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曾画话:一个故事一片钙

大曾画话:一个故事一片钙
2018年03月30日 07:57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刘绪义

    大曾,本名曾初良。当北方的“老树画画”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时候,“大曾画话”也在朋友圈广为流传,也很火。

    “月亮要走我不走,我在月下啃猪手。突然想起心上人,情不自禁亲几口。”大曾画话写出了那群“回不了过去,看不见未来”的人,也就是不同职业的中年中产者的心里话,画出他们各自不同或相同的心态。用一个词表达,就是“走心”。

    用走心来概括大曾画话最贴切不过。首先,走的是大曾自己的心。大曾的诗与画,既是他人生的经验与记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沉吟:“当年多少荒唐事,如今都成下酒菜。老来无事细细嚼,一个故事一片钙。”

    “一个故事一片钙”。大曾画话里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首诗都是一片钙。尤其是当人到中年,事业小成,但压力增大,时感疲惫,有些情怀,有些失落的时候来品味,更能给人以增加钙质之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表达方式。大曾把画画看作是一种最充分、最具个性的表达方式。大曾更擅长用画来表达故事,不管是儿时的美好时光,还是如今的洒脱心境,都能用一画一诗将其简单地浓缩为一钙片:“偶尔笑笑人家,也被人家笑笑。人生不过如此,何必斤斤计较。”“昨天有人钓我,今天我来钓猫。你本捕鼠为食,何苦把我来瞄。”

    将故事寥寥几笔变成“钙片”,而不是“鸡汤”,这是大曾的本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悟透青年时人世的纷扰与执着,对壮年人生梦想的焦虑与现实嘈杂常态的反思,对现实中身边那些习惯于做违背自己初心的现象的否定,也是对自己能在身体的忙碌中品味心灵的淡定与自由的一种肯定,“常慕高士游尘外,偶做街痞卧泥中。平生耻作名利客,活出真我自轻松。”大曾的画与诗,就是现代人更好地审视自我、回归心灵的途径。因而,大曾画话让无数渴望自由渴望回归真我者走心。

    大曾画话,看似世俗,实是脱俗。“塘中两只鸭,相守过家家。日子平安度,何必走天涯。”这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感悟,肉身的忙碌与亲人的阻隔,是无数现代人的存在状态,既委屈又挣扎,这里的画与诗恰好激发起他们停一停、想一想、重新定位的灵感。类似这样的画面和诗意,凸显了大曾画话的童趣、真趣、生趣、情趣。这种趣味,来自于诗画中的张力,如清对浊、净对染、雅对俗、闲适对忙碌,等等,大有能张开观赏者毛孔之力。正因为这样,生活无处不可入大曾画话。即使是中秋之夜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有感于人往来地、月二球之梦正在接近,亦能激发起大曾“总想邀约吴刚来,一起好好喝回酒”的浪漫。

    不过,文人画总归脱不了哲理的意蕴、性灵的感悟。有人将文人画戏称为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总是认为文心、诗情和画意,才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以,文人画就在于那种“妙不可言”的趣味或境界。而大曾画话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禅味,以至于有人误读为禅画,实则不是一物。“我自山边走过,偶见梅花一朵。从此放心不下,花亦是否如我?”看似洒脱的大曾,内心里总还是有些眷恋。不过,这眷恋不同于尘俗的执着,而是一种以心观物、物我两融的哲理趣味。

    著名美术家陈师曾在解释文人画时说:“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叫做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所具有的哲学性,在大曾画话里传达得恰到好处。

    网络上盛传“北树南曾”。将大曾与老树并称,我想,这不是大曾画话之幸,而是读者之幸。

文人故事性灵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