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5日16:48 湖南大学

分享

 

11月10日晚,由我校社会科学处主办,文学院承办的湖南大学千年论坛之“‘回到声音’的诗学”讲座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主讲,两百多名诗学爱好者集聚一堂聆听讲座。

 

 

 

讲座中,朝戈金研究员以“讲故事”的方式,用生动幽默、充满激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口头诗学的内涵、历史沿革与表现方法,让听众感受到口头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认为,人类会说话的历史长,书写的历史短。口头文学的历史长,书面文学的历史短。朝老师以西藏口语史诗和蒙古歌唱歌手的故事与李白的作品进行举例比较,为我们详细阐释了口头语言文学不同于书面文字文学的意蕴。

 

 

 

谈及口头文化语言与书面文化在思维方式、传播规则上的联系和区别,朝戈金研究员强调书面文学偏重用逻辑来构建线性作品,但口头文学会让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书面思维的限制,回归原初的口语思维,从而建构起独特而丰盈的审美艺术程式。

 

朝戈金研究员还简要梳理了当下口头诗学的研究现状。他认为,文字最大的好处是能把片段的文章记录下来,批量制造,书面文本的流传可以超越时空跨界限,目前对书面文化的研究成果不少,对口头文学的法则和规律的总结,却相对薄弱。因为声音的传播只存在于一定的场域内,诸如少数民族史诗语言类的表达及相关资料就不容易保存,这客观上增加了口头诗学研究的难度。口头诗学研究可谓当今学界一块尚未被人开拓的处女地,其巨大价值还远未被充分挖掘出来。

 

 

 

朝戈金研究员还从网络上的热词等现象入手,指出古老的口头诗学存在方式是发散性、扁平化,与电子数字时代知识和信息生产、消费与传播规律之间有着神秘而神奇的“契合”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提问,内容涉及网络媒介文化、中国史诗传统、口头文学书面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口头文学的音韵美等问题,朝戈金研究员一一为同学们解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阅读延伸:

朝戈金研究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家、“《格萨尔》抢救保护与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多项涉及学科基础建设的重大命题。如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少数民族文学”分卷副主编工作。此外,朝戈金研究员长期深度参与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他在我国非遗的立法保护、项目评审、遗产认定和名录申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7年9月,朝戈金研究员蝉联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成为大陆学者在此类顶级国际学术季候连任首席领导职务的第一人。 

 

责任编辑:韦玮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徐静波:我看了江歌被害的案卷(图)
  • 以后遇到电梯吸烟者劝还是不劝?
  • 商朝灭亡的真因,居然是因为青铜器?
  • 小说:我该如何停止毫无结果的自问
  • 东方快车谋杀案:功难抵过的老故事
  • 控制不住情绪的人,都是游荡的死神
  • 知识点!穿这种服装进景福宫免门票哟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