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票上的乡愁
-
郭小天(微博)/摄影 《江南时报》孔德信/文
每个春节的边上,游子的心里总会不安。最好听的乡音,最难却的乡情,一切关于家乡的浓郁气息,真的可以不远万里来到身旁。就算漂洋过海,它也要回旋在你的耳边,占据你的视线。总之,说不清的情愫,道不完的魅力,指引倦鸟归巢。
回家。这几天的车站,人尤其多。都是赶着回家的。
回家离不开票。挤车是痛苦的,有票挤车却是幸福的。为了一张春运车票,凌晨5点,带着棉被去排队,已是家常便饭;为了一张春运车票,从不与网络打交道的,却学会了网上刷票……这些事已不新鲜,但是,当你看着几十只手指,同时在自助售票机上点击的时候,无论是纤细的、白皙的,还是粗糙的、黝黑的,灵巧得就像是一个个正在舞蹈的精灵,不由得会跟着感动,跟着愉悦起来。是啊,如果不是心里怀着归家的快乐,这样漂亮的指法,怎么能学得来,又怎么能用得来呢?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事实上,巴掌大的车票,含义不仅于此。
为了能及时地出票,省去上卫生间的时间,车站的售票员忙到连水都不敢喝,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到哪?请看这里!一句简单的问候,让每个听到的人,开始明白自己已经踏上回家的路。在乘客眼里,售票员如同原点,他们从窗口递出来的那张窄窄的纸片,就是家乡的坐标值。
一盏小灯,一台打印机,一部笔记本,一张桌子,一身厚厚的棉大衣。这就是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售票员,在售票大厅外预售车票的素描。室外气温零下,却要不停地伸出手来,接过钱,按键盘,打车票。小灯并不亮,要看清车票上的字还挺费劲,却能毫不犹豫地映出一张张天使的脸。
递出来的是票,拿到的却是踏实。单调的春运因此而美丽。
当然,“幸福春运”的美丽也是多样的。
售票机,售票员,电话订票,网络订票。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春运的买票方式呈现多样化、公开化。在多种方式的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在运转着。如果说,因为技术进步有了票务多样化、公开化的必要条件,那么,理念进步则是票务多样化、公开化的充要条件。
没有这些服务理念的票务,一定是冰冷的,让人憎恶的。许多人曾经的亲历都表明,春运车票,有时候还像是“黄牛”手里的一道道符咒,明知其中有玄机,还是要多掏腰包,毕竟,上面写有实现回家的愿望。不敢说,今年有了多种订票形式,“黄牛”就消失了,但现实的状况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找“黄牛”拿票了。春运,更因为票务逐步公开而美丽。
其实,车票的问题,就是春运的问题,车票的变化,就是春运的变化。小小的车票形式不断地变化着,身份证号、姓名、二维码都登上车票,车票票面的信息含量越来越广,而在这其中,唯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车票上承载的情感——乡愁,让手里的春运车票更显温暖,让春运变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