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08日19:05 中青在线

分享


今天,我们被毙了一条稿子。我们想像很多人一样,在记者节里吐槽一下作为一名“新闻民工”的职业艰辛。但老师却说:“不发!”


我们疑惑,也心有不甘。直到老师用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答案。



记者节,没那么多悲情与自怜

文 | 冯雪梅


刚刚,我毙掉了一篇稿子。


有关记者节,小编节选了网络上新媒体人的吐槽:低薪水,24小时在线,没黑没白,毁颜,找不到对象……我知道,这些都是事实,还有更多的“苦水”,采访被打,英年早逝,稿子被公关,等等。作为一个老编,我深知这个行业的种种不易,可我不太喜欢那些充满悲情的抱怨、矫情和自怜,尤其是将这些情绪宣泄到自己供职的媒体上。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没有哪个行业能长盛不衰几十年,都有波折起伏。曾经,记者是很让人羡慕的行业,我的高考志愿,一水儿的大学新闻系;读研时导师希望我留校,说什么都不干,一门心思奔着报社而去。那时,我们的同学没几个愿意当公务员、去国企的,可现在,媒体显然不是毕业生最热爱的职业,国家机关、央企让众多人梦寐以求,高校更是非海外博士不要。



时世变迁,会影响每一个人,其间的冷暖,往往不足以为外人道,旁观者也未必真的关心。


当年国企员工大批下岗,更多人熟悉的只是“从头来,人生豪迈”的公益广告,而不是被裁员职工的大呼小叫。尽管或许不太公平,可多数人都接着自己的命运;公务员也曾经遭人嫌弃,当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政府机关并不热门,不少人放弃公职下海;还有外企,多少人在国企和外企之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可如今呢?风水轮流转,看人家的兴衰,心里虽有感慨,也都淡然处之,为什么轮到自己,轮到媒体行业,就变得那么不淡定,以至于都成了一件时不时要让舆论场喧嚣一下的大事呢?


那么多行业,那么多人,都悄无声息(或者说动静不大地)接受了盛衰荣辱的循环与转变,仅仅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士”,不知道如何运用舆论,也不掌握传播渠道?没错,媒体人有话语权,可以展示甚至放大自己的情绪、态度、意见。可是,将过多的话语权用于表达自身,是不是也“假公济私”呢?媒体是公器(新闻人常这么说),替公众行使话语权,能不能不以新闻人的天生敏感,放大自己的委屈?年年都有记者节,年年都在这个时候感慨一翻,实在没多少新意。


包括这个行业的很多“唱衰论”,也都是媒体人自己弄出来的,有多少“无关者”有事没事地宣讲媒体衰落了?没错,早在好些年前,就有学者说过“报纸将死”,这是一种趋势的研判。作为一种预测和反思,业界的这些讨论,对现实的影响有限。


而真正影响现实的“唱衰”,更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商业网站的老大器宇轩昂地宣称:报纸慢慢消亡;移动产品的推广人不屑一顾:谁还看的电脑啊?可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商业网站与官方媒体之间,互联网技术与新闻人之间,真的就是你死我活、泾渭分明吗?新媒体的高管们,有几个没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商业网站有哪个没有和官方寻求合作?哪个新闻人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用脚写作,用笔还原”?大家早就共生共赢彼此合作了。


而在“唱衰”中,又有多少是怕被抛弃的惶恐和不安,不思进取又怕被淘汰的焦躁和不满,羡慕嫉妒恨中的失落和矫情?对比以前的好时光,颇有些“美人迟暮”的酸意,将自己的无所作为归因于“衰落”,是多好的理由和借口?谁还没有英雄末路之时,真的不能怪我咯。


没人怪你,只要你能安分接受这一份没落。若说辛苦,你比得上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煎饼大叔么?吐吐槽宣泄下情绪而已,千万别太当真,若真的干不下去,换份工作,世界这么大,一别两宽。没谁喜欢怨妇,何况还有不少“油腻大叔”呢!


新闻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行内人比行外人更清楚。有些原因无法改变,这难免让人感到挫败和沮丧,可纠结于此并无出路,那些能在传媒界脱颖而出者,实际都在努力曲折前行。放弃和坚持,绝不是一念之差,要知道,我们从来都不是“无冕之王”,承接理想与现实的,其实是一个个值得尊敬的职业“新闻匠”。


一个职业是否没落,是否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更多取决于从业者是否尊重这个职业,尊重自己。新闻业的一大弊端就在于,他律过多而自律不够,甚至因为过多的他律,而不知道如何自律。一个以跑新闻发布会拿红包为己任的记者,能赢得多大的尊重呢?噢,不,现在的公关手段改了,改成发“软文”了,你能指望满篇软文的报纸有影响力么?而“私货”夹带多了,大咖的人设也是会毁的,你以为谁傻啊?



归根结底,新闻也是一门手艺活儿,跟“匠人”没有多大差别。你对你的作品有多大的尊重?你对你的观点有多大的坚持?今天忽左明天勿右,横竖你都有理,在文不通句不顺逻辑不清甚至剪切复制的文章上署名,都能淡定自若的话,还怪什么别人瞧不上你,媒体已然衰落?


任何行业的任何人,都可能被淘汰,为什么你不能?就凭你是名校毕业生,大报记者?就凭你一年读不了三五本书,随时随刻泡在手机上?就凭你每天忙着汇总新闻线索,写千篇一律的报道预案?


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传媒大咖,都能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比如我,几十年如一日只会编稿写字,那就别总抱怨自己是“新闻民工”。传媒界巨富的人不少,商业网站不太算公司高管的总编、主编们,也有股权和不菲的年薪呢,谁衰落了?这世界,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是,所有的回报必然有付出。不想费劲费力勇立潮头,踏踏实实当个好编辑,也不差。


从来都不缺理想主义者,缺的是受人尊重的手艺人。像我这样胸无大志者,还是老老实实在一年年的记者节里,做一个淡定的老编——小心谨慎不触犯“红线”,为好选题大伤脑筋,费尽心思和作者沟通,修改小编写错的“的地得”……吧。



作者 / 冯雪梅

来源 / 大家(ipress)

编辑 / 李翀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贾跃亭的未来之路,仍是一场豪赌
  • “鄙视链”为何无处不在?
  • 宋朝一起利用私生子诈骗的案件
  • 书评:东野圭吾用6本书诉说什么是爱
  • 《天生不对》专治你五行缺笑命里缺爱
  • “爱最大的克星,我想应该是距离”
  • 日本松江:只有拼人品才能看到的美景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