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记者孙丽君
新年刚过没几天,英国各大主流媒体就集体炸了,它们纷纷大篇幅报道英国国内即将面临塑料废物堆积的危机,一场关于“白色污染”的恐慌迅速蔓延。
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开始说起。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在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每年进口的垃圾超过全球贸易量的一半。禁令的部分方案从本月开始生效,导致全球开启了大范围的垃圾产业链重组。
英国式悲剧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一开始似乎并未引起英国“足够”的重视,英国甚至一度还曾寄希望于WTO就此事与中方的会谈,以此来化解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
不过最终中方并未改变禁止高污染垃圾进口的强硬立场。
因为面临塑料危机堆积的问题,英国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夫近乎成了“罪人”,他对媒体承认没有及时预见到这个问题。
尽管已经提出了长远的应对计划,减少塑料在经济当中的比重,不过这并不能解决英国短期的垃圾危机。
据英国环保部相关数据显示,英国每年生产的包装塑料垃圾(包括塑料瓶、食品薄膜包装等)高达220万吨,其中仅38%包装类塑料废料由本国采取掩埋或回收利用,36%的塑料废料则采用出口的方式解决,中国接收的塑料废料占英国塑料废料出口总量的60%以上。
英国回收协会的行政总裁西蒙·艾还曾抱怨,中国给的时间太短,禁令对英国来说太突然了,需要更长的时间过度,国内目前根本没有能力消化这些垃圾,“中国的禁令让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国内却根本没有这一市场。”
英国方面也曾考虑过将废物出口到越南、印度等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缓解中国“洋垃圾”禁令带来的危机,不过这些国家可以接收的量远不能同中国相比,无法解决的部分最终仍面临填埋、焚烧或堆放。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填埋、焚烧或堆放的方式也不是长久之计,势必会引起环保团体强烈抵制,最终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
英媒称,当前国内就此事尚未有最终定论,短期内如何解决这场危机英国似乎束手无策。面对相关条例开始生效,长期出口垃圾以满足环保需求的英国这次彻底悲剧了。
措手不及下的贸易和就业危机
在这场中国“洋垃圾”禁令的效应下,美国也面临被垃圾围堵的危机。特别是美国西部地区,已经乱象横生。
垃圾回收场因为无法出口堆积成山。NRP(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新闻用“chaos(混乱)”来形容禁令后的美国垃圾回收状况。没有了进口源的“回收品”在美国只能被当作废料,彻底沦为垃圾。此前一直仰仗垃圾出口获利的公司,也不得不面临巨额的损失。
在美国国内,有4万人从事于垃圾出口中国的相关工作,中国一旦全面禁止进口垃圾,这4万人也将面临失业危机。
此外,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垃圾回收公司也深陷危机。据法媒报道称,即使是经过分类的垃圾中国也不再进口,这相当于切断法国垃圾回收公司真正的财源。澳大利亚方面的媒体也表示,因为这一纸禁令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将直接损失35亿元人民币。
不少发达国家引以为傲的环保链条即将“断网”。不过长远来看,这次危机并非坏事——在长期将垃圾转移到境外,依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解决环保问题的时期完结后,发达国家在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基础设施方面缺位太久,是时候进行全面大改了。
【更多相关资讯,请移步各应用市场下载“时代财经”APP】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http://simg.sinajs.cn/products/news/items/2017/pc_news_article/img/news-code-f951f4.jpg)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这座西北重镇再换书记 8个月内第三任
- 【 军事 】 辽宁舰出海或有绝密任务 事关国产航母
- 【 财经 】 开淘宝店的女网红李小璐生意经
- 【 体育 】 专家团展望骑勇大战:第一人之争暗潮涌...
- 【 娱乐 】 GAI求婚成功 女友坐身旁大秀钻戒笑容...
- 【 科技 】 微信:不会看用户微信 也不留存聊天记...
- 【 教育 】 80后民警用10年时间从警察成长为副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