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气所1.5℃、2℃温升阈值下东亚极端高温变化研究获进展

大气所1.5℃、2℃温升阈值下东亚极端高温变化研究获进展
2018年02月14日 11:43 中国科学院网站

  极端高温是重要气象灾害之一。高温事件能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并带来巨大的供电、供水压力,引发森林火灾和农业热害等,给社会经济造成损失。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将“2℃温升目标”纳入大会成果,并提出“力争把温升目标控制在较工业革命前上升1.5℃以内”。在科学上,1.5℃和2℃温升阈值下气候系统的响应有何差异尚属于一个新的话题。《巴黎协定》的签署,使得这一问题迅速成为国际热点。但现有的关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预估试验数据,都不是针对1.5/2℃温升阈值而设计,基于现有的气候变化预估结果来准确估算两个温升阈值下平衡态气候响应的差异难以实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东欢在导师研究员周天军、副研究员邹立维的共同指导下,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耦合了综合评估模型的地球系统模式的1.5℃和2℃温升阈值下平衡态气候变化的预估试验结果,研究了全球温升1.5/2℃情景下东亚极端高温的变化。在分析表征极端高温事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多个指标变化的基础上,该研究指出,较之全球平均增温,东亚平均增暖在两个温升情景下都将更强约0.2℃。在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如中国东南部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比其他地区增幅更大。定量分析表明,与2℃温升阈值相比,控制全球增暖在1.5℃以内,将令东亚极端高温事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增幅减少35%至46%。这意味着对于东亚地区而言,控制1.5℃温升是有益和必要的。 

  与以往研究不同温升目标下的瞬变气候变化不同,该研究在关注两个温升阈值下的平衡态气候变化,定量分析了在全球1.5℃和2℃温升平衡态下东亚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并基于度量极端高温事件不同特征的多个指标,指出减少0.5℃温升能够有效避免约35%-46%高温灾害。此外,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最早报道的针对全球1.5℃和2℃温升阈值下东亚的平衡态气候响应的定量估算,研究结果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及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论文链接  

  图1.2071年-2100年在1.5℃(a)和2℃(b)全球温升背景下年平均地表气温相对于1976年-2005年的变化;(c),2071年-2100年2℃温升与1.5℃温升年平均地表气温的差别;(d),东亚区域平均的年平均年地表气温距平序列(相较于1976年-2005年);(e),区域平均的日最高、平均和最低地表气温在1.5℃和2℃全球温升背景下的变化,打点区域表示通过95%显著性检验;(e)中,“CN”代表中国,“MG”代表蒙古,“KP”代表朝鲜半岛,“EA”代表东亚地区。

  图2.(a),相较于2℃温升,1.5℃温升情景下可避免的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幅(单位:%);(b)与(a)相同,但给出更加详细的信息,

阈值东亚平衡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