能留台就业”和“不采认医事学历”两项。

报道称,对于大陆提高诱因鼓励台湾学生前往大陆念书就业,台湾教育部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朱俊彰表示,“不否认这会有一些吸引力,但不至于有太大的磁吸效应;高教本来就是国际化的市场,世界各国也都在吸引人才,我们能做的就是打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人赴台就读。”除了欧美名校,香港中文、理工等大学近年频频赴台招生,台湾顶尖学生也可凭学测成绩申请大陆的北京、清华和新加坡等名校,这些学校的国际排名都在台湾大学之上。

私立大学、世新大学发言人公共事务长叶一璋说:“一开始会有影响,但不会像初期从顶标降至前标时可以去念‘985’等重点学校来得大。”

夏潮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交流组组长李中也表示,大陆降低申请标准,只是让台湾学生多一个管道,不至于会大量增加。不过李中观察到的趋势颇值得留意:“早期是父母‘押着’孩子上门,近年来都是学生主动查数据、上门询问。可能是去过大陆,或有大陆的朋友,觉得到大陆念比在台湾好,机会较多。”

报道称,十多年台湾的低薪与缺乏国际伸展舞台,造成人才不断外流,国际研究机构更预估,台湾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人才赤字最严重地区,昔日青年学子尚会考虑台湾不承认大陆学历,如今则以就业与生涯发展为重。

大陆教育环境吸引台湾学生

此外,近年不少台湾学生赴大陆攻读学位或以交换生等名义前往大陆就读,普遍感受到大陆学生积极进取,对自己也有激励作用,特别是目睹大陆快速发展,更有助拓展视野,强化竞争力。

原本在台湾修读法律系的陈祖恩后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念了硕士。他表示,“法律是一门有地域性限制的学科,既然要切入大陆,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当地就读,同时可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及文化”。他说,在大陆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到许多当地的好朋友,比去工作的人更接地气,“顶着学历的光环,不管是找当地企业或是台企,都较一般人容易许多,尤其是在没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光面试机会就会多很多”,他现在已如愿在大陆工作。

目前就读台湾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的彭晟庭,在世新大学就读时到大陆的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当交换生,他表示,“同学多是大陆各省前几名,竞争很激烈,也有不同的思考,他们很厉害,也很会玩”。彭晟庭还利用那段时间在康泰纳仕媒体集团实习,“看到产业发展快速,格局也会放大。工作很辛苦,但学到很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帮助很大,也会思考以后究竟要在台湾、大陆或国外工作”。

就读人民大学经济硕士的潘韦豪说,到了大陆,扩展了视野,同学素质非常高,且大陆就业环境比台湾好,给年轻人的舞台大,薪资成长快,其实反而比台湾更易与世界接轨。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严震生认为,台湾一些权威型的父母,看到大陆发展机会多,在人浮于事的今日,有可能鼓励孩子去大陆就读。

台教育部门挖空心思应对竞争

叶一璋说:“大陆这两年的动作很积极,除了来函希望推荐台湾学生暑期到大陆短期实习,今年更希望毕业生可去上海、福建的陆企就业,提供很多孵化器及创新创意创业的职缺,我们最近有不少毕业生要去面试。”

报道称,台湾教育部门目前将希望放在南向政策的东南亚。台湾老牌的私立学校各有所长,相对较有因应之道,例如文化大学加强国际招生,实践大学着重往日本招揽学生;在马来西亚和港澳原本就具有传播品牌的世新大学,也在加强开拓东北亚市场。但大部分的私校近年饱受少子化之苦,虽然教育部门已对私校退场安排相关机制,但其中还涉及私校土地、董事会成员利益,纠结难解,此时又逢陆生骤减,处境堪忧。

台湾教育部门则表示要延续过去的迈向顶尖、卓越计划,将在2018年推出为期五年的深耕计划应对大陆学府的竞争。


资料图片:台湾大学新生参观校园。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7-10-03 00:21:01)

【延伸阅读】BBC关注大陆选秀节目在台遭闹场:文化交流不应被“妖魔化”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大陆选秀节目“中国新歌声”在台湾大学举办音乐会,最后却成“统派独派”的激烈冲突。在两岸官方交流几乎冷冻,网民对彼此敌意升高的情势下,“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台湾能否持续?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26日报道,在台大举办的“2017中国新歌声-上海台北音乐节”巡演因为学生及社会人士到场抗议而被中止。在校园外,支持两岸统一的团体和抗议学生爆发口角,三名学生被殴打受伤。但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25日报道,活动主办单位24日晚间发出声明,强调活动属于公益性质,对活动被迫中断感到遗憾,不过两岸交流不会因此中断。

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分析称,(大陆)更知道台湾年轻人知道什么,更能投其所好,以往的文化工作推广例如京剧等传统文化对台湾年轻人没有影响力,而选秀类节目对于年轻人的宣传效果比较好,加上“中国新歌声”的评委、参赛者都有台湾人,对台湾观众有吸引力。他认为,不需要“妖魔化”这类活动。

范世平认为,中国大陆不会放弃与台湾进行文化交流。除非台湾主动挑衅,不然大陆不会贸然对台湾动武。目前形势上看来,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交流就成唯一途径。

报道称,台大场的演出是“中国新歌声”这次来台湾的巡演之一,先前在其他学校举办时未有发生冲突。赴台表演是根据台北市与上海市双城论坛2014年互签的艺术节交流合作备忘录。自2015年6月开始,“中国新歌声”及其前身“中国好声音”就在台湾北、中、南区多所大专院校举办活动,至今已超过30场。

说着同样语言、有着13亿人口的大陆自然被台湾视为一个扩大商机或观众的好机会。台湾剧团工作者A表示,他们过去几年到大陆进行许多场演出,但今年3月开始不再受邀,许多台湾团现在都面临交流停顿的困境。但A的剧团仍然还要选择“登陆”,他表示“政治是暂时的,文化才是长久的。”

(2017-09-27 10:57:00)

【延伸阅读】台媒评大陆各省吃辣能力排行榜:永远没有总冠军

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人爱吃辣,各地比吃辣,但永远找不出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总冠军”,因为吃辣比赛还要看辣椒辣度、料理方式、总消费量,但也因为争执不下,反而让大陆的辣菜越做越多元,民众享受更大的口福,成了“辣椒大战”中最大的受益者。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22日报道,辣椒素类物质赋予了食品辣味,提供了约90%的辣感和热感,而辣椒素类物质的主要来源就是辣椒。因此,判断哪里人最能吃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哪里人吃的辣椒最辣。

报道称,产自杭州的杭椒虽然成熟后颇辣,但是在当地都是趁着还未成熟,没有辣味时采摘食用。云南和海南的辣椒产区气候湿润、多阴雨天气,当地的辣椒品种又是小型椒,能培育出最辣的辣椒,当地民众吃辣从小吃到大,当然越吃越不怕。

但是辣椒辣度是一回事,菜品辣度又是另一回事,因为绝大部分人并不会直接生吃辣椒,而是经过烹调,因此烹调技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酸味、甜味和苦味都能有效遮蔽辣味,而食用油则是不折不扣的辣味杀手。例如西北地方辣椒本来辣度就低,在处理过程中又往往有油泼辣子(高温油泼)这样消减辣味的工序,菜中还往往添加酸醋,算不上是“吃辣英雄”。在西南地区,四川流行的各式红油菜品也巧妙地降低了辣度。

报道称,判断某地人究竟有多能吃辣,还要看辣椒的消费量。大陆辣椒种植史上有四大产区,俗称“一泽三都”,即河北鸡泽,四川成都、山东益都、河北望都。可是众所周知,河北人吃辣能力非常有限,也就是说,种辣椒多的地方不一定是能吃辣,因此,产量和消费量并不能画上等号,尤其现在物流业如此发达,辣椒流通快速,黑龙江人吃的可能是海南产的辣椒,四川的辣椒也会运到新疆去,因此若要找出谁才是“吃辣总冠军”,可没这么容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9月11日,鸡泽县魏青村的村民在晾晒辣椒。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17-09-24 00:10:01)

【延伸阅读】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大陆升至第27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 日媒称,以达沃斯会议而闻名的“世界经济论坛”26日发布了对137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排名的2017年至2018年版报告,瑞士连续九年高居榜首,美国和新加坡分列第二和第三。

据共同社9月26日报道,从地区来看,北美是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中南美地区也在过去10年持续向好。

此外,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香港地区从第九跃至第六,中国大陆也上升一位,排名第27。此外,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升至第23和第32。但报告也指出,日本等发达国家呈现出生产效率低迷的迹象,有必要推进技术革新。

日本名次较去年下降一位,名列第九。报告就日本指出,优质的基础设施和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是构成较强竞争力的因素,而排在末位的“政府债务”及长期通缩等宏观经济状况成为了担忧因素,报告认为必须改善的方面是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欠缺以及女性的社会参与滞后等。

该排名根据对企业经营者的询问和统计数据,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环境、政府效率、教育水平等指标数字化后估算得出。

(2017-09-27 09:05:36)

【延伸阅读】台媒称大陆造桥技术走向世界:开启超级桥梁建设时代

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不但在境内兴建一座又一座的超级大桥频频打破世界纪录,也将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延伸到全球,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受惠。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总工程师林鸣表示,大陆桥梁不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张响亮的“名片”。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18日报道,云南宣威与贵州水城交界的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包括垂直高度和桥梁跨度均属世界罕见,已在去年底通车。长达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沪通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张桥,目前也在积极兴建。

报道称,这些只是大陆许多超级大桥中的一部分。大陆已在世界桥梁建设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高铁桥梁、大跨公路桥梁、跨海大桥等建设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交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大陆共有公路桥梁80.5万座,较2012年增加9.2万座。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长桥大陆占六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张桥大陆占七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吊桥大陆占六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拱桥大陆占六座。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桥”也开始走向世界。2014年12月,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大陆企业在欧洲承建的首个大桥工程,当地人民亲切称为“中国桥”,已成为横跨多瑙河上新的美景。

2016年4月,大陆兴建位于坦桑尼亚全长680米、主跨度200米、桥面宽32米的大桥完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张式跨海大桥,被坦桑尼亚誉为“东非最壮观的桥”、“东非第一大桥”。大陆援助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也预计2018年8月通车。

“在桥梁工程上,中国不但拿出自己的精品,让工程走出去,也已赢得世界的信任、接纳和尊重”,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表示,“中国已开启了超级桥梁建设的时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6年12月29日,横跨贵州省六盘水市都格镇和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的北盘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新华社记者 浦超 摄

(2017-09-24 00:10:01)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英媒称中国男友是世上最好?他们不服
  •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谁是邻居
  • 文人相轻,三位唐代大诗人如何定名次
  • 短篇小说:世上有了圆木这个男孩
  • 豆瓣8分?他竟让女友在亲妈坟上蹦迪
  • 面对公婆的打压,女人该如何应对?
  • 十一,这地方吸引了大半个摇滚圈的人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