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博伊特勒书院: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

博伊特勒书院: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
2018年03月08日 16:59 厦门大学

3月6日上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周大旺教授主持的新学期“科学与人生”系列沙龙第一讲迎来了一位老朋友——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教授。沙龙上,博伊特勒教授与几十位以他名字命名的书院普适班的学生分享了他的科学故事,同学们也非常珍惜与诺奖得主面对面的机会,频频发问:“如何在繁忙的学业中平衡实验与生活?”“您认为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的品质是什么?”“是什么引起你对生物的兴趣?”……博伊特勒教授面带微笑,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抛来的一个个问题。

这种与本科生面对面沙龙已经成为“固定套餐”,每年三月,博伊特勒教授都会来到中国,来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为他“魂牵梦绕”的博伊特勒书院开课,而这一份由诺贝尔奖得主烹饪的本科生教育大餐可谓非常“奢侈”。

豪华的教学阵容

3月1日,在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学生热烈期盼中,博伊特勒教授以《免疫学研究进展回顾》报告为博伊特勒书院新学期的《细胞信号传导》课程拉开序幕;3月5日,他又来到黄朝阳楼五楼学术报告厅为拔尖班学生及其他学院师生带来了《通过随机失活小鼠体内基因研究免疫系统》讲座,讲座现场有问有答,气氛活跃。来自台湾长庚大学2018级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学生蔡宗霖感慨道:“大一时我就慕名参加过他的一场讲座,而如今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他,并成为他的学生,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幸运了。”博伊特勒教授在来厦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把日程排的满满的,总计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沙龙、一堂课程、一场讲座、三场旁听课程,大半的时间都与学生在一起。为了满足中国学生的授课需求,博伊特勒教授亲自设计并实施了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高级课程。他最终选定四门课程:《高级遗传学》、《免疫学》、《细胞信号传导》和《英文写作与报告》,其中《英文写作与报告》是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而设。除了课程,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的师资力量更是“奢侈”。豪华的教师队伍中,包括一名诺奖得主、数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院士和来自牛津大学、布鲁塞尔大学等高级学府的资深教授。曾经在同一个餐桌上中,出现了17位学生和4位老师,这4位老师则分别是诺奖得主、牛津大学教授、剑桥大学教授和哈佛大学毕业的教授。2018年入选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的我校杨艺同学说道:“从没想过自己能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师资水平,尤其是当博伊特勒教授作为‘旁听生’坐在我们身边一同听课,那种感觉棒极了。”

精致的教学规模

看着如此强大的阵容,曾经有老师问博伊特勒教授:“一届只招生20-30人的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未免太‘奢侈’了,学生规模能否扩展到50人以上,甚至允许研究生随时旁听?”博伊特勒教授摇了摇头,表示了歉意。他认为现有的20-30人的规模是最适合的小班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太多了就难以保证课堂质量,得不偿失。为了更好地落实博伊特勒教授小班教学的精神,院长周大旺带着学院的党政领导到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高校中宣讲,希望遴选出最优秀的拔尖班学生。首期拔尖班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以及福建师范大学遴选18名学员,之后的两期拔尖班又新增了台湾长庚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海峡两岸知名高校学生。而博伊特勒教授口中的“保证课堂质量”也的确给他带来了回报,在已经从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结业的两期学员中,有24位同学分赴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洛克菲勒大学等9所国外名校进行为期6-12个月的科研实训,比例接近70%。2017年9月,首期学员范婧雯已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生,是当年中国大陆高校唯一一位“盖茨奖学金”获得者,也是我校第一个“盖茨学者”。

多元的教学场所

更为“奢侈”的是,一到饭点,经常可以看到博伊特勒先生与书院同学一同进餐,“与诺奖得主吃饭”一度成为师生口中的“热搜词条”。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与本校教师一同吃饭已是难得,而在这里,与诺奖得主同桌竟然变成“家常便饭”,而将课堂延伸到餐桌上也是博伊特勒书院本科生教育的的一大亮点。“第一次与博伊特勒教授吃饭时紧张的不得了,怕自己的口语不好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但是真正在餐桌上,我们才发现他平易近人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诺奖得主,我们从美食聊到电影,从神经聊到遗传,从时政聊到人生……”来自南开大学2018年博伊特勒书院拔尖班的杜思林同学说。每天中午和晚上,学生可以按照“排班表”轮流与老师吃饭,每次陪饭控制在4人左右,不限话题。在博伊特勒教授的带领下,所有来过博伊特勒书院的名师大家都会欣然接受学生的邀请共进午(晚)餐,有时还会持续一两个小时。学生与优秀教师共进午(晚)餐的过程中,对科学的认知也更加的全面,也使得任课教师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在。除了教室与饭桌,室外在今年也成为博伊特勒教授教学的场所之一,在授课的间隙,博伊特勒教授还与厦大师生来到五缘湾“观鸟”、植物园“赏花”,在谈笑中交流科学前沿,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可以说诺奖得主所到之处皆为课堂。

有时候,连博伊特勒教授自己都羡慕学生能拥有如此“奢侈”的学习条件。

(生命科学学院 江子扬)

责任编辑:林济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