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07日12:23 北京大学

分享

2017年10月29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法学研究高端论坛”于凯原楼B102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全国20多所知名法律院校的专家学者、科研管理者和学术刊物主编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现场

本届论坛主题为“一流学科建设与法学研究”。四个单元的议题分别为“法学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与比较法方法的未来”“法学研究中的交叉学科方法的新发展”“圆桌讨论: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法学科研评价体系”。

上午9:00,论坛正式开始。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主持。首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守文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以及讨论主题,指出“第二届全国法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举行,是希望以大会提出的新政策、新问题作为法学研究的导向,与各高校法学院学者、教授共同探讨,一同推动中国法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随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致辞,他代表北京大学对各高校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理论、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和有利的发展契机。他指出,现代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科学领域新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第一单元的讨论由薛军教授担任主持。

第一部分是主题发言环节。首先,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教授提出法学研究应注重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强调科学技术发展对法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随后,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荣功教授从角色意识出发,指出法学研究者应坚持自己的学术原则与立场。之后,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华琳教授结合中国法治的现实状况指出,研究的问题意识应当从法律的源头出发,关注中国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第二部分是与谈环节。首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助理蒋红珍副教授对“中国问题”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随后,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结合自己研究的国际法领域,阐述了对于学术自由的理解。之后,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孙万怀教授从裁判文书的说理问题这一现实难题切入,引发与会学者对中国法律现实的关注。

第三部分是自由发言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就中国问题与问题意识的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二单元的讨论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瑞华教授担任主持并同时作为第一位发言人。

第一部分是主题发言环节。首先,陈瑞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问题意识是一切研究的逻辑起点,而问题意识不仅仅是简单地寻找对策,还需要研究其理论根据、线索。随后,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曹险峰教授说道,学者不仅要从比较法研究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还要努力为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式解决路径。之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江洪教授表示,中国作为继受法国家,必须研究比较法方法,但是应当避免对其他国家的“学术买办”、避免对其他国家法律的直接继受。

第二部分是与谈环节。首先,崔国斌副教授提出法学研究分为不同层次,我国学者需要提高学术研究的层次水平,才能在比较法上与其他国家的学者更好地对话。随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教授结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状况,强调法学研究者应当充分利用国际性组织、机构等平台进行比较法研究。之后,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太高教授对问题意识研究的四个阶段作了详细阐述。

第三部分是自由讨论环节。黄瑶教授和于飞教授分别从国际研究和民法体系的角度对中国国际法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结束上午精彩的第一、二单元议题的讨论之后,与会人员移步凯原楼307会议室参加北京大学法学院经典学术活动“午餐沙龙”。沙龙环节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江溯副教授担任主讲人,议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江溯副教授深刻分析了大数据样本的复杂性与混杂型、相关性与非因果性,对比了抽样数据的准确性与缺乏延展性,最后总结了应用大数据的条件。其他与会学者也就“是否可以将大数据作为判刑的唯一标准”等问题与江溯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的辩驳。

“午餐沙龙”结束后,与会学者来到凯原楼B102会议室进行后续两个单元的讨论。

第三单元的讨论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白建军教授担任主持并同时作为第一位发言人。

第一部分是主题发言环节。首先,白建军教授浅谈了刑法领域中的交叉学科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指出交叉学科需要有足够的学科自信,忽略学科壁垒。随后,卢建平教授以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刑法中的人工智能》为引,提到在未来对机器人进入法律领域的期待。之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教授就财经法学中的交叉学科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与谈环节。首先,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沈伟教授针对现行用人制度和期刊审核制度的弊端,深刻剖析了交叉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柏峰教授就交叉学科研究的普及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之后,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周蕾博士对近年来厦门大学法学院在交叉学科研究上的一系列突破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四单元的讨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担任主持。

第一部分是主题发言环节。首先,北京大学《中外法学》主编梁根林教授就目前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空洞化、空心化问题,学术编辑队伍存在的非专业化问题进行评论,并对“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提出独道的见解。随后,于飞教授立足自己工作中进行科研评价的经历,谈到学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光以论文的数量较高低,更要进行综合的界定。

第二部分是与谈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道通教授谈道,学者不能不写文章,但学术评价不能仅仅看重数量,学术评价要正视不同学科在论文发表上的客观差异。

第三部分是自由发言环节。各位学者就法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辩驳。

在论坛的闭幕式上,薛军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谈道,中国法学事业应立足中国问题、面对全球问题,同时重视大数据、计算量化等多元化的新时代研究方法;法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评价应兼顾数量与质量,做到评价体系的多元性、自主性;倡导学者们为法学研究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薛军教授代表本次论坛宣读了“第二届全国法学研究高端论坛共识”。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中,与会学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相互交流经验,深刻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改革方向。经过与会学者的共同努力,本届论坛达成了关于新时代法学研究的基本共识。作为主办方,北京大学法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新论述为目标,致力于将论坛打造为推动法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高端平台,拓展国内知名法学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的交流渠道,加强法学研究领域的互联互通,与法学研究共同体的各个成员一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我国新时代法学研究和法治进步提供重要支持和贡献。(文/徐章航 李舒豪 图/黄涛 李秦洋)

 与会者合影

编辑:安宁


第二届全国法学研究高端论坛会议共识、参会单位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一盘“西红柿鸡蛋”,炒糊了三观
  • 在哈佛读的书,为何还选不好家委会?
  • 晚清名妓:“护国娘娘”赛金花
  • 随笔:唤起人身上已经丢失的性灵
  • 相爱相亲:豆瓣评分8.6为啥票房800万
  • “爱最大的克星,我想应该是距离”
  • 秋风吹尽黄金叶,北京变成了北平(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