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农村人,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新农村人,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2018年02月22日 06:10 新华日报

新春走基层

记者的家乡怀远在皖北,依山傍水。和其它内陆省份的县城一样,这儿的人大多外出务工,不仅向外省市输出大量劳动力,也走出了一些成功的商人。近几年每次回乡,记者都觉得家乡比以往陌生了许多——曾经玩耍的小村落变成了工业园区,高楼林立的新小区不断涌现,县城里也出现大城市常发生的堵车……然而,这个春节有两个新农村人让记者印象深刻。

表姐潘迪是其中之一,虽然只比记者大一岁,可为了供养两个弟弟,表姐初中毕业后就到北京、上海务工,最初月薪只有800多元。到了适婚年龄,表姐和大部分在外务工的女孩一样,回乡结婚,再返回上海打工。可她在外漂泊的时间越长,回乡的愿望就越浓烈,和在上海一家民办学校当老师的姐夫商量后,双双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先后开过小吃店,经营过电器店,有成功也有失败。

在家乡历练了一段时间后,表姐发现,这几年家乡农村人富裕了不少,但生活并不方便,买东西就是一大问题——只有每周赶集的时候,才能在几里外的集市上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而要买大件用品尤其是电器必须赶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怎样才能让农村人享受到和城里人生活相仿的便利呢?表姐在位于县城北部的火庙村,投入多年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和亲戚合伙开了一家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超市,也是村上唯一的一家超市。

最初记者以为这可能只是农村小商店的升级版,但是今年春节走进表姐家的超市,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油盐酱醋到新鲜的蔬菜肉类、冷冻食品,从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到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除了喜欢穿着睡衣购物的村民外,这里和城市的大超市并无两样。“现在农村人基本都到外面见过世面,要求高着呢。”表姐说,为了研究陈列货品、供货渠道等,她和合伙人专门赴上海、南京的大型连锁超市学习取经。春节这段时间,正是超市生意最好、利润最高的时候,这两年的大年三十,表姐一家都是在超市度过,年夜饭也来不及准备。即使怀着4个多月的身孕,表姐仍然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去市场批发蔬菜肉类。她说,春节期间,除了烟酒糖果,新鲜的蔬菜最好卖。“以前大家怕过年涨价,提前囤菜,现在手里有钱了,都讲究新鲜、营养。”春节这几天,超市每天的营业额都有十几万元。表姐说,等手头宽裕了,就在镇里风景宜人的四方湖盖一栋别墅,再围一个院子种些花花草草和新鲜蔬菜,“日子不要比城里人过得还美哦!”

另一位新农村人,是通过高考走出县城的尚举。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他,本来在杭州有着一份30多万元年薪的工作,但他偏偏拿出全部积蓄,回到家乡龙亢镇殷尚村办起留守儿童学校,因为发展农村教育一直是他的夙愿。他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很多方面难以让人满意,家长在谈到孩子教育问题时,那茫然和无奈的眼神,总让他难以释怀。他不仅自己辞去了工作,还做通家人的工作,把同为教师的父亲和哥哥也拉入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中。

在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上,尚举思考了好久,最后归纳成“农村留守儿童双向驱动的兜底教育模式,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水平,并促进其社会人格的全面发展”。在他创办的这所名为“龙祥”的学校,有电脑室、图书室、仪器室,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与大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差无几。但尚举更看重软条件,他在学校专门设置了生活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于未来学校会发展成什么样,尚举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便只有风雨兼程。”

农村发展待解的问题还有很多, 留守儿童、精神生活匮乏、空巢老人……但是记者觉得,随着这些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又愿意反哺农村的新农村人队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必将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顾 敏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