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27日11:24 澎湃新闻

分享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科技将科幻的未来猛然拽了一把,让人们恍然认识到未来已来。根据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1968年出版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续集《银翼杀手2049》今天起上映,又掀起一波对菲利普·迪克和仿生人、人工智能的热议。
1968年,阿波罗登月在即、嬉皮士兴起、布拉格之春……菲利普·迪克却在他的小说里,探讨仿生人与人类的区别。菲利普·迪克对他的时代充满愤怒和怀疑,而那是一个美国经济和科技腾飞的黄金时代。
太超前了。
科幻作家韩松点评说:“菲利普·迪克,有的人觉得,与其叫他科幻作家,不如叫他艺术家或者哲学家。在当今这个充满科幻感和游戏感而又危机重重的世界上,纪念这位大师,是很有意义的。”
稍微对菲利普·迪克有些了解的读者都知道,用世俗眼光来看,他的一生总体而言是“失败”的。父母家庭关系不好、婚姻屡次终结、患有妄想症抑郁症、药物成瘾、1982年死于贫困。
菲利普·迪克创作多产,却然而默无闻,却在死后成名,被惊呼为这个时代伟大的作家,作品屡屡被改编成电影。
科幻作家兔子瞧(李兆欣)说,仅从时间上来说,菲利普·迪克过世得太不巧了,“1982年,距离科幻电影变成好莱坞印钞机还有至少十几年,距离互联网帮助小众文化传播也有十几年,可以说,那是最后一个值得怀旧的年代,却不是一个可以变现和成名的年代。”
“他是那种被时代所压垮的人,可以粗率地理解为一个美国的卡夫卡。他作品中的情绪是恐惧、无助和被伤害,但他不厌其烦地去描写这种状态,和所有的过程。可见他内心深处也抱有对这个时代深切的同理心。和大多数逃避现实和反对技术进步的作者不同,他是一个技术的审视者,一个良心坚硬的人。在作为一个科幻作家的责任感上,他和阿西莫夫、克拉克、刘慈欣恰恰是一样的,绝不忽视现实的沉重和冷酷,哪怕自己无法认同。”
“菲利普·迪克是一个非常关注现实的人,远比很多科幻作家要更关注世界的细节,而这种观察力让他痛苦。他热爱‘非人’这个主题,大量作品都在写这个主题的变体,无论这个‘非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他都试图去思考这些造物如何追问自己的来源,用暴力和奇怪的方式来试探人类。”
兔子瞧说,“读者能感受到他的情绪,但不见得能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又是如何看到的。只是现在,他对社会传达出来的忧虑感和恐惧感,被现实验证了一些,新的世界主题就是冲突、意识形态的差异。”
不少中国读者或科幻爱好者对菲利普·迪克作品的印象是看不懂、或者翻译不好。兔子瞧认为很正常,“一个会被反复提及的科幻作品,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一定是存在大量不可理解的元素。”
《银翼杀手2049》上映,不可避免地会被粉丝们与1982年的初版电影《银翼杀手》作对比。
“与1982年相比,三十五年过去了,时代变了,与1968年相比,时代更是天翻地覆了。但我愈发体会到新版电影和原著在精神上产生的呼应,”菲利普·迪克作品《流吧!我的眼泪》译者陈灼在二刷电影后产生这样的感觉。
陈灼看重,相对初版电影,新版电影导演维伦纽瓦基于原著的世界观,把电影的空间大大向外扩展;将仿生人有没有灵魂这件事被摆到台面上来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并更进一步,将相对仿生人更为脆弱的虚拟AI,也置入到这一整套叩问人生终极问题的语境中。
1982年《银翼杀手》
对比新老两部电影,未来局影视策划及评论人邓韵提醒,首先要注意到初版电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维伦纽瓦是非常不一样的两种人。
“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一直有一种内在的硬朗气质,他在《银翼杀手》里构筑的世界不仅承袭了一些黑色电影的精神状态,更在赛博朋克都市的美学上达到让后世作品不断模仿也难逾越的高度。”
维伦纽瓦因为在电影《降临》改编上做出的出色工作,让大家对“2049”充满期待,“但维伦纽瓦骨子里不是雷德利那种硬汉范儿的。雷德利的技法更藏,维伦纽瓦更显。”
《银翼杀手2049》
邓韵认为,先放下主题和人物不谈,单看美术和画面就可以感受到两人的巨大差异,“雷德利的未来都市,是真的脏,但是很有‘人气’,就算没有人的空镜,你也能感受到是一个挤满人的‘都市’。维伦纽瓦在2049里沿用了前作在建筑、空间,包括汽车等的设计和风格,但他虽然在拍废土拍末世,‘脏’得却很干净,几乎是缺少人气和噪音性的。”
“菲利普·迪克的风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丧’。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银翼杀手2049》的主演瑞恩·高斯林是完全做到了,我看完电影以后几个小时脑子里都是他那张丧到死的脸。所以光是回忆一下两部影片的主角,也能看出两位导演审美的偏好不同。”
《银翼杀手2049》
但维伦纽瓦在气氛和宗教感的营造上确实极为出色,邓韵相信观众很难不被这种力量打动。”
然而《银翼杀手》太过经典,《银翼杀手2049》想要完成超越,并不容易。邓韵说:“如果抛开《银翼杀手》,我很难给《银翼杀手2049》什么负面评价。但如果作为续作来看,实在难说有什么新意。这几乎是一个‘儿子重蹈老爹覆辙’(叙事和比喻层面都是)的影片,维伦纽瓦也数度在片中像旧作致敬,堪称‘回忆杀’。在旧作纠缠是否是复制人的身份困境之上,《银翼杀手2049》加入了主人公和纯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同时比前作更推了人物一把,让他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血液里就带有使命的‘大人物’,最后又似乎粉碎了它。”
“音乐音效方面,分分钟穿越到《降临》、人的感觉分分钟穿越到《宿敌》……就是在维伦纽瓦自己的作品序列里,《银翼杀手2049》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自我超越。”
《银翼杀手2049》
给所谓的“神作”做续作本身就是一件困难超群的事,邓韵说新版影片最终呈现成这样已经让粉丝们很满意了,“何况这种项目里,除了导演会有非常多的决策方,整个拍摄过程都会是一场较量和平衡。我想如果没有这么多因素让导演放开玩可能还会更不一样。”
“《银翼杀手2049》完成了续作的使命,足够宏大、足够美,在主题的故事上都做了延伸,还是非常值得去观看和享受的一部电影。”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吐槽35000块香奈儿掉色:太傻太天真?
  • 创业改革开放前,鲁冠球半世纪不败传奇
  • 镜子竟是古代一丑陋女子发明的
  • 小说:一辆新车为什么会有老伤
  • 2017年最后7部好莱坞大片哪部最期待
  • 因为一个鸡腿闹分手,我的女友太作了
  • 旅行归来后,90%的人会是这个状态(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