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广州海印桥底的炳胜海印总店客似云来,这是最有名的老牌粤菜馆之一,以正宗粤菜、稳定出品广受好评。食客离开酒楼,总有人会在门前自拍,把“炳胜”的招牌定格在镜头里。
不为众人所知的是,“炳胜”之“炳”源于其中创始人卢润炳之名。而今天上午,炳胜饮食集团创始人之一卢润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银河园进行。11月11日,在一场足球赛中,卢润炳心脏骤停,因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0岁。
炳胜于1996年创立,从一间不起眼的大排档,发展成为有六家品牌的餐饮集团,每月给员工发的薪水就高达1200万元。
(卢润炳生前)
“炳胜”名扬岭南,
卢润炳却深藏功与名。
他为炳胜搭建了最初的平台,
在炳胜最弱小的时候,
他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
深藏功与名
1990年,16岁的曹嗣标初中毕业,从粤北清远来广州闯世界。起初,他是替开了烧鹅档的姐夫卢润炳帮工,劏鹅、拔鹅毛,之后他又当过有线电视安装工、做过摩托仔。1996年,曹嗣标和卢润炳各出资8万元创立了“炳胜”。
“炳胜”是一家家族企业,主要的股东是曹嗣标、曹嗣全两兄弟,及他们的姐夫卢润炳。
曹嗣标
曹嗣标不以厨艺见长,是以战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他是炳胜的总裁兼董事长。曹嗣标读过中山大学的EMBA,参观过日本丰田的工厂,并把标准化和流程化推广到炳胜的厨房和配送当中:如今在炳胜的厨房里,每道菜品的原料和调料用量,都是秤精准的计算出来的,这是炳胜出品稳定的关键要素。
为迎合年轻人对美食“平、靓、正、快”的需求,他先后开出了几家名为“小炳胜”的分店,保证出品的同时,价格却只是“炳胜”的一半,这几家店天天都在排队,形成被食客们称之为“炳胜现象”的“等位”。
曹嗣全
曹嗣标弟弟曹嗣全,是炳胜集团的行政总厨。
曹嗣全19岁随哥哥一同创业,在大排档做收银,当年为管控厨房外包带来的出品不稳定,他前去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学炒菜,之后又“走火入魔”成为高手。
曹嗣全十分擅长结合现代食客的口味需求,对经典菜进行改良,炳胜标准化的烹饪秘方,尽在在他手中。他研发出的无数款享誉全国的原创菜品,如黑叉烧、灌汤烧鹅、豉油皇鹅肠、和味猪手、脆皮叉烧、秘制真味鸡等招牌菜,不仅为炳胜带来了极高的营业额,也证明了他的创新能力。2013年,曹嗣全获得了“2013年中国最受瞩目青年厨师”称号,再加上帅气的外形,曹嗣全有不少忠实“粉丝”。
让曹嗣标感念一生的人
卢润炳
不过相比之下,作为最初创始人之一的卢润炳,却显得极为低调。他在炳胜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很少有人知道。
卢润炳祖籍广州番禺。当海印一带还是一片农村时,卢氏一家人就已居住于此。年轻时代的卢润炳生活困苦,平日里会抓些蟑螂,卖给钓鱼场,每天只能赚几块钱。
此后,他又去烧腊店做学徒,学成后便用自家的平房开了一家烧鹅档,主卖烧鹅、豉油鸡、白切鸡等,因此,卢润炳在当地又被称为“烧鹅炳”。
80年代的物资并不丰富,海印一带的市民若想改善一下伙食,卢润炳的烧鹅档便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烧鹅炳”的名号也渐渐被叫出来了。
13
知遇之恩
在曹嗣标的回忆中,姐夫和善又大方,是他一生都要感恩的人。
曹嗣标出生在清远清新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年少时他的家里极穷,甚至小学交学费都十分困难,之后曹嗣标考上初中并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卢润炳的学费资助。
1990年,16岁的曹嗣标来到广州闯世界,卢润炳便让他留在了烧鹅档里帮打工。卢润炳的身上展现着广州人包容的特点,“他不嫌弃我们家穷,安排我们住在他家,那时能在广州有个落脚处,有多不容易啊。”曹嗣标回忆说。
不仅如此,卢润炳还教给了曹嗣标不少生活及处世的道理。他告诉曹嗣标,要懂得“带眼识人”,要学会注重察言观色,要待人接物谨小慎微,切莫轻易得罪人;他还鼓励曹嗣标,任何时候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尝试,不要迟疑。这两个道理,让曹嗣标受用至今。
(卢润炳生前)
卢润炳相信,财富是要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当时广州时兴收看香港电视,为了改善生活,他就在烧鹅档生意的空闲时,去帮人装有线电视。见曹嗣标勤劳肯干,卢润炳便带着这个年轻人一起干活,他们扛着竹梯,爬遍了滨江东的每一栋楼。每每收工后,老板一般都会请他们一起吃夜宵。
所有事业的开始,都源于一个梦想。两人开一家餐馆的梦想,就是从吃夜宵这件事产生的。当时的曹嗣标,凭借做重体力劳动,一个月能挣到3000元;然而当时市场上2毛钱一斤的通菜,在大排档居然可以卖到8元/碟。这让曹嗣标见识到了餐饮行业的利润:这么好赚的钱,为什么不试试?
“想到什么就放手去做”,卢润炳点燃了这个年轻人的创业梦。
2
3
他为炳胜搭建了最初平台
当时广州餐饮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在1995年末,根据广州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全国穗、京、沪、津、沈、哈、宁、渝及西安、武汉十大城市居民生活中,广州市居民生活费收支居首位。在那年,广州市商品零售价格升幅为9.7%,物价升幅近3年来首次回落到1位数。其涨幅之低为全国35个大城市的第二位。
1996年8月8日,卢润炳和曹嗣标各出资8万元,租下海印桥的一块场地,就是炳胜海印总店现在的位置。炳胜成立了,这是一家86平方米,能摆10张台的小店。短短十几年间,炳胜从这里出发,逐渐扩张到5000平米(2004年),甚至于2009年,打造了位于珠江新城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旗舰店”。如今的炳胜屡屡登上广东餐饮品牌榜,更有着“国家五钻级酒家”殊荣。没人能预料到它的未来能如此兴旺,乃至于成为粤菜的代表。
不过透过“炳胜”这个名字,却也能看出这家小店当年弱不禁风的模样。“炳胜”之名源于卢润炳,创立炳胜时,卢润炳39岁,由于在海印一带生活多年,兄弟姐妹众多,为人又慷慨仗义,人脉极广,以其名来命名炳胜,起码可让这家小店不被人欺负。
曹嗣标当年只是22岁的毛头小子,干劲十足,却无餐饮行业经验。炳胜的卫生牌照、消防牌照等,均由卢润炳一手操办,连海印桥下的选址,也是由卢定下的。
卢润炳随性大方,交游极广。他的人脉和见识,成为让炳胜初期得以发展的关键。
开一家餐饮店极为不易,炳胜初期总会遭遇一些纷扰之事的纠缠。比如一些混混,在炳胜吃完后假装拉肚子,不愿给钱还要求赔钱。
还有一次,一个食客开了一辆60万元的捷豹来吃饭,中途被不明人士砸车,肇事者却逃之夭夭。这名食客却反过头来要求炳胜赔偿。炳胜的创业资金才不过十几万,怎能赔得起。曹嗣标回忆,当时他非常害怕,以为自己的心血就这样完了,结果是卢润炳搞定了这些纷扰事。
炳胜初期的生意,并不兴旺。由于没有成本管控意识,炳胜的现金流持续吃紧,到了买了油就买不起菜的地步,连续亏了一年多,那是炳胜最困难的时候。为了延续炳胜,卢润炳和曹嗣标四处借钱,以前亲友都避而远之,卢润炳甚至把儿子的压岁钱都垫上了。
在曹嗣标的记忆中,那段时间是最艰难的时刻,每天买菜、烧炉、打扫卫生、修水管,累到瘫软却不见起色,还好有家人们团结一致,最后撑了下来。
做鱼生,是炳胜第一桶金的来源。而鱼生的想法,也来自卢润炳。
卢润炳喜好钓鱼,身边也有一群“鱼友”。“鱼友”们钓到鱼后,总会将鱼拿到炳胜进行加工,说要做鱼生。这也让他萌发了做鱼生的想法。
一试,果然有效果。客人越来越多,客人们不断给出建议,比如用什么鱼更美味,加什么配料好,放进冰箱里冻一冻再吃更好。 “炳胜”的鱼生终于自成一格。“冰盘”便是“炳胜”的首创。
炳胜的鱼生
至今广州还流行着“吃鱼生,到炳胜”的说法。之后炳胜发展出层次丰富的粤菜体系,从此走上正轨。
3
3
享受生活
曹嗣标说,最感恩卢润炳的,是他搭建了炳胜给这个平台,自己也因此实现了财富梦想。并且在炳胜发展的初期,卢润炳也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让炳胜没有因为社会滋扰而遭遇损失。
因曹嗣标的苦心经营,炳胜的业绩蒸蒸日上,这也足以让卢润炳安心。两人的人生,互相成就,彼此都是对方的贵人。
炳胜走上正轨后,卢润炳慢慢放下担子,曹嗣标扛起全部重任。这两位创始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卢更注重享受生活,曹则把工作当成最大乐趣。
卢润炳之后将近20年的生活,都在享受人生。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有些违反正常作息,每日的凌晨两三点会在海印总店吃夜宵,笑呵呵和员工、熟悉的客人打招呼,然后睡到中午。但他极其热爱运动,每周都有三四天出现在羽毛球馆和足球馆。他热心于广州的业余足球,每年都赞助多支业余球队,也用自己酒楼的名义组队参加广州多个年龄段的业余足球。
11月11日,小炳胜西村分店开业,曹嗣标本来希望卢润炳去剪彩。但是卢润炳回绝了,说自己要去踢球。在当日越秀山体育场举办的2017双鱼-长虹杯元老足球赛上,他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穿白色衣服的为卢润炳先生)
曹嗣标听闻这个消息,脊背都凉了。他的微信名字叫曹操,而在11月11日,他的心情如同失去兄弟的刘备,无比苍凉。“他要是去见剪彩,就没这回事了,他还太年轻,为什么不让他多享受几年。”曹嗣标不禁拍了拍桌子,悲情的说道。
当卢润炳逝世的消息传出,很多网友都送上挽词:“一路走好”。正如一名网友所言:“一切为人类创造美好事物的人们,都值得被怀念。”
食在广州,广州人把美食当作美好的事物,即使卢润炳不为众人所知,但是依然能得到人们的敬意。曹嗣标深知,这是广州的人们,对炳胜最大的认可,他唯有加倍努力,把粤菜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得起这份情感。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龙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