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12日17:29 中国新闻网

分享


今年5月份

黄河传来了一则消息

这条

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终于清了!


5月实测数据显示,

黄河含沙量不超过0.8公斤每立方米

这意味着,

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图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 林嵬 丁铭 张军


然而

就在10月11日

一个曾经在黄土高原默默耕耘一生

为黄河水清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

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


他,就是朱显谟

享年102岁

他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为“黄河清”梦想的实现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

朱显谟,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


“民以食为天,有土斯有粮”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朱显谟

少时的理想,

是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状态。


1940年大学毕业后,

他随指导老师侯光炯

赴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

开展土壤调查工作


当时的朱显谟

不迷信书本、凡事都要探个究竟

他在土壤发生和地理分布、

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方面

提出的观点和见解

既不符合传统,也不适应潮流,

曾被称之为“离经叛道”

或被斥之为“标新立异”

却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朱显谟院士与吴普特副校长探讨黄土高原的治理


1959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

朱显谟毅然告别了

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

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


住的是两间平房,

没有卫生间和厨房,

吃水还要到共用自来水龙头接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

朱显谟开始了黄土高原土壤的科学研究


这一待就是50多年,

他实地考察了

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

3次跨越昆仑,

两度入疆

不仅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还培养出了一支

专门从事土壤和土壤侵蚀研究的科技队伍


资料图 黄土高原地貌  高庆国 摄


多年来,朱显谟心中一直有个梦叫“黄河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但因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

每年13亿多吨的水土流失

而使之成为颜色鲜明的“黄河”。


图片来源:CTPphoto  陕西黄河壶口瀑布


公元8世纪以后

黄河下游泛滥、决口、迁徙次数增加,

灾害频繁,成为一条害河。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

治黄建设成就斐然,

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患未根本消除。


为此,

朱显谟于20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

米粮下川上塬

林果下沟上岔

草灌上坡下坬


这28个字,

日后成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针


近二十年来,

朱显谟先生曾先后“六论”这“28字方略”,

逐步发展与完善了它的内涵。


朱显谟曾说:

“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为了这个梦,

已是耄耋之年的朱显谟

也从未停止对黄土的研究。


2006年,已经91岁高龄的朱显谟

还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论文

提出了构建和谐黄土高原,

再现秀美山川的三条建议。


图源:西安晚报 众人贺朱显谟90大寿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

曾这么评价他:


“他给我的印象和启发是在任何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丝毫放松自己的科学研究,这往往是一般科学工作者难以做到的。他是一个从不人云亦云的人,他也是一个尊重别人的科学意见的人……这样的研究应是一个科学家的本色,又是一个科学家难得的品质。”


如今,朱显谟夙愿达成

黄河流碧水


希望老人能一路走好!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这些地方已下雪!今年为何冷得早(图)
  • 女会计贪200年工资美容,病得不轻
  • 美国女性结婚为何还要随夫姓?
  • 小说:那一世那个人和那段轮回
  • 《白夜追凶》结局大boss竟是TA?!
  • 男生分手前在想什么?
  • 惊奇!这座5A景点竟被称作"分手山"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