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2日17:35 中国之声

分享


零分考生徐孟南不是第一次对着媒体说后悔当初交白卷了,但这一次,他决定重新参加高考。10月23日,徐孟南专门从外地赶回老家蒙城报了名,准备参加明年高考。


“这次高考,肯定不会再交白卷了。如果当初有过来人劝我,我可能也不会去交白卷。” 徐孟南说,他现在边打工边复习,希望明年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当年故意考0分,如今悔悟想重新来过



三年前的他,在高考试卷上四处乱写“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他以考零分为骄傲,“考满分不是本事,能每道题都答,但最后得零分,这才牛。”他想以此对抗教育制度,并且在高考前写就了长篇小说,讲述自己的教育理念。



零分惹来同学、亲友的疑惑、叹息,徐孟南没有一丝后悔,他主动向安徽、上海的媒体报料,引来几家媒体的报道,看到自己名字被写进新闻报道里,徐孟南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心跳加快,我成名了,我言中了!会有出版商肯出版我的小说了!父母不会再说我写的东西没用了!别人不会再误解我了!我成功了!”



然而媒体报道只是昙花一现。喧嚣散尽后,他从象牙塔里的学生变成一位农民工,整天简单的劳作,让他十分失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冲动,思考自己的未来。



三年后的今天,饱受打工之苦的徐孟南面对采访不停说自己真傻。他最终后悔了。“我错了。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应当考上大学,等有了话语权后,再去宣传。”


他们都曾得过零分


2006年:蒋多多


2006年,她比高考状元还要红。她不顾监考老师善意的劝止,在几张卷子上以“碎心飞魔”的名字一气写下了8000多字对高考、对学校教育的批评。说“批评”是比较恰当的用词,因为她没有过多宣泄自己对高考的不满,而是长篇大论地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事后蒋多多说这件事觉得有点可笑。“本来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可后来,热闹是热闹了一阵,没什么改变。我说的改变是教育内容的改变,虽然教育制度也要变,但核心是要教育内容起变化。可这没有实现。但后来我就有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之后她选择了一所中专学校读书,此后杳无音信。



2007年:陈圣章


2007年,湖南浏阳三中考生陈圣章在2007年高考时,故意将4门功课考零分,以此表达他对高考制度的不满。


陈圣章说,他不喜欢学校里的应试教育,一直有厌学情绪。“我不是那种逃课、捣乱的学生,但是坐在教室里我总是不停地想:这样死记硬背的学习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我在浪费时间吗?”于是他选择了交白卷。


离校后,陈圣章帮药厂推销药品,每天推销保险。



2008年:李坚


贵州考生李坚是一个复读生,2007年高考成绩是441分,2008年重新走进考场的他只有一个心愿——力争门门考零分。


高考结束后,李坚在网络自曝“零分事迹”,并开博客进行宣传,很快成为网络红人。但没过多长时间,李坚心生悔意,“我不该那样做,上大学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随后,转变观念的李坚开始求学,力争考取大学。被江西翻译专修学院破格录取,读了专科,09年他又考入江西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梦想成为一名记者。



2010年:张皎


2010年高考,张皎故意考了零分,与前几届故意高考考零分抗议教育体制的考生不同的是,张皎说,他故意考零分是为了达到炒作自己的目的。他自我炒作“零分状元”的网络红人头衔。自称要在10年内挣到1000万元,想学美国的比尔·盖茨,成为中国的首富。


想借零分出名的他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0年他盗窃信用卡信息,复制伪卡谋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张皎后来在看守所说:“也许就是太渴望成功,急功近利,成功就是挣很多钱,那就是我所谓的成功,我不相信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坦荡地走过去的,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但是有些路走了就回不了头了。”



0分考生的悔悟,是“读书无用论”的有力反驳


高考故意考0分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为了所谓的“抵抗”或者所谓的“成名”,拿可能受到的高等教育做交换。这样的考生还有许多,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高考,甚至宣扬“读书无用论”。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是的,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但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在自己父母的起点上往前进一步,而教育就是那个前进的关键。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


放弃高考很简单,0分很容易得到,但是那之后呢?未来要怎么开创,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如果自己能力平平,未来要依靠什么呢。然而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可行的前进捷径,也许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一张高校文凭,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过去20年来,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当起大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保安,但为什么这种成群结队的考学行为,在北大发生的概率更大?


北大保安第一人张俊成说,有次站岗,看到一位老人骑车过来,快到门岗前,老人下车,推车走过。经过门岗时,老人点头跟他说:“你辛苦了”。张俊成感到很受宠若惊,他问旁人,“这是谁?怎么这么尊重我们?”别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长。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说,“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但他却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热心帮助,在教授们的建议下,他才开始重新读书学习。



《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


当年故意考0分的徐孟南,如今悔悟想要重新参加高考,令人感到欣慰。放弃教育也好,觉得“读书无用”也好,都只是片面的、短视的视角。只看到了某一个时刻,一个人能力和他拥有资源的不匹配。或者某个个例,文凭和他拥有的地位和资源的不对等,就信以为真。实际上背后复杂的原因,必须去读书,去见识才能知道。



作者:胡睿

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安在线、羊城晚报、河南商报、华商报、潇湘晨报、知乎、微信公众号“槽值”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加拿大怎样避免幼托机构出安全问题
  • 直播“特朗普访华”:感受“透明外交”
  • 中国几千年来最“美”的女人是谁?
  • 房子:我嬉笑着,捡起自己掉落的心珠
  • 大话西游:赵艺用95后的方式定义紫霞
  • 80后,死都不能死的年纪
  • 澳大利亚,不输中国的美食国度(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