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13日06:06 工人日报

分享
   

家住河南省开封市的卢世浩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去上班,他实在不舍得叫醒熟睡的儿子。作为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石油工程监督中心的一员,他工作的地方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一走,两三个月都见不到家里人。像卢世浩这样在该中心一共有38人,他们在新疆沙漠里工作,返回内地城市生活,每年往返行程达上万公里,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候鸟”。

在这38只“候鸟”中,年纪最大的有46岁,最小的也在现场工作了3年,都已经成长为工程业务骨干。工程监督主要负责在钻井过程中现场作业的监督和协调,确保固井、录井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日后顺利进行开发生产打好基础。

西北石油局辖区内的地质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油井平均深度在7500米以上,全国少有。在内地打一口井需要3~4个月,在这里往往需要7~8个月才能完钻。而监督人员进驻井场的几个月,就基本等于进入了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视的与世隔绝的环境。

近几年,由于国际油价的下跌,油田企业离职率明显增加,职工流失对工作质量与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留住这38只“候鸟”,成为一个难题。

“我们要用真情留人才,留下这些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的‘候鸟’,就是各基层支部书记工作能力的体现。”该中心党委书记蔡雨田对党员干部作出了要求。

外围项目监督部所管理的单井,不光有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顺北7,还有位于昆仑山脉脚下的夏河1等孤井,有的井外出采购补给一次,在路上要花掉2天多时间,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最让外围项目监督部党支部书记杨红满操心的,是这个36人的团队中的11只候鸟。“我们这里95%都是80后、90后青年职工,想要把人留住,首先要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了解,我们会送去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帮助。”杨红满介绍道。

“我们的支部委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自己的责任区块现场了解工作进度、职工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要‘带去部门的关爱,带回职工的需求和建议’。”杨红满分享着自己的管理经验。

钻井液监督舒沙飞来自湖北,参加工作6年多的时间里,每年有200多天都驻守在钻井现场,被大家戏称为“驻井小王子”。多年的井场生活,让他多了一份与年龄不相符的从容与淡定。“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每个钻井都专门架设了电信信号塔,而且也联通了网络,虽然速度慢,但是足够我们传输报表和生产数据,再也不用冒着风沙去十几公里外打电话汇报工作了。”

前几年,这些奋战在一线的职工,一进沙漠几个月都联系不上家人的故事再也不会发生了。“现在,每周都会和家里通次电话,家人能听到我的声音、了解我的近况,对我的工作也更支持了。”来自家人的理解,企业的真情,是这些“候鸟”能留下来的最大保障。(连鑫龙)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哄抢!“四川辣酱”在美国惹事儿了
  • 女会计贪200年工资美容,病得不轻
  • 美国女性结婚为何还要随夫姓?
  • 小说:那一世那个人和那段轮回
  • 《白夜追凶》结局大boss竟是TA?!
  • 男生分手前在想什么?
  • 惊奇!这座5A景点竟被称作"分手山"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