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为平昌冬奥开幕式成败的关键悬念?韩媒:强风

何为平昌冬奥开幕式成败的关键悬念?韩媒:强风
2018年02月09日 16:35 参考消息

  原标题:独家 | 在瑟瑟发抖中,我们发现,这才是开幕式成败的“关键悬念”

  本届冬奥会虽被称为“平昌冬奥会”,但其设施分处两地,雪上项目位于平昌的山地场馆区,冰上项目则位于附近江陵市的沿海场馆区。江陵可算是一座小城市,人口20余万;平昌则是一座以山间度假和滑雪为亮点的“特色小镇”,人口仅为4万有余。

▲平昌冬奥会开幕在即,各国记者相继入驻新闻中心,图为本报记者正在新闻中心“安营扎寨”。(陈建利 摄)  ▲平昌冬奥会开幕在即,各国记者相继入驻新闻中心,图为本报记者正在新闻中心“安营扎寨”。(陈建利 摄)

  各类设施基本齐备

  为了筹备本届冬奥会,韩国政府专门修建了从首尔通往江陵的高铁,并建设了主运动场等系列设施,不少企业还在政府指导下在此修建了新的酒店。

▲江陵冰壶中心外景。8日上午,中国冰壶男女混合队巴德鑫/王芮出战,打响了中国代表团第一枪。(史玮 摄)  ▲江陵冰壶中心外景。8日上午,中国冰壶男女混合队巴德鑫/王芮出战,打响了中国代表团第一枪。(史玮 摄)

  记者通过几天来的采访感到,对于举办奥运会而言,这里的交通、通信和场馆条件等已经基本不成问题,但住宿极为紧张——有些酒店刚刚开业,接待能力尚不充分,还有一些为冬奥修建的酒店未能赶得上开业。记者一行原订的酒店就属于后者,而曲折转订到的新酒店,也刚刚营业了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不过,能在这时的平昌找到住处,已算得上运气不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内交通方面,韩方并未进行太多的新建设,除奥运村等特定地点外,大部分地方仍依托既有道路,采用单双号限行、临时设置单行迂回道路等方式,在大型活动的相关区域确保交通基本通畅。只是在江陵市内的旧城区,由于道路并未进行现代化改造,车行速度较为缓慢。在此方面,能够感受到韩方组织者在寻找“成本”和“效果”之间的某种平衡。

  安保是外界关注本届奥运会的重点之一。记者在平昌和江陵感到,韩方保持了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在两地的大部分区域,并不会看到很多的安保人员。但走近场馆、运动员村、媒体中心等重要设施后,安保人员明显增加,安检十分严密,重要入口处均有手持金属探测器的警员往来检查车辆,且逐车检查车底;在关键区域,目视范围内几乎必然可见两人一组的警员,以免疏漏。此外,平昌江陵两地也可时常看到韩军人员和车辆活动,在运动员村附近,还停留有警用装甲车待命警戒。

▲江陵媒体村距离运动员村很近,记者在路过运动员村时看到悬挂在公寓楼外的一幅巨大的朝鲜国旗。(张越 摄)  ▲江陵媒体村距离运动员村很近,记者在路过运动员村时看到悬挂在公寓楼外的一幅巨大的朝鲜国旗。(张越 摄)

  志愿者们充满热情

  几天来,关于平昌冬奥会组织工作的舆论热点之一,就是志愿者们。为了举办本届冬奥会,韩国政府动员了1.4万名志愿者,并从各地调动了数千名公务员前来助阵。近段时间,韩国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志愿者待遇的“吐槽”,如报酬低、室外工作艰苦,甚至食堂出现诺如病毒案例等,引发了不少媒体的关注。

  不过在平昌一线,记者遇到的志愿者们几乎都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这里的年轻志愿者们大多仍是学生,虽然很多人看上去一脸稚气,但办理各种手续时井井有条,业务普遍较为熟练,态度十分诚恳,不仅能做到“有问必答”,且在实在答不出时,也一定会找到附近能够解决问题的人,绝不会遇事推诿。从中可以看出,韩方事前培训工作还是堪称“到位”的。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什么不足,那就是“外语”——除了少数窗口岗位外,很多日常岗位的志愿者不太熟悉外语,所以交流起来有时存在障碍。不过,如果没有急事,在一番连说带比划后,双方恍然大悟的爽朗笑容,倒也是一件乐事。

▲记者在志愿者服务中心办理媒体证,志愿者们的服务相当热情,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办理工作。(史玮 摄)  ▲记者在志愿者服务中心办理媒体证,志愿者们的服务相当热情,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办理工作。(史玮 摄)

  顺带一提的是,在窗口业务的流程设计上,韩方组织者应是下了功夫:各类取证办件等手续往往仅需要几分钟,记者们与平昌冬奥组委之间的邮件联系往往可在第一时间收到确切回复,各类信息发布及重要日程之间衔接紧密而不急迫。在这些方面,确实体现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能力。

  “强风”成开幕式悬念

  韩国东海岸地区是地球同纬度最寒冷的地方之一。位于海滨的江陵,天气大致与北京深冬相似,身穿厚款羽绒服尚可接受。但从江陵乘车一小时到达山间的平昌后,顿时就能感到体感温度骤降,强风之下冷意尤甚。尽管来此采访的记者们已经大多做好了心理准备,备齐了各式御寒服装和装备,但想到要在平昌夜间户外待上几个小时,大家还是觉得颇有心理压力。

▲傍晚十分的江陵场馆区外景。太阳落山后温度下降明显,体感凉意十足,在室外几分钟后就感觉冻手冻脚。(史玮 摄)  ▲傍晚十分的江陵场馆区外景。太阳落山后温度下降明显,体感凉意十足,在室外几分钟后就感觉冻手冻脚。(史玮 摄)

  在此前举行的彩排中,大批观众因寒冷而提前退场,引发韩国国内媒体对组织方的激烈批评。为避免开幕式出现这种局面,主办方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打算为每一位观众发放取暖套装——护腿、薄毯、暖宝等。不过,当初建设时,为节省成本,开幕式所在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采用敞开式设计,除一侧外,其余看台均无屋顶。这使得每有强风,看台观众的体感温度就要下降5度、8度甚至更多,而平昌冬季夜间气温通常本来就在零下10余度。无奈之下,有韩国媒体提出了本届冬奥会开幕式成败的关键悬念:2月9日晚的平昌,是否会刮起强风?

▲记者在江陵市区街头遇见韩国学生。虽然当时是中午光照很充足,但是记者本人还是羽绒服、棉帽、棉鞋“全副武装”。看到韩国妹子穿着如此“清凉”,实在不得不佩服!(张越 摄)  ▲记者在江陵市区街头遇见韩国学生。虽然当时是中午光照很充足,但是记者本人还是羽绒服、棉帽、棉鞋“全副武装”。看到韩国妹子穿着如此“清凉”,实在不得不佩服!(张越 摄)

  在严寒之中,平昌冬奥会的组织方仍在做最后的紧张努力,以确保一场成功的开幕式、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天公能否作美?答案只能在最后一刻揭晓。

责任编辑:张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