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智库:若不改革并与中国合作 国际秩序难以为继

美智库:若不改革并与中国合作 国际秩序难以为继
2018年06月22日 11:48 观察者网

  原标题:兰德公司:若不改革并与中国合作,国际秩序难以为继

  [编译/观察者网 周远方]

  若不改革并与中国合作,国际体系将难以维系,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者迈克尔·马扎尔(Michael J。 Mazarr)和高级分析师蒂莫西·希思(Timothy R。 Heath)6月20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撰文,发表了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国际秩序”基本是尊重的,但近来出现非常明显的转变,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之际,改革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并向中国作出某些让步,换取中国继续留在“国际体系”之内,是相当有必要的。

  马扎尔也是兰德公司“建立可持续国际秩序”项目负责人。

  观察者网编译该文,以供参考:

本文作者马扎尔(左)希斯(右)本文作者马扎尔(左)希斯(右)

  美国政府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将中国纳入多边国际秩序的努力已告失败。

  “胡萝卜和大棒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动摇中国,”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坎贝尔和拉特纳今年2月感叹,“西方打赌中国会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但赌博失败了。”最直接的证据或许是,美国最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直接指责中国“试图塑造一个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的世界”。

  这种说法反映出西方专家的失望。中国正利用与先行国际体系接轨所获得的财富和权力,来削弱这个体系本身的某些方面。中国政府正在展示自己的实力,包括主张南海主权,以及在贸易条件中加入针对外国政府和公司的审查,他们声称有权修改和重新解释游戏规则。

  中国的这些行动正在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精心制定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关键规则和准则。这一秩序包括联合国系统、一系列国际经济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大评级机构等)、从欧盟到东盟的各种区域组织,以及其他密如蛛网的规则、规范和价值标准系统。

  认为中国将随波逐流地加入美国主导的秩序,在经济和政治上发生转变——这确实是全球一体化理论的出发点,这样的观点也已受到质疑。这种天真的想法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实现。中国的强大和野心使其不可能屈从这种安排。中国体量庞大,对自己的全球使命(global destiny)充满自信,并且极其渴望在数百年屈辱后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今天国际秩序出现裂痕也不能只怪中国。“民主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开始退潮,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却未受惩罚,国际社会也未能解决气候变化、难民危机和全球经济停滞等长期问题,这都凸显了当今国际秩序的破败和脆弱。如今,真正的问题变得相当复杂:美国自己正严重透支,它期望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在重塑国际多边秩序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中国将如何处理国际秩序(China’s approach to the international order)?兰德公司一个小组的最新研究正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梳理了中国参与国际机构、遵守国际准则、遵守现行国际法、参与多边协调合作等方面的表现。我们不仅尝试认真审视中国过去的行为,还应严肃对待中国当前出现的迅速转变——毫无疑问,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表明,中国有意愿挑战国际秩序的各个方面。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一直是相当复杂、有时是前后矛盾的。从现代史的层面来看,我们发现中国对“战后秩序”的态度有一个显著的进步。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对整个国际体系保持敌对姿态,他们公然宣称自己是一支革命势力。

  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认为“战后秩序”符合自身利益,对其支持度有所提高。从这时开始,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加入WTO等数百个主要国际机构,逐步加强对许多多边规则的支持,并表态愿意加强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在经贸、维和、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对外援助和核不扩散等领域,中国表现突出。总的来说,中国在后冷战时代对国际体系起到相当大的支持作用。

  中国继续在一些领域反对“国际秩序”,比如反对单边军事霸权,反对以人道主义名义干涉内政等。在这些领域中国也并不孤单,因为有一批国家也持同样的观点。

  这些国家认为,国际秩序和规范不能凌驾于主权之上,因为《联合国宪章》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持这种观点的国家不仅有中国,还有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其他“新兴民主国家”,

  另一些国家认为,应当积极促进“法治”(rule of law)和“人权”等“自由价值观”,这一阵营认为,国家主权在必要时应当让位于这些规则和价值观,这意味着经济制裁以及为人道主义援助附加硬性条件等。

  上述两个阵营之间关于“国际秩序”的分歧是正当的,并不能说前一个阵营旨在破坏“国际秩序”。

  延伸开去说,中国对现行秩序的质疑一般不会触及国际秩序本身的原则。比如说,尽管中国在南海表现出强硬姿态,但并未挑战领土不受侵犯的原则。

特朗普2017年11月访华(中新网图)特朗普2017年11月访华(中新网图)

责任编辑:张申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