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太仓矢志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太仓矢志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2018年05月31日 12:11 新华日报
原标题:太仓矢志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砥砺奋进二十五载,全方位对德合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一家落户的德企克恩-里伯斯

“2018德国太仓日”活动现场

“隐形冠军之父”西蒙教授演讲

德国“双元制”教育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园 太仓德国中心

舍弗勒生产线

当地时间5月29日,在德国第五大城市、欧洲重要的工商金融和交通中心城市法兰克福,一场关于江苏太仓的推介活动——“2018德国太仓日”盛大举行。这是太仓连续第11年举办“德国太仓日”活动,城市推介、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签约,德企在太发展经验报告发布,“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演讲……一系列精彩内容,让太仓再次成为德国工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德国是最早参与这一进程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40年来,中德双边贸易额增长了上百倍,中国也连续两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就在前几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了她的第11次访华行程,进一步深化中德合作成为双方共识。在中德关系不断稳步向前推进过程中,太仓临沪沿江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受到德国企业的青睐。自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落户至今,这座江南小城已集聚了300多家德企,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400多家本土企业与德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中德企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德国太仓日”连办11年 栉风沐雨成就“德企之乡”

位于江尾海头的太仓,是沿海和长江开放的双向节点,600多年前,航海家郑和正是从这里起锚下西洋。这座江南小城和万里之外的德国产生联系,还要追溯到1993年。当年克恩-里伯斯公司总裁、德国巴符州议员斯坦姆博士只是试探性地投了50万马克“试水”,但太仓优美宁静的环境和优质可靠的政府服务,让他印象深刻。随着业务迅猛发展,这家生产弹簧产品、具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不断滚雪球式地“裂变爆发”。

从“试水”到“示范”,以“克恩-里伯斯”为发端,一批批德国企业纷纷来到太仓“安营扎寨”:舍弗勒的汽车变速器、克朗斯的饮料灌装设备、通快的智能机床、阀安格工业阀门、慕贝尔的汽车弹簧等技术独步全球的“隐形冠军”扎根于此。更为可喜的是,其中有90%以上完成了增资扩产,逐渐形成了汽车核心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专用装备、医疗器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为奥迪、大众等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1995年落户太仓,现在已建成5座工厂,2016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今年3月16日,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动模块在太仓投产,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浪潮下汽车行业动力总成电气化的变革趋势,这也是太仓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崭新布局。

如今,像舍弗勒这样,主动适应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和网联发展方向的企业还有很多,例如,联合汽车电子电机和IGBT项目、法可赛电池管理系统、慕贝尔新能源汽车柔性板材项目即将建成,舍弗勒新能源汽车电桥项目、慕贝尔动力总成部件项目、克恩-里伯斯电驱电控组件项目、海瑞恩电轴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在太仓高新区,已形成 “汽车零件—零部件—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和网联”产业链条,并建立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标准质量、工业大数据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以双元制人才培养为基础的人才链,以高档数控机床、人工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至2020年,全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德合作优势,2008年太仓第一次走进德国举办“德国太仓日”,向德国工商界推介太仓的营商环境、对德合作成果,吸引德国企业进驻太仓。自2008年至今,“德国太仓日”已连续举办了11年,每年都会在德国不同城市推介,包括斯图加特、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弗莱堡、多特蒙德、图特林根等,大大提升了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并由此成为太仓深化对德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载体。

去年5月11日,太仓市政府联合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工商会,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举办“德国太仓日”活动。和往年活动不同的是,当天太仓还与北威州于利希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太仓从此有了第一个德国友城。

诚心耐心恒心决心 工匠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近5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在太德资工业企业,其产销、净资产、利润等指标,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今年1-5月,太仓高新区新注册德资企业5家,另有6家德企办理注册手续,4家德企增资扩建,累计新增注册资本达6185万美元,近10家新建德企开业运行。

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的主旋律,而德国企业堪称高产出、高技术、低能耗的全球典范。20多年跟随“德国老师”贴身学习,通过产业配套、技术研发、人才和资本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太仓收获的除了现代产业体系,还有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太仓正自觉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理性选择,夯实本土企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太仓对德产业合作和创新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2008年以来,太仓被中德两国政府部门授予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等称号,太仓对德合作模式作为样本写入科技部《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

去年6月1日,“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太仓作为国内唯一受邀地方政府在论坛上作交流发言,向中外嘉宾介绍太仓对德合作经验。为此有德国客商笑称,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已经大过在中国本土的知名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5年来,太仓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对德合作理念始终未变,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沿着对德合作的既定方向阔步前行。太仓缘何能集聚如此众多的德企,也成为不断被引用和解读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到2007年德企满100家,太仓用了14年;而从第100家到2013年第200家只用了6年,到今年第300家仅用5年。这背后,是太仓始终秉承诚心耐心恒心决心的“四心”原则,把对德合作列为全市发展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瞄准“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目标,全面开展产业创新与合作,持续深化中德城市交流,着力通过高层次、高质量推进对德合作,打造新时期江苏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中德两国合作的新典范。

从产业合作到全方位拓展 助力对德合作迈上新台阶

一进门是一面硕大的德国国旗,黑红黄三色元素布满整个建筑。美味的德式香肠、清爽的德国黑啤……这里不是德国小镇的某个酒馆,而是位于太仓海运堤的一家德国餐厅。“这里有这么多德国企业,德国人把太仓称作‘德国之外的德语区’,理应有一家正宗的德国餐厅。”申德勒加油站西餐厅负责人贺军棠表示,“餐饮也是两国交流的一部分。让德国人在中国吃到家乡味,让更多的太仓人不出国门也能尝到德国味,通过德式餐厅去了解德国文化,更好地与德国人相处。”

随着改革转型进入“深水区”,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专门政策强化对德合作。作为对德合作的“先行者”,如何保持领先优势?太仓注重系统化思维、高起点谋划,在进一步优化德企营商环境之外,积极把对德合作从单一的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等诸多方面,构筑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其中,堪称“德国制造”秘密武器的“双元制”教育,已经在太仓发展了18年,培养了1万多名大国工匠。

今年4月13日在太仓举行的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负责人“点赞”太仓,太仓对德合作成果显著,经验值得学习。当前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对德合作也要与时俱进,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加精准的对德合作。

2016年6月,全球第八个德国中心在太仓开业;2017年9月,全国首个“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在太仓开班……太仓德国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深有感触地说:“太仓对德合作持续了20多年,与太仓政府的沟通交流非常方便,就像个‘大家庭’,彼此遇上问题可以很方便地去寻求帮助,相互支持。”

此外,太仓的欧商会每年都会组织啤酒节,这一活动由德国企业自行主办,在太仓喝德国啤酒成为时尚。而太仓也经常组织德企、民企与机关事业单位一道开展“足球之约”活动,这只是太仓高新区C&G沙龙中的一个项目。C&G沙龙即中德交流沙龙,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党建等诸多领域。

去年7月30日,“中德故事——从太仓出发”主题摄影展在于利希市博物馆开幕。60幅摄影作品通过展现美丽的太仓和德国人在太仓的生活,以及德国人民和太仓人民生活的巧妙对比,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贺信中说,摄影展生动展现了中德在多个领域合作的历史状况和发展前景,让德国各界进一步了解太仓,也希望太仓成为中德合作的典范城市。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