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揭秘 | 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隐藏着战斗的“红色堡垒”

揭秘 | 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隐藏着战斗的“红色堡垒”
2018年01月26日 17:06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邵宁

传承红色基因

南京西路静安段,上海繁华高雅的商业街。90年前,这里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而在1927年至1933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这一区域有两处石库门房屋,曾经是中共中央的“红色堡垒”,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恽代英等领导人的身影经常在这里出现。今天,在西康路南京西路恒隆广场边上和南京西路广电大厦的小绿地,分别竖着一块铭牌: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当年,这两处地址分别是青海路善庆坊(后来的青海路19弄)21号和小沙渡路遵义里(后来西康路24弄)11号,均为典型石库门里弄建筑。上世纪末,两处遗址因城市建设而拆除。

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中央指示均从这里发出

时光回溯到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陆续从武汉迁回上海。中共中央秘书处分别设在青海路善庆坊和小沙渡路遵义里,邓小平任秘书长(1928年秋由黄玠然接任)。

周恩来主管中央工作后,经常到秘书处指导工作,并起草中央重要文件。多次制定有关秘书处工作的工作制度。当时中央的重要文件一般都由周恩来亲自起草,有关宣传工作和职工运动方面的文件,李立三和项英也参与起草。中央发给各地的指示,均从这里发出。

据曾担任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张纪恩同志回忆,小沙渡路遵义里是油印处所在地,负责将中央文件用药水密印在字画、手绢、线装书等的背面,由交通员传递出去;青海路善庆坊是中央刊物《每日宣传要点》的写作和印发地。《每日宣传要点》写好后立即印刷,不过半小时全部完成,工作效率极高。

此外,这两处房屋还是邓颖超任书记的中央直属支部活动地,周恩来、彭湃等中央领导都曾到遵义里参加过组织生活,善庆坊也召开过两次直支干事会。组织生活约一两个星期一次,都在晚上进行,支部成员们以搓麻将、打牌为掩护,讲的内容大都与秘密工作、政治形势有关。同时,创办了中央直属机关刊物《支部生活》,由邓颖超兼任主编。

地下党交通员坚贞不屈

当年的秘书处由中央直接领导,是上通下达的枢纽,机构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下设文书、会计、翻译、内埠交通和外埠交通五个科。据黄玠然回忆,文书科负责文件收发阅览、油印刻板、档案保管等文书工作。内、外交通科主管中央与地方之间文件、情报传递及交通线的建立。翻译科编制虽在秘书处,但实际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有俄、德、英、法翻译各一位,并负责保持与苏联的联系。

为了把党中央的文件、指示传递到各处,交通科的地下党交通员承担着重任。他们经常把文件藏在棉被、热水瓶、钢笔、点心、鱼肚、扁担等物品里,想方设法躲避敌人搜查,在那个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年代,很多人为党的事业献出了生命。

曾任内埠交通科负责人的张宝泉就是其中的一位。1928年4月16日,张宝泉携带重要文件来到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兼组织局主任罗亦农的家中,但此时罗亦农已经被捕,张宝泉也遭到了逮捕。他在租界巡捕房惨遭“九尾猫”等酷刑拷打,后又被国民党政府引渡至龙华监狱,遭更加野蛮残酷的刑具刑讯。但张宝泉始终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6岁。张宝泉牺牲后,第22期《布尔塞维克》刊载了《革命党人的楷模——张宝泉》。

1933年初,中央秘书处秘密撤离上海,前往中央苏区。

专家点评

斯是陋室 创造历史

从1921年到1931年的十年间,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大部分时间设立在上海——国民党政权统治最严密的地方。生存之困难,斗争之艰险,非亲历者,难以想象。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过人的胆识,与统治者斗智斗勇,让上海的亭子间、灶披间乃至小阁楼,成为播撒革命种子,传递党的声音的战场,在“螺蛳壳里做出来大道场”。这里,留下来伟人周恩来、邓小平等的战斗足迹,更传颂着许多英烈慷慨就义的悲歌。

这种身处陋室,胸怀神州的理想主义精神,一直延续到延安、西柏坡。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华北山区里的茅屋,曾经是“中央军委作战室”、“中央书记处会议室”。恰似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创造历史。这样的红色基因,传承发扬,世代相袭,当是题中应有之意。

陶柏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编辑:周春晟

堡垒刑讯邓颖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