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经典咏流传》:中国人为什么要读古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经典咏流传》:中国人为什么要读古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2018年03月04日 23:59 中国新闻网

小新

荐言

每一首诗,都有一段人生,它们共同组成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来源:洞见(DJ00123987)

2018年春节期间,国内荧屏上第一个爆款综艺诞生了,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豆瓣评分高达9.3。

“经典咏流传”“巫漪丽”“潘鼎坤”“陈涌海将进酒”“凤凰传奇将进酒”等关键词相继登上热搜榜,“一首孤独的小诗《苔》”更是刷爆了朋友圈。

近两年传统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追捧,更是出现过现象级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领了一大批中国观众重新关注起中国的古典诗词。

为什么现在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唤醒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人要读古诗?

或许从《经典咏流传》的迅速蹿红,我们能找到一个答案。

01

《经典咏流传》的第二期节目,主持人撒贝宁特别提起了网络上一个爆红的视频:

在视频中,93岁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潘鼎坤站在讲台上铿锵有力地说道:“不能让诗词这么优秀的中国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绝,唐诗万岁,宋词万岁。”

这样庄重的宣告,让人既敬佩,又感动。

当老先生从幕后走到前台,说起自己是数学系教授时,所有人再次震惊。

原来老先生从小就学习古诗,在他的心目中诗歌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一种语言。

正如他自己所言:数学是表达客观规律的语言,而诗歌展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语言。

当节目组准备给腿脚不便的老先生搬一把椅子时,老先生是这样说的:“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

瞬间,整个演播室为之肃然起敬。

一个人的内心有多丰盈美好,他的语言就有多真诚美妙。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经典对白: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

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

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总是和美、浪漫、爱这些人类心灵的美好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读古诗不一定会让我们出口成章,成为一个大文豪,但是它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了另一种诗意的可能。

那些美丽的诗歌语言,终将有一天会照亮你的精神世界,塑造出你傲立人间的风骨。

02

我们都知道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之首便是《诗经》。

中国人常说“诗言志”,孔子也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其中强调的便是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境界,我们学习古诗必然会经历一场心灵洗礼和改造。

叶嘉莹是当代中国古典文学著名的教育学家,熟知叶嘉莹先生的人都知道,她“一世多艰”:年幼丧母、婚姻不幸、独自养家、在台湾遭受打压、大女儿及女婿更是双双车祸身亡……

可即便是这样,她却依然活出了比旁人精彩了无数倍的人生。

2016年3月,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是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面对这样的荣誉,叶嘉莹先生却谦和地留给世人这样一段话:

“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从小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古典诗词中蓄积了许多古代伟大的心灵、智慧、品格、抱负和修养,对我有一种感发生命的感动和召唤。”

正因如此,叶嘉莹到了晚年依然致力于教授孩子们吟唱诗歌。

因为她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幼年时代,学会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

就像她的那句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03

《经典咏流传》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所选择的一些传唱人,抛去明星的光环不谈,其在身世和背景方面总会和诗歌的创作者有着某种契合。

第二期节目中,苏轼所作《定风波》的传唱人黄绮珊,在音乐之路上历经磨难,年近半百才凭借《我是歌手》中的惊艳亮嗓走红歌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时光回溯,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诗人,却在他最苦难的岁月为我们吟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世佳作,同样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乐观豁达、笑对苦难的人生典范。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读古诗,喜欢创作这些诗歌的大诗人,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文采风流为世人所惊艳,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李白身上我们学到了不畏强权,任性洒脱的自信和浪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杜甫身上我们学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于谦身上我们学到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铮铮铁骨。

……

钱穆先生有一篇著名的讲义《我们如何读古诗》,他在里面说道:

“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

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

也就是说,诗歌的伟大,正是由于诗人的伟大;我们学古诗,就是学做人。

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在《经典咏流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再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我们通过吟唱古诗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也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程。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将要到哪里去?”

从一首首古诗词中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答案。

古诗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根,有我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文化,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原标题:《经典咏流传》:中国人为什么要读古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编辑:刘船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