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公寓位于伦敦市中心一条商业街,楼下不远处就有个咖啡馆。每天午餐时间,咖啡馆生意尤其兴隆。各色顾客络绎不绝,接踵摩肩,所买午餐大多相仿,一手三明治,一手饮料,然后各自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我有次和咖啡馆的招待克丽斯聊起来,才得知咖啡馆最畅销的是三明治,每天卖得比咖啡还要多。
我最早的三明治概念,大概还是从中学英语的阅读理解中获知。三明治本是英国一个小镇的名字,镇上有个贵族痴迷纸牌,废寝忘食。为了方便他玩纸牌时吃饭,仆人们发明了一种快餐,将蔬菜、鸡蛋和肉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这个贵族很喜爱这种食品,并将之命名为“三明治”。由此可见,三明治是英国发明,随后传遍欧洲乃至世界。
我开始亲自体验三明治,还是多年前在瑞典泡图书馆的时候。由于囊中羞涩,午餐时我在图书馆咖啡店都买最便宜的。于是,一种奶酪火腿三明治在我脑海中烙下挥之不去的深深印记。那玩意儿吃在嘴里绝对是一片去国怀乡的“愁味”,冷冰冰的像极了北欧的冬天,奶酪与火腿在交互中产生出一种类似剩饭馊汤的味道,气味则让人想起大学宿舍中的臭袜子。我不得不使用意念转移法,在大脑中不断制造肉夹馍、鸡蛋灌饼、驴肉火烧等国产美食的幻相,才能勉强咽下半片。有了瑞典的惨痛经历后,我一般对三明治敬而远之,况且在国内我大中华美食如云,佳肴三千,根本不用考虑像三明治这样的舶来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年后侨居英国,我对三明治仍保持着相当警惕。不过英国毕竟视三明治为“国粹”,比“维京人”造的三明治有情趣得多。无论餐馆、咖啡店,还是外卖店、超市,都像艺术品一样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各种三明治,虾仁蛋黄、鸡肉培根、培根生菜西红柿(BLT)、金枪鱼玉米等等,单从视觉上便有赏心悦目之感,思忖间不觉食指大动。我自己当然能坚决抵制住这种视觉上的诱惑,但有一次因日程匆忙,朋友好心买给我一个培根鸡蛋三明治,我尝试了一下,味道还真不错,与沉痛往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多多少少也抚慰了三明治当年对我舌尖味蕾巨大的创伤。
随着进一步观察,我发现英国民众对三明治的热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片方形面包,中间夹上不同配料和食材,然后将方形切割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入方便开启的三角包装盒,这便是英国量产三明治的标配。据统计,目前有超过60%的英国人每天至少吃一个这样的三明治。在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一年大约消费40万个三明治,而当前英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两天销量便超过40万个,英国2016年售出的三明治已达到1.7亿个。英国还成立了专门的三明治协会,根据三明治销量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产品。三明治销量还成为英国社会各种分析的“晴雨表”,比如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英国三明治销量增长4%,但伦敦三明治销量却经历大幅下挫,折射出伦敦作为金融中心遭受的重创。还有研究发现,每年1月初至下旬,各种高热量三明治销量都会大幅下降,而进入2月就恢复正常。原来很多英国人在制定新年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时都包括了“我要减肥”,高热量食品销售自然会受到影响。不过这项研究也佐证了“减肥是难以持续的”,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
三明治何以风靡英国?首先是价格便宜。以英国超市的三明治为例,大多不超过3镑,买套餐还有优惠,遇到打折时,价格更在1镑以下,自然是工薪阶层和贩夫走卒的首选。其次,便捷方便。我在金融城也看到,众多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午餐时同样以三明治果腹,大概交易时间内“一寸光阴一寸金”,当然越快解决午餐越好。此外,营养均衡。英国专家将各种膳食排列组合,然后调配出标准的大众品味,几款经典三明治已成为代代相传的英国美食。以BLT三明治为例,尽管英国小孩不爱吃生菜,但大多对这款加生菜的三明治青睐有加。一个熊孩子能将家长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劝服的食物,吃得狼吞虎咽,吃得啧啧生赞,吃得荡气回肠,那么家长又有何理由不一买再买呢?
英国学者也对三明治的社会功能不厌其烦地予以阐述。在他们眼里,三明治不再是两片夹着肉的面包,而是将人类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的伟大发明,是人类追求个体自由的饮食革命。想一想,吃三明治不需要刀叉,不需要餐桌,不需要固定用餐时间,不需要穿得规整而正襟危坐,不需要谈论天气寒暄客套。而且吃三明治仅需一只手,另一只手可以翻报纸,可以刷手机,可以奋笔疾书,可以指点江山。世界因此而不同。
三明治的风靡也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产物。英国大量出售三明治成品始于1980年,玛萨百货的食品部策划针对顾客直接售卖三明治成品。此举当时受到不少反对,认为三明治这种简单易做的食品没有市场,既难赢得顾客,更难获得利润。在食品部坚持下,最初开设了5家店作为试点,没料想三明治成品推出后立刻引爆市场,连续多天快速卖断货,卖点也不断增加,从5家到25家,再到105家,其它商场、食品店、咖啡店等也纷纷效仿,快速跟进,加入到三明治售卖大军中。政府对三明治产业积极鼓励,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专门造访玛萨百货生产三明治的工厂,当场品尝并予以高度评价。
三明治产业野蛮生长,加速了城市经济运转,开启了对其他行业的“入侵模式”。首先是食谱类书籍,随着英国人做菜不断减少,除了一些烹饪爱好者还在坚持购买食谱、阅读食谱,大多数人已将食谱束之高阁,就连电视播出的烹饪节目收视率也因此而下降。不少生产早餐食品公司也受到波及,在快节奏生活中,一家人没时间坐在早餐桌上细细品味麦片粥了。取而代之的是上班族抓起一个三明治匆匆忙忙往单位赶。大城市拥堵的交通,不断延长的加班时间,让三明治厂家看到新的商机,在征服午餐和早餐之后,他们又将手伸向了晚餐。有公司专门针对越来越多的晚间加班族推出加热的、有助于睡眠的、接近汉堡品味的三明治。在他们设定的环境中,每一个在寒夜中匆忙归家的身影,手里都可以握着一个有温度的三明治,在路上趁热解决掉晚餐,到家便可倒头就睡。
英国心理学家也研究出三明治独特的“心理安抚”功能。比如当你经历无休无止的加班后,仍被老板训得狗头喷血,怎么办?这时候你无论吃一盘沙拉,喝一杯咖啡,含一块巧克力,还是哭一通鼻子,都无济于事。“英国专家”给出的心理解决办法是,拿出一块三明治,搓揉之,撕裂之,狠嚼之,将所有的愤懑与委屈咽下去,吞下去,压下去,然后摸一摸微鼓的小肚子,继续加班或挨训去。
三明治还是英国人怀旧的载体。据英媒体报道,有个英国大叔几十年如一日地吃同一款三明治,不离不弃。大叔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世界变化太快,小镇面目全非,身边涌入大量移民,很不适应。一切皆变,唯有这款三明治坚守着童年以来不变的味道,带给他很强的安全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带给英国大叔安全感的三明治很可能是移民做出来的。英国三明治产业已离不开移民了。克丽斯就来自罗马尼亚,她说其所认识的三明治售货员都来自中东欧国家。据统计,伦敦三明治零售行业中75%的从业人员是移民。生产环节也不例外,前几年有英媒体在报道中质问,“难道没有英国人会做三明治了吗?”重点批评英国某三明治生产厂家不顾英国失业人口,大量雇佣匈牙利员工。不过据另一家媒体报道,生产三明治的工作环境艰苦,长期低温,严格消毒,单调重复,工资不高,英国人大多看不上这种低端工作。
英国人把持着三明治产业的高端,在改进配方、更新包装、提升口感、完善工艺、营销推广等方面摸索出一套英国经验。英国三明治产业规模近年还在扩大,不仅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近百亿英镑的产值。英国多家三明治公司还在向海外扩张,计划在俄罗斯、中东等地区拓展市场。
但英国公投脱欧给三明治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包括通货膨胀、欧盟市场准入、移民等问题。尤其是在英欧盟公民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大量中东欧移民的流失可能严重冲击英国三明治产业。也有公司在未雨绸缪,开始引入更多机器人生产线。也有公司看到了移民的商机,针对素食主义者和穆斯林,开发出素肉三明治等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素肉是用豆腐干制品做的,融入了“中国元素”。我想,以在英中国留学生之多,来英中国游客增长之快,说不定英国人以后还会琢磨出宫保鸡丁三明治、水煮牛肉三明治等中国特色新产品吧。
我最早的三明治概念,大概还是从中学英语的阅读理解中获知。三明治本是英国一个小镇的名字,镇上有个贵族痴迷纸牌,废寝忘食。为了方便他玩纸牌时吃饭,仆人们发明了一种快餐,将蔬菜、鸡蛋和肉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这个贵族很喜爱这种食品,并将之命名为“三明治”。由此可见,三明治是英国发明,随后传遍欧洲乃至世界。
我开始亲自体验三明治,还是多年前在瑞典泡图书馆的时候。由于囊中羞涩,午餐时我在图书馆咖啡店都买最便宜的。于是,一种奶酪火腿三明治在我脑海中烙下挥之不去的深深印记。那玩意儿吃在嘴里绝对是一片去国怀乡的“愁味”,冷冰冰的像极了北欧的冬天,奶酪与火腿在交互中产生出一种类似剩饭馊汤的味道,气味则让人想起大学宿舍中的臭袜子。我不得不使用意念转移法,在大脑中不断制造肉夹馍、鸡蛋灌饼、驴肉火烧等国产美食的幻相,才能勉强咽下半片。有了瑞典的惨痛经历后,我一般对三明治敬而远之,况且在国内我大中华美食如云,佳肴三千,根本不用考虑像三明治这样的舶来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年后侨居英国,我对三明治仍保持着相当警惕。不过英国毕竟视三明治为“国粹”,比“维京人”造的三明治有情趣得多。无论餐馆、咖啡店,还是外卖店、超市,都像艺术品一样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各种三明治,虾仁蛋黄、鸡肉培根、培根生菜西红柿(BLT)、金枪鱼玉米等等,单从视觉上便有赏心悦目之感,思忖间不觉食指大动。我自己当然能坚决抵制住这种视觉上的诱惑,但有一次因日程匆忙,朋友好心买给我一个培根鸡蛋三明治,我尝试了一下,味道还真不错,与沉痛往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多多少少也抚慰了三明治当年对我舌尖味蕾巨大的创伤。
随着进一步观察,我发现英国民众对三明治的热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片方形面包,中间夹上不同配料和食材,然后将方形切割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入方便开启的三角包装盒,这便是英国量产三明治的标配。据统计,目前有超过60%的英国人每天至少吃一个这样的三明治。在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一年大约消费40万个三明治,而当前英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两天销量便超过40万个,英国2016年售出的三明治已达到1.7亿个。英国还成立了专门的三明治协会,根据三明治销量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产品。三明治销量还成为英国社会各种分析的“晴雨表”,比如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英国三明治销量增长4%,但伦敦三明治销量却经历大幅下挫,折射出伦敦作为金融中心遭受的重创。还有研究发现,每年1月初至下旬,各种高热量三明治销量都会大幅下降,而进入2月就恢复正常。原来很多英国人在制定新年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时都包括了“我要减肥”,高热量食品销售自然会受到影响。不过这项研究也佐证了“减肥是难以持续的”,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
三明治何以风靡英国?首先是价格便宜。以英国超市的三明治为例,大多不超过3镑,买套餐还有优惠,遇到打折时,价格更在1镑以下,自然是工薪阶层和贩夫走卒的首选。其次,便捷方便。我在金融城也看到,众多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午餐时同样以三明治果腹,大概交易时间内“一寸光阴一寸金”,当然越快解决午餐越好。此外,营养均衡。英国专家将各种膳食排列组合,然后调配出标准的大众品味,几款经典三明治已成为代代相传的英国美食。以BLT三明治为例,尽管英国小孩不爱吃生菜,但大多对这款加生菜的三明治青睐有加。一个熊孩子能将家长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劝服的食物,吃得狼吞虎咽,吃得啧啧生赞,吃得荡气回肠,那么家长又有何理由不一买再买呢?
英国学者也对三明治的社会功能不厌其烦地予以阐述。在他们眼里,三明治不再是两片夹着肉的面包,而是将人类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的伟大发明,是人类追求个体自由的饮食革命。想一想,吃三明治不需要刀叉,不需要餐桌,不需要固定用餐时间,不需要穿得规整而正襟危坐,不需要谈论天气寒暄客套。而且吃三明治仅需一只手,另一只手可以翻报纸,可以刷手机,可以奋笔疾书,可以指点江山。世界因此而不同。
三明治的风靡也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时代产物。英国大量出售三明治成品始于1980年,玛萨百货的食品部策划针对顾客直接售卖三明治成品。此举当时受到不少反对,认为三明治这种简单易做的食品没有市场,既难赢得顾客,更难获得利润。在食品部坚持下,最初开设了5家店作为试点,没料想三明治成品推出后立刻引爆市场,连续多天快速卖断货,卖点也不断增加,从5家到25家,再到105家,其它商场、食品店、咖啡店等也纷纷效仿,快速跟进,加入到三明治售卖大军中。政府对三明治产业积极鼓励,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曾专门造访玛萨百货生产三明治的工厂,当场品尝并予以高度评价。
三明治产业野蛮生长,加速了城市经济运转,开启了对其他行业的“入侵模式”。首先是食谱类书籍,随着英国人做菜不断减少,除了一些烹饪爱好者还在坚持购买食谱、阅读食谱,大多数人已将食谱束之高阁,就连电视播出的烹饪节目收视率也因此而下降。不少生产早餐食品公司也受到波及,在快节奏生活中,一家人没时间坐在早餐桌上细细品味麦片粥了。取而代之的是上班族抓起一个三明治匆匆忙忙往单位赶。大城市拥堵的交通,不断延长的加班时间,让三明治厂家看到新的商机,在征服午餐和早餐之后,他们又将手伸向了晚餐。有公司专门针对越来越多的晚间加班族推出加热的、有助于睡眠的、接近汉堡品味的三明治。在他们设定的环境中,每一个在寒夜中匆忙归家的身影,手里都可以握着一个有温度的三明治,在路上趁热解决掉晚餐,到家便可倒头就睡。
英国心理学家也研究出三明治独特的“心理安抚”功能。比如当你经历无休无止的加班后,仍被老板训得狗头喷血,怎么办?这时候你无论吃一盘沙拉,喝一杯咖啡,含一块巧克力,还是哭一通鼻子,都无济于事。“英国专家”给出的心理解决办法是,拿出一块三明治,搓揉之,撕裂之,狠嚼之,将所有的愤懑与委屈咽下去,吞下去,压下去,然后摸一摸微鼓的小肚子,继续加班或挨训去。
三明治还是英国人怀旧的载体。据英媒体报道,有个英国大叔几十年如一日地吃同一款三明治,不离不弃。大叔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世界变化太快,小镇面目全非,身边涌入大量移民,很不适应。一切皆变,唯有这款三明治坚守着童年以来不变的味道,带给他很强的安全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带给英国大叔安全感的三明治很可能是移民做出来的。英国三明治产业已离不开移民了。克丽斯就来自罗马尼亚,她说其所认识的三明治售货员都来自中东欧国家。据统计,伦敦三明治零售行业中75%的从业人员是移民。生产环节也不例外,前几年有英媒体在报道中质问,“难道没有英国人会做三明治了吗?”重点批评英国某三明治生产厂家不顾英国失业人口,大量雇佣匈牙利员工。不过据另一家媒体报道,生产三明治的工作环境艰苦,长期低温,严格消毒,单调重复,工资不高,英国人大多看不上这种低端工作。
英国人把持着三明治产业的高端,在改进配方、更新包装、提升口感、完善工艺、营销推广等方面摸索出一套英国经验。英国三明治产业规模近年还在扩大,不仅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近百亿英镑的产值。英国多家三明治公司还在向海外扩张,计划在俄罗斯、中东等地区拓展市场。
但英国公投脱欧给三明治产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包括通货膨胀、欧盟市场准入、移民等问题。尤其是在英欧盟公民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大量中东欧移民的流失可能严重冲击英国三明治产业。也有公司在未雨绸缪,开始引入更多机器人生产线。也有公司看到了移民的商机,针对素食主义者和穆斯林,开发出素肉三明治等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素肉是用豆腐干制品做的,融入了“中国元素”。我想,以在英中国留学生之多,来英中国游客增长之快,说不定英国人以后还会琢磨出宫保鸡丁三明治、水煮牛肉三明治等中国特色新产品吧。
聚焦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