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15号到现在,阿根廷海军失联潜艇“圣胡安”号失踪已经超过7天,潜艇舱内的氧气理论上于22日凌晨已经耗尽,针对该潜艇的搜索工作已进入了“紧急阶段”。
图为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资料图
美国海军宣布发现疑似潜艇的水下热源
当地时间22号,协助搜寻阿根廷失联潜艇“圣胡安”号的美国海军宣布,发现疑似潜艇的水下热源。
参与搜救的美国海军宣布,在距阿根廷中部瓦尔德斯半岛300公里、即“圣胡安”号中断联系的海域,探测到在约70米深的海底处,有一金属热源,并怀疑此热源就是失联潜艇。目前,阿根廷海军已派出护卫舰前往热源发现海域进行搜寻,以确定热源是否与“圣胡安”号有关。
还发现疑似失联潜艇发出的水下噪声
此外,阿根廷海军22号还宣布,又发现疑似失联潜艇发出的水下噪声。阿军方已将相关情况通报协助救援的美国海军和国际海事救援专家,以尽快确定最终结果。
根据阿根廷海军当地时间11月22日透露的最新线索,潜艇失联后数小时,美国海军曾探测到一段“异常水声”,该异常声音由潜艇最后出现位置以北约48公里发出,因此所有搜救船只已回到最初搜索潜艇的海域重新搜寻。
美国海军中将莉莉·欣茨表示,探测到的异响应该不会是海洋生物所发出,并且否认该声响或源于爆炸。欣茨说:“这不是鲸鱼的声音,这并不是一种常见的声响。”
在此前的搜救行动中,曾多次探测到卫星通信信号和海底杂音,但是最终都证实并非来自“圣胡安”号。21日早些时候,搜救人员还发现一个救生筏,但是最终确认也不属于“圣胡安”号。此外,搜救人员曾发现远处海面的闪光弹发出的白光,但是“圣胡安”携带的闪光弹只有红色和绿色,没有白色,该白色闪光弹的来源暂时不明。
阿根廷海军对失联潜艇展开搜索
“圣胡安”号失联已经超过七天 氧气即将耗尽
从15号到22号,“圣胡安”号已失联整整一周。而该潜艇水下最长持续航行时间也正是七天。虽然这艘潜艇携带的食品可供44名艇员维持大约90天,但是,如果潜艇一直待在水底下,氧气理论上只够7天之用。
尽管阿根廷海军表示,潜艇的氧气供应实际上可能支持更长时间,但是艇员家属担心亲人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差,”海军心理专家维克托·胡戈·迪加说。不过一些家属表示不放弃希望。“我的信心没有动摇,仍然乐观,”一名艇员的父亲在马德普拉塔海军基地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我不会离开这里,直到他们回来。”
当地时间15日,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报告称出现了电力故障,随后在返回马德普拉塔港口基地的途中失联。海军司令加布里埃尔·加莱亚齐表示,这艘潜艇曾经从海洋深处浮出水面,报告了电力故障,随后在距离海岸432公里的地方消失。
“圣胡安”号潜艇是阿根廷海军现有3艘潜艇之一,1985年由德国制造,已经服役了三十多年。按照建造要求,潜艇应具备多项警报系统和逃生设备。
“圣胡安”号搭载40多人,包括阿海军首名潜艇女军官、35岁的埃利安娜·克拉夫奇克。
“圣胡安”号潜艇失踪以来,除阿根廷本国动用大批飞机、舰艇和海军进行搜救外,美国、英国、俄罗斯、巴西、智利、乌拉圭等13个国家也派出了飞机和船只予以支援。目前,共投入了护卫舰、巡逻艇、破冰船、水下矿藏勘探船和海事救援船等20多艘舰艇,以及20余架直升机和军用侦查机。
目前,对潜艇的搜救工作可谓困难重重。恶劣天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搜救进展。当地媒体报道称,附近区域风速可达每小时80公里,浪高7米;另一方面,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洋流、海底反射、水生动物等均对搜救造成干扰,要在较大范围内找到潜艇并非易事。
44名海军官兵的家属目前已经全部抵达位于马德普拉塔的海军基地,期望亲人归来。
阿根廷海军方面向媒体表示,虽然形势紧急,但现在还没有完全失去希望,决不放弃搜寻。如果仅仅是蓄电池发生故障而舰体完整,由于潜艇自身有制氧系统,紧急状态下还可以启用压缩空气。眼下,整个阿根廷都在等待奇迹出现。
如果这艘不幸的潜艇仍有艇员尚存,在救援到达前,他们可以坚持多久呢?
25天,是阿根廷海军给出的数字。但其前提是,潜艇只是因失去动力漂浮在海面,而且成功挺过令人恐惧的风暴。
距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432公里的南大西洋,位于地球盛行西风带,常年风大浪急。在前几日的搜索当中,海域浪高均在6米以上。再加上这里是北上的西风漂流所经海区,海水更为冰冷;而从北面来的巴西暖流在附近海域与西风漂流相会,则使海况更显复杂。正如美国广播电视公司21日报道,搜索海域接下来几天可能会有更大的风力出现。
阿根廷海军发言人20日向外界表示,如果潜艇已经浮在水上,在水和食物充足的情况,潜艇艇员能够支撑30天。如果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艇员能够支撑7天。但是,这一估计已经显得非常乐观。
而阿根廷海军司令加布里埃尔·加莱亚齐此前明曾确表示,这艘潜艇曾浮出水面,报告其发生了电力故障,并在随后消失。
“对于一艘出现电力故障的常规潜艇来说,浮出水面航行毕竟是第一选择。”海军问题专家石宏表示,“潜艇失联海域的海况非常恶劣,潜艇作为一种以水下航行为主的兵器,水面航行性能与水面舰艇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浮出水面的‘圣胡安’号潜艇是否被恶劣海况掀翻是值得关注的。”
“潜艇很可能已经沉入水下。”海军专家张晓林持类似的看法,“如果它还在水面,那么经过长时间的搜寻还没被发现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电力与心理至关重要
如果专家判断属实,那么艇员能够支撑多久呢?
“圣胡安”号潜艇属于德国制造的常规动力潜艇,排水量约2000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曾报道称,其在正常条件下自持力为90天。
但是,石宏指出,这个自持力指标是指潜艇没有出现技术问题下的数据,这一数字可谓非常乐观。
潜艇自持力是指潜艇一次装足按设计要求规定的燃料、淡水、食品、氧气再生药板等,中途不加补给,在海上连续活动的最长时间。自持力是衡量舰船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军事作战而言更为重要,自持力的优劣决定军舰连续作战、控制海域的能力。
虽然阿根廷官方称“圣胡安”号潜艇的水和食物足够支撑近30天,但在水下,氧气显然才是最贵重的奢侈品。阿根廷海军发言人20日也承认,在极端的情况下,失联潜艇的氧气只能支持艇员生存两天。
“常规潜艇失事后,水下的氧气来源一般是潜艇上携带的氧气再生药板和氧气瓶,再气药板产生的氧气一般可使用500~1500小时,氧气瓶则为应急用,只能支撑几小时。” 海军问题研究人员徐依航表示,“目前已过了7天,即约160个小时。再过一周,如果还没有找到(潜艇)位置,恐怕很难再有希望了。”
石宏则指出,如果存在一些操作失误,则潜艇的命运恐怕更为堪忧。如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为潜艇充电时,若通气管上的进气阀因为技术故障没有打开,柴油机启动后大量吸入艇内氧气,则艇内氧气含量几分钟就会耗光,艇员会因为缺氧窒息死亡。
“此外,电力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生存条件。” 徐依航强调,“食物与水或许可支持30天,但没电则无法取暖,低温会把人冻死。”
搜寻海域示意图,可见水深变化极大。
海洋地理的研究显示,海水在1000米深度内,水温会随深度增加发生明显递减,而1000米以下的海水则常年保持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而根据搜寻海域的海底地形图可以发现,其水深多在200米浅水和3000米深水之间。
更糟的是,当潜艇被困于水温很低、水压极大的水下时,出于节约能源与氧气的考虑,潜艇将被迫采取尽可能减小能耗的方式运作——这意味着潜艇兵很可能要在幽暗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在黑暗、寒冷、孤独和死亡的威胁中等待救援,这对心理素质和团队建设也是极大的考验。
“潜艇兵可以说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紧急环境下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潜艇兵的必备科目。这次事件,肯定是对阿根廷潜艇兵训练水平的直接考验。”张晓林说道。
来源:第一资讯 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