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逃生30秒惊心动魄!看了视频,你需要学会一个动作

逃生30秒惊心动魄!看了视频,你需要学会一个动作
2018年03月20日 22:01 中国安全生产网

3月18日,黑龙江哈尔滨,一辆公交车在行驶中右转,左后轮突然爆胎,车尾自燃并伴有爆炸声。

据乘客描述,当时车内乘客非常慌乱,多人试图从中门逃生,但门打不开。危急时刻,车上一男子将门向内拽打开车门,乘客成功逃生。


另,哈尔滨市道外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道外发布18日称,13时32分,接到报警,道外区北新街与北十八道街交口一辆公交车起火,指挥中心调派道外中队、承德中队赶赴现场,道外大队遂行出动。13时36分,道外中队到达现场,现场为36路公交车起火,无人员被困,中队立即展开扑救,13时41分,现场火势被扑灭,此次火灾,共出动5台消防车,20名指战员。有1人脸部和手部轻微灼伤。火灾原因及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调查统计中。

如果那道门没有被拽开呢?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

在面对公交起火这样的危险境况时

车内人员该如何逃生自救

哪种逃生方式最有效率

生还几率更高呢

一个实验为你们提供参考


(建议在wifi下观看)

一个大巴(公交车)从起火到完全烧毁需要多久?实验车辆:43座金龙大客车,已报废。但车窗完好,贴过膜。实验人员:大学生、媒体记者实验过程

消防员在大客车前车厢车头位置倒了十多升汽油,模拟车辆追尾后,油箱破裂汽油漏到车厢内起火燃烧的情景。

实验结论


  如果车头着火,燃料是汽油,那么逃生机会较大的是后排乘客,时间大约30秒,前排乘客逃生机会很小。

大巴起火,全体乘客有秩序的安全疏散要多久?最少42秒

  实验中用的是一辆装载36人的大巴车,从模拟危险发生到最后一位乘客安全撤离,最快需要42秒。实验现场是有武警和消防叔叔提醒的,因此实验员有心理准备的,但现实中普通乘客肯定做不到这么快速。

破窗逃生什么工具是最有效的?实验车辆:43座金龙大客车,已报废。但车窗完好,贴过膜。

实验人员:大学生、媒体记者

实验过程

  事实上,车头着火时前排乘客会拼命挤到后排,这就需要后排乘客以最快速度击碎车窗让大家逃出,但是慌乱中找不到安全锤。消防请15位体验者依次上车,分坐在玻璃窗旁的座位上。使用消防斧、多功能汽车逃生器、安全锤。

大巴起火,全体乘客使用破窗工具安全疏散要多久?最少55秒

  而如果是使用工具进行破窗逃生,则时间大大加长,使用各种工具的情况下,15名乘客逃生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为55秒。同样这也是在武警和消防叔叔的有效提醒和组织下。

总结

实验一:36名乘客有秩序地逃离用时42秒

实验二:破窗逃生15位实验员用时55秒

实验三:燃烧整辆车,逃生时间为30-40秒

如何通过正确的做法破窗求生?准备工具:破窗锤,高跟鞋,头枕(轿车)

实验人员:普通乘客

1. 安全锤实验——成功

在逃生锤上加装了一个力传感器,来获取击打玻璃时瞬间的力量。


第一锤:玻璃中心 未碎 冲击力:9公斤

第二锤:中心偏离10cm 碎 冲击力:5公斤

第三锤:玻璃角落 秒碎 冲击力:2公斤

实验总结

  将安全锤尖角部位与玻璃成90°垂直发力,击打玻璃四个角落或靠近角落的位置。


  原理:垂直击打,使安全锤与玻璃接触面积最小,同样的力所产生的压强更大。击打玻璃角落,因玻璃受力后受到四周的限制,力无法被吸收及缓冲,受到剪切的应力是比较大的,所以玻璃更容易被击碎。

2. 高跟鞋实验——失败

  实验员,身高一米六七,体重52.7公斤。使用高跟鞋能否将车窗玻璃砸碎呢?

实验总结

  穿高跟鞋踹车窗产生的冲击力最高达到了13公斤,车窗只是砰砰作响,并没有破裂。

  原因:由于接触面太大,高跟鞋根底的接触面大概有1 cm²,所分散在上面的压力大概是2兆帕左右,这是无法击碎玻璃的。安全锤的接触面大概有1-2 mm²,能产生200兆帕的压强。

3. 轿车头枕实验——成功

  当然,在公交车或者大巴上我们能够获取到安全锤甚至安全斧,那如果这些工具都没有,或者是在小轿车中被反锁了,应如何破窗而出呢?

破窗方法

  在没有破窗工具的环境下,或者在小轿车当中,我们可以寻找可以拆卸的头枕,通过头枕的金属支柱,来进行破窗。



来源:由澎湃新闻、快报时间、都市快报综合整理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 新媒体中心

编辑:王富成

为安全逃生点赞!!!

逃生实验安全锤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