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27日21:05 中国侨网

分享


来源:留学家长报(ID:parentsdaily)

作者:尤佳  



“猪脑子”

“废物”

“丢人”

“你怎么不去死”


知道怎么能简单快速地毁掉你孩子的一生吗?


只需要经常用恶毒的语言去伤害他们。


父母用语言的利刃已经在他们的孩子的心灵上划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可说出这些话的父母们,却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杀掉这些少年的刽子手...



谢勇和沈阳心理研究所一起合作的《语言暴力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影响》


1


当看到这些侮辱性字眼出现在视频中,化身为一个个刀斧,戳进了我的的心里。



看完上面这个影片后,我的心里隐隐作痛,想起童年时因为父亲工作繁忙寄养在奶奶家的经历。


我的父亲总是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之后宁愿在家里呆着,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奶奶家。


想到小时候,无数次毫无理由的被奶奶追着骂,骂到哭的停不下来还仍然的不停再骂:


“你就是死了也没人在乎”


“你怎么还不去死”


“瞅你像个废物一样”



我承认奶奶是爱我的,和父母在聊天中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却觉得得这些话根本就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只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只是直到现在,每次想起这些话的时候仍然感觉心头一紧。


从影片中在少管所里的这6位少年的身上,我看见了看到了我们所有被“语言暴力”受到过伤害的人们的影子,以及童年的阴影带给我们所有人的伤痛。



2


和大多数的家长谈到孩子们心里健康的问题时,总会被打断,多数家长都会不以为然的说


“一个小孩儿,懂什么?”


世界上根据心理学家曾经的调查显示,

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

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傻猪”、“别给脸不要脸”、“换作我楼上跳下去算了”。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多年前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在批评自己或者同学时使用过这样的语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3


语言暴力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讲危害是最大的,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有些话或许只是家长、老师的无心之言,可是他们可能会因此而耿耿于怀甚至感受到羞辱,他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或采取极端的自我毁灭的方式加以反抗,如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


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将宣泄的对象指向外界,他们不再相信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从而会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去报复这个社会,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语言暴力会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造成阴影,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情结。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孩子们在遭受语言暴力后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认同感亦会大大降低。


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脆弱的微妙的,有些孩子会把家长或教育者的一些嘲讽语言暗示放大,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这个阴影可能会一直伴随他们成长。


我们所说的童年阴影一般是指“人在童年的时候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在内心留下深刻映像,并对其产生恐惧,反感,厌恶等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映像会在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选择判断,甚至是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


因此语言暴力所带来的阴影虽无表面伤痕,可心的伤痕是无法淡化的,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4



诞生于美国20世纪中期的标签理论就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跟其所处环境中他人对于他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孩子做出了违反社会公德或者法律的“越轨”行为,在这些“错误的行为”被父母发现后耻辱性质例如“蠢猪,小偷”等等的一些“标签”,孩子就可能在这样“标签”的作用下逐渐沉沦,从一个初犯,走向少年犯罪的道路。


一旦一个人被贴上了这种“侮辱性质的标签”他的行为方式也就会随着这个标签而发展,近似于俗语中“破罐子破摔”的行为。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的手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社会公众或司法部门对于某些青少年的不公正对待,给其贴上了“犯罪者”的标签,使其在有意或无意中,成为了正常社会大家庭中的局外人。


对于此类相当于耻辱印记的标签,往往带来的是更大的隐患。如何去合理的、正当的去引导那些曾经有过违反犯罪经历的青少年走出被歧视、被人误解的误区,才是生活和司法部门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当然,语言暴力不仅仅发生在儿童青少年身上,成年人的语言暴力同样会对受害者造成精神伤害。特别是对最亲的人,很多时候由于情绪失控而对他们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口。




编辑:付强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左右脑年龄测试"背后的真相全在这
  • “学生夫妻宿舍”:未婚学生觊觎什么!
  • 金拱门再尬也比不上当年“蝌蚪啃蜡”
  • 随笔:童年是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
  • 2017年最后7部好莱坞大片哪部最期待
  • 因为一个鸡腿闹分手,我的女友太作了
  • 一个人去语言不通的国家旅行是啥体验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