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涛:小惠敏,你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8:14 新京报

    作者:昝涛

  “张惠敏来了!”8岁的海南女孩张惠敏在她54岁的亲生父亲张建民的督促下,在一些好心人的关怀下,以及在一些商家出于利益的帮助下,用55天时间跑了近3558公里,终于到达了她的目的地———首都北京。(昨日《新京报》)从一开始就关注此事的我,终于可以把悬着的心放下,我和很多热心人一样,生怕在这个过程中惠敏的身体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消耗而受到损害。

  我想到目前正在各地电视台热播的《家有儿女》,这个片子里面有很多情节都是在教育家长如何对待子女的理想以及孩子对未来的选择。有的被父亲强迫练举重,有的被强迫练钢琴、上各种特长班。但最终结局给人的启示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及选择。

  这其中还有个情节引起我的注意,张建民曾经对记者说过,他准备让慧敏跑到14、15岁,如果出不了成绩就改练

网球,如果还不理想,再改
跆拳道
,总之就要练体育。“我觉得她就是这块料。”张建民说。这种说法似乎证明,该家长并不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与自我选择,而是早就预先为孩子设计好了从事体育的这么一个发展路线,从而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我真希望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张建民关于体育的理念也值得反思。张建民曾说:“为体育投入,牺牲是值得的……我觉得王军霞当初训练的强度还不够大,如果够大,一定成就更高。”这里面暗含着一种传统的体育思维,即只要有刻苦的训练就一定能成功。其实,这是有现实原因的,即中国人的体质在很多方面不如西方人。2007年伦敦马拉松赛女子冠军周春秀的教练说,她在大赛前的三个月里,每周跑200多公里,有时跑300多公里,比其他优秀运动员多一倍。“欧洲人的骨密度和肌肉都优于东方人。他们的身体条件天生就好,饮食结构也比我们好。我们必须多吃苦,忍受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这样才能战胜对手。”但我觉得,把上述理念运用到非专业运动员特别是小惠敏这样的儿童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超常的锻炼,带来的是对身体的巨大损伤。

  我无法断定从事专业体育是否是一个8岁女孩的自我选择,我也无从确认她所生存的环境是否赋予了她自由选择的权利。毕竟,自由往往都是有限度的。我只希望,在祝贺小惠敏完成其超长马拉松之后,她是健康快乐的。

    来源:

新京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