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06日16:03 厦门大学

分享

11月4日,“国际汉语教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56所高校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借力汉语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马秋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范晓虹副社长,中央民族大学吴应辉教授,暨南大学曾毅平教授莅会,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

郑通涛教授说,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语言能力及其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成为这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他认为,汉语国际传播既要融会贯通中华文明,也要兼收并蓄世界不同文明的成果。以汉语国际传播为桥梁,深入探讨世界对中国的阐释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以及汉语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创新传播的理念、模式、机制,以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更有成效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

马秋武教授表示,汉语国际传播当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不断加强汉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拓展海外传播网络,丰富传播渠道和手段,努力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运用生动多样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强汉语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吴应辉教授以美国执业汉语教师标准为案例,探讨其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启示。曾毅平教授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学本土化内涵,他认为,汉语国际传播应充分考虑到语言文化传播对个体、族群、民族、社会及国家的意义。鉴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必须加强对汉语传播输入国社会的需求分析,采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背景及政治、法律、教育体制的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措施。

除了主会场外,本次“国际汉语教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还设有3个分会场9个论坛,分别就汉语国际传播的理念、路径、模式、方法、策略及效果评估等议题进行专题研讨。同济大学孙宜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辉教授也将围绕“一带一路”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专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与会学者认为,汉语国际传播应遵循信息时代“以受众为中心”的传媒规律,加强对汉语传播的国际舆情分析,探寻更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模式。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黄伟彬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一盘“西红柿鸡蛋”,炒糊了三观
  • 在哈佛读的书,为何还选不好家委会?
  • 晚清名妓:“护国娘娘”赛金花
  • 随笔:唤起人身上已经丢失的性灵
  • 《密战》好久没看这么给力的谍战片!
  • “爱最大的克星,我想应该是距离”
  • 秋风吹尽黄金叶,北京变成了北平(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