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4日23:05 央视

分享




《20多岁,你迷茫又着急》

来自网络

(央视新闻摘编)


20多岁,你迷茫又着急。你想要房子你想要汽车,你想要旅行你想要享受生活。你那么年轻却窥觑整个世界,你那么浮躁却想要看透生活。你不断催促自己赶快成长,却沉不下心来安静地读一篇文章;你一次次吹响前进的号角,却总是倒在离出发不远的地方。成长,真有你想象的那样迫切?



别急,千万别急。

 

上周在南京出差,深夜拖着疲惫去跟朋友见面,畅谈至凌晨两点。回到酒店已近三点,同屋的同事还未睡。他非健谈之人,不知道怎么提到了当今青年人的心态和选择,竟就聊起来,再也收不住。

 

他18岁出来闯荡,没念过大学,今年38岁,是一本著名杂志的设计总监。如果这是一个老套的励志故事,我可能再无兴趣听下去。但他说,我不知道你们这代人是怎么想的,我反感几零后几零后的区分和标签,我跟很多自己的同龄人聊不来。人是靠价值相互认同的,而不是年龄。现在你们这代人看上去都挺急,房子、车子、票子,但就是你们同龄人,也不全是这么想的吧?我点头。

 


他继续道,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闷,真的,都是这么过来的。两年前我才有了自己的房子,今年儿子两岁了。一切挺好。25岁时我在一家体制内单位工作,已有七八年工作经验,呆不下去了,要走。领导请我喝酒。他一口闷了一杯酒,跟我说,你还年轻,别想那么多,别着急,做该做的事。就这一句话,我受用至今。我年轻时爱玩、浮躁,总有各种诱惑扑过来,我就记着老领导这句话,其他都不想,就做自己的事,一晃眼到现在了。


房子、车子这些东西,说真的,只要你不傻不笨,踏实做该做的事,到时间都会有的,不可能没有。别去管别人怎么做,相信自己的判断。守得住,慢慢来。

是谁帮你定义了你是谁?

 

你问一个刚刚告别机械枯燥的高中生活,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刚起步的年轻人,他想要什么?


他想要优异的成绩、同学间的声望、漂亮的女朋友,他还想要毕业后找到令人称羡的工作,尽快赚钱、成名、成功。

 


有人会问,这有问题吗?诚然,这也是“我想要什么”,但却只是模式化的流水生产线,试图把所有年轻人都打磨成一样的面孔。“想要什么”不应只关乎俗世的职业、功名,它应该切合更深层次的命题、人本身的挣扎和探索,即——我是谁?

 

为什么那个愿意在一切可能的物体上涂涂画画的家伙,去做了一名公司职员,只因大家都说,自由画家的生活没有稳定保障?

 

为什么那个立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姑娘,进入了国企,只因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记者收入不如国企高?

 

你是谁?


我是说,剥离掉一切外界赋予你的定位和枷锁,隔离开所有父母长辈试图左右你、干涉你的声音,忘掉全部大众传媒、明星名流以及出版物曾经输出给你的价值判断,你又是谁?你躯壳之内那个砰砰乱跳、嗡嗡作响的他(她),是谁?


世事多舛,你来何干?


20岁出头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可能是一件幸事。

为什么要让人生“画地为牢”?


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一个出色的记者吗?我说,不知道。他诧异,你不是混传媒圈吗?我亦诧异,为什么要在20岁出头的年纪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

 

定义即枷锁,即画地为牢。难道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尽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触角,去触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并观察丰富、蕴藏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么?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的事情?



你才20多岁,20多岁,20多岁。


若你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花些心思,会看到一条似乎清晰的轨迹和路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啊。


是的,是兴趣,而不是规划——“从小立志做一名……”。


一点点做起来吧。无论多少声音试图扭转你,说你热爱、着迷的这件事情没钱途、没前途、没发展、没出息,都请悠悠地对他(她)说:“我的人生,我做主”。




谁也无权告诉你该怎么活。


如果你时常参加讲座,在提问环节几乎很难错过一个问题,“XX老师您好,请问您对当代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或许连提问者自己都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潜藏着一个不易察觉的心理成因:请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像您一样成功、出人头地。


该做些什么、走什么样的路,难道不是循着内心的声音一步步摸索、试错出来的吗?走岔了,就退回来;走得急,就缓一些。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望一望,琢磨琢磨,再继续走。

 

怎么可能不摔跟头呢?怎么可能诸事顺利呢?怎么可能有条一马平川叫做“成功”的路供你走呢?不多试错几个怎知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处得来呢?同理,不多尝试一些怎知自己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呢?

 

青年人急功近利的选择就如“先污染后治理”,先成功后成长,先找工作再找兴趣,先出人头地再寻找自我。

 

正如一些老同学对我的印象。他们一边说,羡慕你丰富多彩的生活,听完我近期打算又同情地啧啧叹道,那你留学回来都多大了?27岁。还读PHD吗?不知道。那你何时结婚?谁知道呢,30岁?也说不定念书的时候就闪婚了。你也太不靠谱了吧,我都副科了……那你留学回来能找一个多牛的工作?我说,出国未必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目前想从事的职业不出国留学也能做的。啊?那出国意义何在?


 

个人阅历、视野和自我完善。看看更大的世界,在自己身上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这话我终究没说出口。


成长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


我曾经很喜欢一个朋友的签名档,“成为更好的人”。这句不疾不徐却又溢满坚定的话,曾无数次给我力量。


如今,我却感觉这句话充斥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进步论腔调。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陪母亲坐在太阳下聊了一下午,漫无目的,有没有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没有读维特根斯坦的传记,没有刷微博,只是给自己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躺在恋人的臂弯里发呆,算不算荒废生命?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吊诡的自我矛盾,一方面,我们是前所未有早衰的一代,“十八岁开始苍老”,二十岁开始怀旧,尽管仍在青春;另一方面,我们拼命想要向前奔跑,想要稳定、无虑的生活,想要拥抱住某种确定感,焦虑着,想要立即像三四十岁的人那样,车房不缺,事业成功。

 

你,你,你,


真的享受年轻吗?为何你一边怀旧一边还在努力奔跑?

 

你,你,你,


真的热爱冒险和漂泊吗?为什么将理想纳给稳定和房产证做投名状?


你,你,你,

 

真的珍惜可能性吗?为何我看到你宁肯早衰也要拥抱“生活的终结”?

 


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难道不在于这缓缓经历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而在于未来的宏大勾画?

 

一步步,一寸寸,一点点,一天天,慢慢来。

 

所有的成长和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所以,我想说,人生,只要方向对头,就不怕走的慢。慢一点,也许成功会来得晚一点,但更能保证成功的品质;慢一点,也许不会那么早到达终点,但亦不会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废。你说呢?



插图/德国插画家 Lara Paulussen




写给年轻的你

你愁肠百转看不穿的,

也是他们曾有的迷茫。

整编自/央视《开讲啦》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遇到的最麻烦的事,

也是我觉得人生中最迷失的岁月。

我选择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想清楚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做自己心灵的国王,

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BY 演员/陈坤







“年轻人,走自己的路没错,

但走自己的路,

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本钱,

就是你要知道你是谁。

如果不知道你是谁,

你要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找到之后,

了解到你在这个世界处在什么位置,

能够做什么事,

那你的潜力就真正可以发挥出来。

你的路,那时完全就是独一无二的。”

BY  导演/赖声川






“我到今天,

还是会为很多很多的事情感到困惑。

困惑反而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因为每到一个人生阶段,

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不同的要求,

就会有新的困惑出来。

所以不要想太多,

最重要的还是去做。”

BY  演员/徐静蕾






愿你在这个寒冬治愈自己

愿你在来春头顶枝繁叶茂



点击「写留言」给自己打call!


责任编辑:时鑫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喊话“老赖”单车:把押金退了
  • 滁新高速车祸致18死:天灾还是人祸?
  • 张爱玲与好闺蜜苏青缘何反目成仇
  • 编剧房子:世界不大,我只想待在北京
  • 深宫怨灵:这是故宫十大恐怖故事之首
  •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 "北欧天堂"挪威背后的真实生活是怎样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