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金陵竹刻技艺列入南京地方技术规范,非遗有地方标准

金陵竹刻技艺列入南京地方技术规范,非遗有地方标准
2018年05月04日 18:59 扬子晚报网
原标题:金陵竹刻技艺列入南京地方技术规范,非遗有地方标准


金陵竹刻艺人在展示竹刻技艺。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江苏省竹刻艺术研究会等联合撰写的“金陵竹刻技艺地方标准”(标准号:DB3201/T 285-2017),前不久正式被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列入南京市地方技术规范,这也是我市非遗技艺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标准”。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诞生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竹刻,与嘉定竹刻并称“中国竹刻双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400多年来,提到金陵竹刻,人们会津津乐道于其浅刻、简刻的风格和浓郁的文人气息,但什么样的竹刻才是“金陵范”,古往今来都没有过一套标准来做定义。
2015年,金陵竹刻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江苏省竹刻艺术研究会、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作为起草单位,联合省内外专家学者和竹刻艺术家,通过实地调查、座谈和资料整理,撰写了首部科学规范的金陵竹刻地方标准。
标准起草人之一、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馆长谷正宏告诉记者,历时3年编制出台的金陵竹刻地方标准,规定了金陵竹刻技艺的术语和定义、主要作品类别、技法及制作流程。根据标准中的定义,所谓金陵竹刻,是“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的竹刻工艺品”;主要品类包括笔筒、臂搁、扇骨、竹联等;制作流程依次为:整形、打磨、画稿创作、描图、圈边线、铲底、雕刻、清理、着色等。
和很多非遗技艺一样,金陵竹刻向来是师傅带徒传艺,讲的是言传身教,很少有量化的技艺标准。谷正宏表示,为了符合标准编制的形式和规范要求,他们结合金陵竹刻艺术家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制作流程和技法特点上确定了部分量化标准。
比如,金陵竹刻的浅刻技法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其中,阴刻多用于镌刻书法、留青人物的衣纹、花卉的筋纹等,深度一般仅有0.5毫米至0.1毫米,最深处不超过1.5毫米。最浅处连肉眼都不易辨别,必须用手摩才略有感觉。
选择竹材,要在冬季半山背阴处选取竹龄三至四年的竹材 ,宜选用产自浙西、皖南等地区的玉竹。处理竹材时,要将其置于水中加热至50摄氏度,再以50升水加150克明矾的比例加入明矾,煮沸10—15分钟(根据火候大小确定时间长短),再静置10—15分钟后取出,用干净的软布擦干,于背阴而不通风处阴干晾晒,防止霉变和裂变。
地方标准有利于保护非遗知识产权
对于非遗技艺而言,出台“地方标准”有何意义?传承人寻求技艺创新,会不会因此被缚住手脚?
谷正宏表示,竹刻标准规定了金陵竹刻技艺的术语和定义、主要作品类别、技法及制作流程,是建立在金陵竹刻艺术特性、发展实践以及专家学者和竹刻艺术家的共识之上,为从业者提供的一份规范性指导,不是自缚手脚,更不等于流水线生产。
如今,国内其他城市的很多非遗技艺,都已出台了省市级地方标准。比如,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安徽歙县的顶谷大方茶叶制作技艺,都已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
近年来,受到地域、流派等因素的影响,非遗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个难题。采用技术法规的形式,对地方性的非遗项目进行统一规范保护,无疑是打击“假冒伪劣”非遗产品的一个有效手段。
谷正宏认为,出台金陵竹刻地方标准,是非遗技艺知识产权的一种延伸,意味着今后可以用法律的手段对传统技艺和产品进行保护,进而完善和健全行业规范,更好地保护金陵竹刻技艺和文化品牌。 来源:南京日报

竹刻金陵技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