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7日23:35 中国新闻社

分享


河北沙河市柴关乡安河村的北面,隔一道河沟便是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山地,这片山地曾经山石裸露、土地贫瘠、破败不堪,村民们一提起它都直皱眉,长年来无人问津。


十余年前的荒山岩石裸露,植被稀少。 杨子时供图


可自从村民杨子时回到家乡“照顾”这片荒山起,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杨子时老人查看柏树。 李晓伟摄

 

生于1957年的杨子时现今已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花甲老人,自1997年他开始从村集体承包这片荒山搞绿化起,他就把自己跟“种树”连到了一起,这一种就是20年。


20年过去了,曾经的蛮荒之地变成了千余亩绿色海洋,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现今山上梯田层层,树木成林。张鹏翔摄


杨子时清晰地记得20年前的情景。那时刚满40岁年富力强的他并没有像其他村民一样守着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而是在邢台市河北轧机轴承厂工作,颇让人艳羡。


那时这片荒山冬春天一起风沙尘满天,到了雨季又水土流失严重,一下大雨山上根本存不住水,滚滚地往山下流,经常跟山脚下的石桥齐平……


梨树林一角。李晓伟摄

 

那年,安河村开始组织村民承包荒山搞绿化,希望改变现状。然而对于这片光秃秃的山丘,村民们回应寥寥。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杨子时却放弃城里优越的条件,回到老家承包了荒山1100余亩,开启了拓荒之路。


“我是村里第一批承包荒山的。”杨子时回忆说。那时,他觉得“这些山这么破败没有人管,挺可怜的”,而且他经常看报,读到不少开发荒山成功的案例。就这样,农民对土地的朴素的情感,以及拓荒创业的精神最终驱策着杨子时做出了这个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


1998年,杨子时与一双儿女以及外甥(中)在承包的荒山前合影。 杨子时供图

 

然而,村民和亲友一开始都不能理解,纷纷质问他“跑回来干啥”,其中包括他的妻子,但杨子时的意志却坚定如铁。


万事开头难,拓荒创业的艰辛是杨子时所始料未及的。当时山上是水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的“三不通”之地,山道崎岖、沟壑纵横、荆棘遍布,“压根让人看不到希望”。


杨子时一度无从下手。他请教农林专家,求助经验丰富的老农,研究山地土壤气候,确定种植花椒树、柏树、枣树、椿树、槐树等耐干旱树种。没有钱买树苗,就自己育苗、改良树种。


杨子时带着家人和村民一起种树。 杨子时供图


山路崎岖,无法通车,全靠人力把树苗往山岗上背,自己背不过来时,杨子时就拿出积蓄请乡亲们帮忙,拉上老婆孩子一起上山种树,每天背树苗上山,他的手磨破了,后背划出了血迹……


种树山上没有水,杨子时就带领村民用排子车拉水,迂回绕道七八公里,一趟趟往返村里和山上。经过颠簸的山路,运来的水往往只剩下多半桶,有几次水干脆就漏光了……

杨子时带着家人和村民一起种树。 杨子时供图


提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杨子时的儿子杨广波感慨不已,“我爸付出的太多了,用辛苦来形容我觉得太单薄了,真是不知道在那片山上留了多少汗水。受他的感染,全家人也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变成了支持。”


有时候杨子时累到止不住生气,那是一种精神濒临崩溃的表现,但着急归着急,他却从来没退缩过。就这样经过两年努力,嫁接的枣树长出新芽,花椒树、槐树、椿树已经在山坡上随处可见,一派生机。


十几年前,杨子时组织村民在山上修建水塘蓄水种树。 杨子时供图


但是,就在一切开始充满希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毁掉了三分之一的树苗,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杨子时第一次留下了眼泪,帮杨子时种树20年的村民王转英回忆说,那时的老杨整个人都颓唐了。面对挫折,有人开始劝他放弃,但他却选择重育苗,再栽种……


更艰难的时期是杨子时老母亲去世的时候,那时正是他资金全部投入却没任何收益的那几年,杨子时只能向亲友借钱办丧事。“她是带着对我的担心和心疼离开的。”回忆起往事,老杨不禁唏嘘。


水塘现貌。 李晓伟摄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000亩的山地已经建设成省级重点公益林,不但沙尘没有了,而且再大的雨也基本不往山下流水了,山脚的石桥再也没有被水淹、冲毁的威胁。上山的路也已基本打通,5个蓄水池也已经建起,种棵树不再那么艰难。


而杨子时在专家的指导下栽下的枣树、黄金柿、石榴树等也已经开始有所产出,老杨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推出以“杨子时”为商标的瓜果产品,并以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现今收益已能基本维持经营。


李晓伟摄

 

杨子时的创业行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他的荒坡开发工程被评为“规模化优质工程”,个人被评为“绿化标兵”、“乡土拔尖人才”、“沙河市林业工作先进个人”、沙河市“道德模范”、“感动邢台”2014年第三季度网络人物、“邢台好人”、“河北好人”……

李晓伟摄


“他把最大的慷慨给了这片山,就像把自己的孩子一点点养大,就像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不轻言放弃。”杨子时的女儿这样评价他。


安河村的村民提起老杨也是赞不绝口。“老杨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工作岗位,现今帮他种树每天能挣40块钱。钱不多,但大家都愿意给他帮忙。”王转英说。“现在山绿了树多了,我们村里人看着心里也舒坦。”58岁的村民张凤莲说。


杨子时在山上搭建的屋舍。 李晓伟摄

 

为做好山林防火,杨子时在山上搭建了简陋的房屋,常年吃住在上面。他喜欢在林间溜达,像父母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抚摸一棵棵树。他尤其喜欢夏日的清晨,听着鸟叫声,闻着草木散发的芳香。偶尔遇到山鸡和野兔,他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这片山地的生态环境在改善。


下一步,杨子时还有部分山地需要继续种树,他盘算着明春的计划。未来十年,他也不打算退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几十年后就没有我了,

但百年后还有这些树……”


在他看来,这些树

已经成了他生命的延续。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小蓝单车残酷困局与李刚的艰难60天
  • 人均输液“超级大国”,是件丢脸的事
  • 被各种"主义"绕晕了?15张简图一点通
  • 微小说:我为什么用快餐来形容爱情
  • 深宫怨灵:这是故宫十大恐怖故事之首
  • 别傻了,你的中年危机真的不是因为穷
  • 日本旅行,这个地方的景不输京都(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