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2月04日09:25 澎湃新闻

分享
大幕拉开,在震人心魄的轰炸声中,佟瑞欣饰演的朱生豪在破旧的床上坚持笔耕不辍地翻译。他的手稿再次被炸毁,烧焦的译稿散落在舞台。舞台上的朱生豪一声长叹:“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 炮火声中,丹麦邮号响起,朱生豪眼前仿佛出现了危机四伏的丹麦王室。江南的屋檐、后花园与丹麦王室的欧式城堡结合在一起。
这是国家大剧院去年制作的全新版本《哈姆雷特》,导演陈薪伊今年已经79岁。领衔的演员佟瑞欣、王诗槐也都是上海籍影视明星。经过了整整一年的巡演,这部剧在12月3日晚回到上海,作为上海大剧院“发现最美”系列剧目,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今年的最后一场演出。
《哈姆雷特》剧照
演出前,陈薪伊和两位主演以及在剧中出演波洛涅斯的京剧名角关栋天一起拍了张合影。四个人都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家都在上海。在舞台上也各自合作了好几次。佟瑞欣笑言,我一共演了六部话剧,三部都是奶奶导的,我的戏剧观都是你给的。陈薪伊则笑笑,我就是喜欢把志同道合的人叫一起干活。被问起这么多年为什么始终这么精神,陈薪伊说,我从来不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一起玩,当然精神。
陈薪伊
《哈姆雷特》是去年纪念汤莎百年时候,国家大剧院委约制作的。这触发了陈薪伊多年以来对翻译家朱生豪这个人物的强烈创作欲望,以及对莎士比亚的种种情感。于是,在这个版本《哈姆雷特》中,陈薪伊“强行”放入了朱生豪这个人物,并从他的视角展开叙事。
舞台上,丹麦王室的悲剧落幕,而戏外,翻译家朱生豪也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32岁,他身后留下了三十余部莎翁译作。戏的最后,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走上舞台,诉说对丈夫的思念。
佟瑞欣在剧中出演哈姆雷特和朱生豪两个角色,前者是忧郁的丹麦王子,后者是在战争炮火中笔耕不辍的翻译家。在陈薪伊导演眼中,“哈姆雷特”是“思想巨人,行动矮子”,而代入朱生豪视角后,也让观众了解到莎剧中译本诞生背后的故事,以及作为翻译家的朱生豪鲜明的人物个性。
《哈姆雷特》剧照
“我最想呈现的人就是朱生豪”
中国人读莎士比亚,读《哈姆雷特》,可以说始于朱生豪的译文。
1935年起,年轻的朱生豪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莎剧翻译历程。收集了莎剧的各种版本、注释以及莎学资料进行比较和研究。翻译过程饱受战乱和病痛干扰,译稿也屡次在战火中丢失、炸毁。夜以继日的工作,身体状况与日俱下,终以病弱之躯完成了30余部莎剧作品的翻译。
陈薪伊说,自己1980年代刚开始学习导演时,曾经演过《麦克白夫人》,当时比较了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各种不同版本的莎剧翻译。“最后我发现我还是最喜欢朱生豪的翻译,虽然他是最年轻的。尤其当我知道他的译稿几度被炸毁几度重新开始的时候,我就太想在舞台上呈现这个人物了。”
“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具有巨大憿情和清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陈薪伊为此特意参观了朱生豪故居。故居的场景启发了她对舞美及服装设计的思考,“烧焦的手稿”成为了该剧在舞台布景上的一大亮点。
《哈姆雷特》剧照
“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的白马王子”
舞台上佟瑞欣一人分饰两角,既是翻译家,又是丹麦王子。陈薪伊希望通过表演上的转换唤醒观众,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
“20世纪的哈姆雷特王子都被粉饰成了白马王子。冲出男神奥利弗的《哈姆雷特》,我得出过八个字的结论:思想巨人,行动矮子。”
陈薪伊坦言,自己年轻时候就并不喜欢电影中那个哈姆雷特,包括孙道临配音,“他的声音太完美,太诗意,但真的不痛苦,这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为此,在这个版本中,陈薪伊希望反思哈姆雷特一直以来被崇拜和视为完美的忧郁、延宕气质,而强调“行胜于言”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他的‘四大悲剧’中的四个悲剧人物各不相同,却又那样一致的经历了人物的演变过程。哈姆雷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他怠于行动大于思考,莎士比亚让他多次批判自己的怠于行动,但他仍然没有去行动,这就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
《哈姆雷特》剧照

相关阅读

领导没大格局,团队定一塌糊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特朗普上任两周签8条行政命令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解读《西游记》官场文化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村民为何自掏腰包改造小镇?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 一部"他的历史":艾滋病在中国30年
  • 网瘾纳入精神病,能否引起更大关注?
  • 你不知道的"错长城",真的修错了吗?
  • 小说:未曾谋面的剩男喜欢上了她
  • 12月的好片太多,但你得知道怎么选
  • 微信运动暴露了谁喜欢你
  • 浪漫珠海,你最向往哪种休闲Style?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