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09日21: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

属于“单身狗”的节日“光棍节”即将到来,

单身青年需要大呼“求不虐”来安全过节。


然而调研发现,

单身青年在“脱单”这件事上

不仅欠缺经验和方法、

也欠缺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甚至完全缺乏动力和信心。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今日发布《广州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单身情况调查报告》。今年7月底至10月初,广州青宫婚恋研究中心在广州调查了3018位20—35岁的单身青年。


调查从社交情况、服务需求、组织关怀等方面展开,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年轻人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年轻人结识异性通过什么渠道?年轻人的交友消费状况如何?年轻人更喜欢什么样的交友活动呢?


超两成单身青年近一年新认识异性朋友为:0



经统计,3000多名被调查者中,9成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4成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6成为企业人员,工作1—5年的近6成,男女大致各半,本市和外地户籍大致各半。20-30岁区间占86.9%,企业职工较多占57.6%,技术序列、生产序列、管理序 列比例相近分别为30%、26%、25%。 


本次调查的对象中,超过六成的被访者处于“情感空窗期”,选择“未婚而无交往对象”的占64.6%,选择“未婚有交往对象”的占24.6%。



“最近一年新认识多少个异性朋友?”


“新认识”的概念被指定为“能获得对方联系方式并进行二次联系”。


选择“1—5个”的占58.7%,“0个”达23%。“30—35岁”受访者“0个”占35.3%,“35岁以上”的“0个”占40%。


“最近一年交往对象的数量?”


选择“0个”的达64%,“1个”、“2个”、“3个以上”依次为31.9%、2.9%、1.1%。


“至今共经历多少段恋爱关系”?




“0段”、“1段”、“2—3段”分别占21.4%、37.6%、34.8%。总计93.8%被访者至今交往的数量少于4人,超过两成的被访者还没有尝试过恋爱的滋味。


调研者发现,30岁以上人群是婚恋社交中的“弱势群体”,近一年内没有认识新异性的人数逾35%。本地被访者在结交新朋友的行为上明显弱于异地被访者,尤其是本市农村户籍被访者接近 30%年内没有认识新异性朋友。工作节奏不稳定如轮班制、项目制等非8小时工作制被访者30%以上年内没有认识新异性朋友。


单身青年不愿花时间找对象不全因为工作忙


单身者到底把多少时间精力金钱花在“脱单”这件事上呢?


调查发现,真心不多。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近一年平均每月用于非工作性社交的时间,“2—4天”居首位,占46.9%,接近一半。“少于一天”居次位,占27.4%,接近三成。随后依次是“5—6天”(占13.7%)、“8天以上”(占8%)、“7—8天”(占4%)。这意味着接近八成的单身青年每个月用于私人社交的时间不足4天。


时间的投入不足都是因为工作太忙吗?


调研者也进行了统计,接近76%的被访者每周加班时间每天不超过1 小时,有接近39%被访者基本很少加班。同时考虑通勤 时间对于社交时间的影响,调研者也调查了被访者的通勤距离,66.3%的被访者通勤距离少于10公里,22.4%的被访者通勤可以靠步行解决(少于1公里)。每周加班时间和通勤距离与社交数量的相关系数均显示没有相关。“所以忙应该只是借口。不少年轻人是有时间打机无时间找对象而已。”调研者说道。


再看花钱方面:

受访者最近一年平均每月用于非工作性社交活动的费用,前三位是

“501—1000元”(占37.3%)、

“500元以内”(占35.5%)、

“1001—2000元”(占16.6%)。 


结合受访者的收入来看:

月收入“8001—10000元”受访者居首位,(占41.5%),

月收入“2000—5000元”(占39.8%)、

“5001—8000元”(占36.1%)。


调研者将温饱线划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2000元以上者占96.7%,在这之中的被访者没有出现随月收入增加而增加社交消费的情况,主要的社交消费区间均落在501-1000元的区间。


通过对社交消费、社交效果、恋爱数量进行相关分析,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消费越高,社交效果越好,恋爱可能性越大。


过半青年认为青年不结婚是一个社会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结婚早已不是人生必选项,选择不结婚也不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

时下青年如何看待不结婚呢?


调查显示,对“青年不结婚是一个社会问题”持“认同”态度的占50.4%、“不认同”占27.2%、“无所谓”占22.4%。接近一半的单身青年不认为“不结婚”是个社会问题了。


 对于结婚这件人生大事,青年人的思维也在发生改变。


受访者中:

“感觉有个对象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际好处”的只占26.2%,

“感觉不懂如何经营婚恋关系”的达51.2%,

30.9%的受访者“对婚姻这种生活方式失去信心”,

46.3%的受访者“感觉改变生活状态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调查显示,有42.3%的受访者长期或者经常疲于催婚,无催婚压力的占32.9%。年龄越长,催婚越急,30岁以上被访者半数以上长期被催婚。调研者认为,由于婚恋主观目标与社交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疲于被催婚是主要的表现。


近四成青年希望群团组织帮忙找对象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识陌生异性的途径前三位是:

“工作渠道”(占49.57%)、

“亲朋渠道”(占36.25%)、

“无渠道”(占25.05%)、

“兴趣渠道”(占24.82%)。


话题性和曝光率都很强的网络交友排在第四位,仅有19.1%被访者选择使用。而传统的婚姻介绍机构只有0.9% 。22%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可使用的婚恋社交渠道。


而社交渠道数量与社交效果和婚恋效率存在明显相关,具体表现为社交渠道越多,效果和效率越好。其中,学历越高婚恋社交渠道越广 ,管理序列工作的被访者较生产序列和技术序列渠道更广,8小时工作制、周六日双休的被访者婚恋社交渠道明显宽广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青年婚恋”一节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


近几年,各群团组织都开始尝试在青年婚恋问题中扮演更重要的“红娘”角色,那么效果如何呢?


调查显示, 41.7%受访者认同“群团组织需要参与到青年婚恋工作中”,觉得“无所谓”的有37.1%。“希望组织帮忙找对象”的受访者占38.3%,“无所谓”、“不需要”的分别占46.7%、15%。具体到团组织帮助青年解决单身问题,认为“有必要,但只需提供平台拓展圈子,不希望过多追问结果”的占48.5%,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4.8%,也有12.6%的受访者认为“无必要,这是属于个人意愿的问题,组织无需过问”。


受访者希望组织帮助争取用于找对象的资源居首位是“交友活动”,占75.72%。36.3%被访者希望能够免费参加群团组织的交友联谊活动。在愿意付费的被访者中50%的付费比值是获得最多人选择的类型。费用的可接受范围是单次200元以内。


 有20.2%的受访者参加过单位团组织或工会组织的相亲活动,也有21.8%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有超过四成的被访者因为担心被贴上情感loser的标签而对群团组织的交友活动产生抗拒心理。调查显示,团组织开展单身联谊活动,“30人以内的微型活动”最受受访者欢迎,占31.2%,相反,“1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只有19.6%的受访者喜欢。


受访者认为“共青团或工会在组织青年活动联谊时需要改善的地方”是“提升活动趣味性”(占52.1%)、“去标签化,不要打着联谊或交友的旗号”(占47.96%)、“提供明确的对象信息(如单位或职业)”(占46.07%),也有18.12%的受访者建议“收集的信息不要太复杂”。


调研者:建议政府建公益平台强化青年婚恋信心


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婚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级婚恋顾问胡展鸿认为,报告反映了时下青年婚恋社交总体情况并不理想,单身问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社交经验欠缺、社交生活贫乏、社交投入不足、社交渠道单一。


胡展鸿从青年经历的三个阶段分析:



成长阶段,青春期因学业压力以及社会家庭对于在校青年恋爱问题的否定态度导致青年在社交能力习得以及两性关系处理经验获得不充分。


工作阶段,在职青年因相关社交意识及习惯在青春期未能形成,进入工作后没有相关的教育和辅导给予支持。导致社交时间分配不合理和社交资源投 入不足的状况,造成婚恋社交活动的缺乏。


婚龄阶段,进入婚育年龄青年在找对象的问题上存在迫切的需求,但欠缺经验和欠缺方法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找对象这个问题的被动与低效。


 “被动和低效明显体现在社交渠道的使用上。在信息技术发达,阻碍沟通的空间壁垒和时间壁垒已被互联网技术打破,无渠道和少渠道的现象不应该大量出现在青年群体当中,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问题。青年更看重的是‘稳’而不是‘能’,排名靠前的社交渠道都属于‘熟人’渠道,工作关系和亲友关系背后都存在着工作单位和亲友的‘背书’,这些渠道介绍来的对象更安全可靠。但这些‘稳’的渠道也带有 ‘窄’和‘慎重’的属性。对于婚恋经验并不丰富,社交能力不足的青年来说,存在丰富的社交机会才是更加有价值的社交渠道。”胡展鸿说。


本次调查也发现青年是认同群团组织介入青年婚恋工作的,对此胡展鸿有几点建议,应当加强在校青少年的婚恋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两性关系和学习传统优良婚姻家庭文化,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社交生活习惯和人际沟通技能。明确群团组织的青年婚恋工作职能,定期开展青年婚恋状况的调研工作。力争建立以政府牵头群团组织管理,联通公安、民政、卫计委等征信系统的官方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强化青年婚恋交友信心。加强婚姻家庭服务社工队伍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社工队伍向青年社交发展规划、青年婚恋问题咨询、两性问题危机干预等婚恋领域方向发展。


有时间打机,

没时间找对象?

小编觉得这样真的好吗?

求大神解救“单身汪”高招!


来源:广州日报

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洋 通讯员:陈桂芳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怎么避免孩子遇到渣老师坏保姆?
  • 为健康和安全,请与宠物保持安全距离
  • 不是武则天,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是谁?
  • 每日书荐:这8本书,让你读懂8种孤独
  • 情满四合院:郝蕾演绎别样的苦命女人
  • “爱最大的克星,我想应该是距离”
  • 它与五台山齐名,曾被清顺治帝赐名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