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怀着一对双胞胎,却突发化脓性胆管炎,麻醉药或者射线都可能影响腹中宝宝,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勇敢的妈妈决定不打麻醉不用透视接受手术。
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近日,这位准妈妈张女士(化名)牵动了南医大二附院消化科、产科、生殖中心等众多医护人员的心,而经全力抢救,母子平安。
记者在病区见到张女士时,刚做完手术的她带着鼻胆管引流。由于没有打麻药,她的喉管依然火辣辣的,说话十分难受,丈夫向记者讲述了相关的情况。
张女士和丈夫结婚几年了,就想要个宝宝,但是一直都怀不上,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很难受孕。为了怀上宝宝,她试过各种偏方,一直未能如愿以偿。听朋友介绍决定到南医大二附院生殖医学中心试一试人工受孕,最终十分成功,让她惊喜的是,竟然怀上了双胞胎,怀孕的不容易让张女士一家很重视这两个宝宝。
怀孕一段时间后,张女士开始感觉胃胀不适,后背还伴随着间断性疼痛,家里人不敢大意,赶紧到医院检查,诊断后发现患上了慢性胆囊炎,CT和磁共振也显示体内有石头。怕这时候手术会影响胎儿健康,疼痛也不是持续的,可以忍受,家里人思前想后决定先住院保守治疗,等生下宝宝后再进行手术。拖到怀孕29周时,张女士的疼痛变得难以忍受,常常前胸后背放射性的疼痛,大便也开始泛白,挂水、吃消炎药也只能维持一周的轻松。
最先发现不对的是产科的荀禾香护士长,她回忆:那天查房时发现张女士的眼白发黄,脸色也泛黄,随即检查肚皮也呈现黄色,她意识到这是典型的黄疸症状,赶紧通知周文蕾主任,联系消化科专家会诊。消化医学中心缪林主任检查后发现张女士由于胆囊炎拖得太久,得上了化脓性胆管炎,体内的泥沙量十分巨大,几乎堵住了胆管,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引流胆汁。
考虑到张女士此时已经怀孕32周,外科手术风险大,缪主任为她制定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的取石方案。胆管取石需要射线透视确定石头位置,麻药和射线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手术中无法使用麻药和射线,对医生的考验十分大。
尽管担心手术会影响胎儿健康,家人听了荀护士长的解释还是十分支持手术的决定。手术中,由于没有麻醉,张女士精神高度紧张,而怀孕的原因又只能采取仰卧体位的手术方式,这都增加了取石的难度。缪主任一边低声安慰,一边凝神寻找结石。很快,缪主任凭借经验找到了结石的位置,清洗过程中泥沙一股接一股的涌出,张女士体内的泥沙量是一般结石患者的十几倍!
术中,张女士除了要忍受喉部的疼痛,还要抵住腹部难忍的疼痛。导管从喉部探入,端头是一个小刀片“开路”,穿过食管,通过胃部,再到达十二指肠,疼痛可想而知。张女士回忆说:“非常疼,手要一直紧握住旁边医生的手,手术中疼痛到麻木,感觉生孩子的痛苦也就这样的程度吧。”
据了解,张女士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也不再感觉到难以忍受的疼痛了。几天后,传来好消息,张女士在南医大二附院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宝宝。
据缪林主任介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并发症严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十分关键。
化脓性胆管炎有3个典型特征:
1、寒战、高热、意识模糊;
2、由于胆管梗阻和炎症造成腹部疼痛,多是持续性疼痛;
3、由于胆汁引流不畅引起的黄疸,身体部位异常发黄。
如果发现有以上3个症状,尽快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考虑到胎儿的健康,此次手术没有选择麻醉。南医大二附院麻醉科陈惠裕主任介绍说:我所知的不用麻醉就可以手术的,只有新生儿舌带剪切手术,舌带过短会影响长大后发声说话,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还未发育完全,所以可以选择不麻醉,直接剪。
传统意义上的手术体量较大,时间较长,一般都会根据病人自身及手术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因为人体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没有麻醉进行手术患者会自然的做出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结果。另外,剧烈的手术痛疼还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因此基本都要选择麻醉。这位孕妇是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实施麻醉,属于特例。
给这位勇敢妈妈
和技术精湛的医务人员点ZAN!
来源:金陵晚报微信原创,素材源自紫金山记者程晓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