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智库|春节至今损失上百亿,国内主题公园行业进入拐点危机?

智库|春节至今损失上百亿,国内主题公园行业进入拐点危机?
2020年03月26日 11:11 澎湃新闻

近年来国内主题公园进入扩张快车道。

2018年以来,在建的主题公园、水上乐园项目有81个,大型主题公园也从一线城市向芜湖、济南、泰安、宁波、汕头、青岛、郑州等二三线城市转移、扩张。

然而,在市场的热闹背后,盈利难仍是摆在众多主题公园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据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我国共有主题公园339座,其中超过半数盈利,有四分之一亏损,其余持平。

2020年疫情之下,主题乐园更是遭遇重创。

华侨城下的新三板公司恐龙谷在这次疫情期间的收入损失大约在440万左右;海昌海洋公园近万名员工、10万多只海洋极地动物、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场馆以及庞大的维生系统,产生的付现成本支出,每个月超过了1亿元;中国两大迪士尼以关闭两个月计算,上海迪士尼两个月亏损1.35亿美元,香港迪士尼两个月亏损4000万美元。

根据中国游协对902家旅游企业的调研显示,这次疫情造成了39.6%的企业营收减少91%以上,14.6%的企业营收减少了61%-90%,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企业因为疫情损失达到了60%以上。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同样表示,疫情以来,全国339家主题公园、1736家游乐园,327家水上乐园(其中253家是室外水上乐园、59家是室内水上乐园、15家是室内外水上乐园)关闭,还有89家动物园(含海昌、长隆等海洋动物世界)全部关闭,春节至今,国内主题公园行业损失已达上百亿元。

生存考验在前,主题公园的前景到底如何?

01

中国进入主题公园时代

在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不过短短30年,1989年,深圳华侨城地产“锦绣中华”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主题公园时代。

从第一代以科学科幻、机动游乐、动物观赏为主的都市游乐场,到将娱游功能、住宿购物和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旅游+地产”模式的主题乐园,再到迪士尼乐园这样的消费空间,主题公园不断进阶,尤其是当下,伴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步伐,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国民主题娱乐需求极大增加。

东方证券指出,依据美日韩的发展经验,人均GDP8000美元是主题公园发展的重要分水岭。2016年,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2019年已突破10000美元,中国主题公园正迎来重大的向上拐点。

而据咨询公司AECOM预测,中国主题公园客流人次将分别于2020年、2025年、2030年达到2.2亿、3.2亿、4.2亿人次(备注:2020年的预测可能因疫情而难以兑现)。

同时,在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中,主题公园所特有的连接虚拟与现实、创造欢愉的功能让其成为承载人们文化体验需求的最佳空间。正如迪士尼公司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所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想象力存在,迪士尼乐园就永远不会关门。”

主题公园的魅力便在于它与日常生活形成错位,使游客进入另一种有别于现实的乌托邦情境。

一方面,它让消费者在同一场域中进行多项不同的消费活动成为可能(如购物、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用餐、住宿等);

另一方面,它以“故事”、“童话”装扮空间,带给参观者新奇、刺激和幻想,游客们在乐园内与其它时空相遇,或是被拽入到对现实境遇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去,暂时脱离“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东京迪士尼的外围,寸土寸金的地方种了30万棵树,牢牢围住乐园,保证大家在园内绝不会看见让人出戏的现实世界。

02

主题乐园内核缺失

可见,既有广泛的物质基础,又有深层的精神需求,也无怪乎主题公园备受追捧。然而,主题公园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另一面却是内核缺失。

首先,中国“旅游+地产”的特色发展模式使主题公园极易步入“假公园真地产”的歧途。

从初衷看,“主题公园+周边配套地产”模式无可厚非,有助于实现主题公园多层次、综合性开发,为引入投资者“破冰”。但现实发展中,不少开发商却剑走偏锋、颠倒主次,将公园当做拿地开发的“壳”。

加上主题公园有一定公益性,地价便宜、开发成本低,“曲线拿地”还能赚上一笔,主题公园一度沦为企业的圈地工具。

同时,房地产的收益(如土地升值)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主题公园短期的入不敷出,更让主题公园成为“群狼逐食”的“香饽饽”,进一步加剧市场“繁荣”。

以华侨城A为例,据其财报显示,2018年房地产业务、旅游综合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8.25%及40.83%,来自主题公园的旅游综合业务营收占比仍未过半,且明显低于房地产业务营收。在此逻辑下,主题公园无主题已成为行业常态。

主题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可以沟通的文化,而中国的大部分主题公园都缺乏对主题公园文化内涵的理解,尤其是对IP亦不够重视。

要么巡游演艺一招千用,大气的花车、花枝招展的服装……换汤不换药;要么主题公园降级为游乐场,机械化的娱乐设备几乎如出一辙,却难以带给游客良好的游玩体验。

如此一来,没有“强大吸引力”做支撑,消费者又总是“喜新厌旧”,不仅会引发恶性竞争,重游率这一“生命线”也成为最大问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包含主题公园在内的景区重游率最高为28.3%,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主题公园及其他旅游景点的重游率均在70%以上,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的重游率甚至高达83.6%。

可以说,资本的浮躁与主题的迷惘让当下诸多主题公园沦为“一锤子买卖”。

03

主题公园产业链

显然,国内的主题公园已迎来“生态”拐点危机,若不对症下药,盲目跟风,那么这轮主题公园热将依然难逃过剩去产能的阵痛。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高开低走”即是先兆。

说到底,主题公园不是单纯的平地起高楼,更不能凭一时冲动,主题公园的本质是寻找与感受“超现实与文化差异”的体验过程,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多地在于创意、体验和互动,而非硬件设施。

纵观全球的巨头级主题公园,其发展思路往往遵从以下路径:以IP作为传导源头,以包含主题公园在内的上下游产业作为主营业务实现IP 变现,同时通过持续自身创作或外延收购IP,并借助IP 的影响力进行异地复制,打造“内容创作与授权——线上线下平台整合——周边衍生——文化输出”的泛文化产业生态。

在这方面,中国本土主题乐园显然落后了一大截,无论是华强方特“熊出没”的单一IP,还是宋城集团“千古情”的严重同质化,均显得支撑力不足,衍生品占比更是微乎其微,以致盈利模式只能依赖门票收入。

广发证券指出,我国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占公园总收入的80%左右,与国际主流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而成功的主题公园产业将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的一个生态系统。

对此,风靡全球几十年的迪士尼提供了最佳案例,每个IP都是迪士尼发展的起点,这些点可以上下延伸出无数条线,上端连接电视台、动画公司、电影公司等内容生产商,为迪士尼主题公园的不断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IP血液;下端则可连接服装、家居装饰、玩具、食品、文具、出版、电子产品等等衍生品市场,从而进一步扩大IP影响力,例如,截至2019年,《冰雪奇缘》周边的收入就达到了全球IP营收排行榜的前50,总营收达到113亿美元。

可以说,每个IP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众多产业链又相互交叉、汇集,共同构成迪士尼的产业平面,借助IP 的强大影响力和产业链的运作,迪士尼成功在世界各地实现文化输出与复制,同时借助高科技为主题公园插上想象的翅膀,使现实与想象相连,从而使产品、内容、体验形成一种“娱乐循环”模式,共同构建出迪士尼的立体产业生态。

更进一步来看,未来的主题公园生态还将继续进阶,在城市公园化的趋势下,作为“公园中的公园”,将不再是静态的建筑和固化的空间,而是如同城市的发展演进一般,成为产业生态不断进化的“生命体”。

原标题《从盈利难到遭疫情重创,主题公园进入拐点危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