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40年,湖南工业实现万亿大跨越

40年,湖南工业实现万亿大跨越
2018年11月20日 07:59 湖南日报
原标题:40年,湖南工业实现万亿大跨越

    前  言: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发展,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是湖南工业经济实现大跨越的4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果。湖南工业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规模总量大幅跨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全省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和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工业总量跨过万亿台阶,生产力布局日趋合理,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系统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40年栉风沐雨,40年拼搏奋进!

    40年创新发力,40年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规模总量大幅跨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有力地支撑了湖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工业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湖南工业正由数量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越新台阶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不忘初心,奋发图强。40年,湖南工业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全省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台阶,实现了从不足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的历史性跨越。40年来,湖南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51.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879.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89倍。改革开放前,我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仅有51.94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2013年突破1万亿元,实现了从不足百亿元到过万亿元的大跨越。到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0位(1978年位居第11位)。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前,全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全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与改革开放初相比,2017年,重点产品均大幅度增长。其中:钢材2210.15万吨,增长34.4倍;发电量1349.20亿千瓦时,增长13.4倍;十种有色金属205.62万吨,增长11.3倍。罐头、卷烟、采矿专用设备、合成橡胶、十种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及以上,优势地位明显。微型计算机设备、手机等生产能力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分别达到32万台和571万台以上。

    工业主导地位不变。改革开放40年来,工业经济体量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197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3%,到2012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2.2%。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但是工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2013年开始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下降,到2017年比重降为35.0%, 2017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3%,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推动了全省工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工业门类基本健全,企业数量成倍增长。2017年底,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5275个,其中,采矿企业868个,制造业企业13923个,电气、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484个。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工业的3大门类、39个大类行业、189个中类行业、472个小类行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都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优化大结构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正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1978年,全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9%,到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1.2%,制造业的整体规模近万亿元大关。其中,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湖南工业制造两张名片。以中车株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为领头军的制造湘军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产业逐步成为产品品种门类最齐全、知名企业聚集数量最多,集中度最高的产业集群。2017年,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14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8%,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湖南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全国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9%,优势地位明显。2017年,我省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15.86亿元,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8%。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我省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竞争力持续提升。原材料工业是湖南传统的特色工业行业,随着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新材料行业成为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其中,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是新材料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005-2017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2.2%,年均下降10.1%,比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多5.0个百分点。

    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 我省新兴优势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6%和7.5%。到2017年,我省11个主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超过1万亿元,食品行业超过5000亿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两大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湖南制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汽车制造业异军突起,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3.5亿元,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4.8%,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工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省四大区域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工业:长株潭地区发挥区位、技术和人才优势,成为全省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工业占全省比重达到44.6%;环洞庭湖地区加快工业绿色发展,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2.3%;湘南地区通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占全省工业比重上升到18.3%;大湘西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为13.8%。

    企业发展活力增强。1978年,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6419家,平均每家产值78.6万元;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75家(由于规模工业统计口径的调整,企业数量不可比),户均产值2.7亿元。特别是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大中型工业企业,成为全省工业的顶梁柱。2017年,全省产值过100亿的企业达到24家,其中华菱集团成为全省首家本土千亿企业。

    高耗能行业发展趋缓。湖南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发展,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在稳步下降,远低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2008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9.9%,同比增长10.8%。201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0.3%,同比增长1.8%,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低5.5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负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不到1%,仅增长0.1%和0.5%。

    引领谋创新  发展质效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1978年,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2亿元,到2017年利润总额增至1930.9亿元;1978年,全省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0.3亿元,2017年达到1457亿元,是全省财税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工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达568.53亿元,比1996年增长71.9倍。2017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比2012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612.08亿元,是2006年的10.8倍。科技进步带动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当年价格计算)由1978年的654元/人增长到2017年的87631元/人,增长了133倍。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园区聚集效益逐年提高,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湖南工业领域千亿产业已经达到11个,装备制造业在2015年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的产业。湖南共有各类园区13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5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4家,省级开发区66家,省级工业集中区54家。201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过百亿元的园区 24 家。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 家园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2017年,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拥有规模工业企业8573家,是2006年的6.7倍,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6.1%。

    新产品不断涌现。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8049项,实现新产品产值6612亿元,是2006年的10.8倍。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人工智能产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同时,湖南工业不仅以产品直接服务全省人民群众,更是通过就业为增强民生福祉提供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38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300万人;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达326万人,加上数量众多的小微型工业企业,工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迎接新市场  阔步迈入“工业”时代

    全省工业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战略,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市场化发展,在“引进来、走出去”中求突破,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新高地。

    引进来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粤湘强丰有限公司为起点,上世纪90年代湖南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湖南利用外资规模更是成倍增长,2017年达到144.8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大众、博世、安赛乐米塔尔、伟创力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投资建厂。193家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由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且目前仍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有33家。

    走出去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湘潭电机厂的冷凝电机成为我国首次通过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此后湖南工业产品经历了由调拨出口到自营出口的转变。株洲硬质合金厂是全省首家自营出口企业。2000年开始湖南境外投资起步,优质企业跨国并购步伐加快。2017年,全省工业产品实现出口额1535.82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8.1%。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华菱集团等一大批省内企业成功开展了跨国并购,并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中车株机、泰富重工等一大批企业的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沧桑巨变。

    回首40载历程,湖南工业一路栉风沐雨、拼搏奋进,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湖南工业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材料由省工信厅提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