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菁:不能眼看北大文化遗存少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8:16 新京报

    作者:梁菁

  读完王军先生《舍不得北大的“第一记忆”》(新京报8月27日)一文,作为北大校友,我深受感动。因为我第一眼见到的北大,也是从南门开始的。记得报到那天,仰望着林阴道旁的那些飞檐翘脊、典雅朴实的老校舍,我高兴得像个孩子。

  南门老楼是北大1952年迁到燕园后最早兴建的一批“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硬山坡顶式建筑,它见证了新北大的诞生与成长,是新北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见证了校友们的青春岁月,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从而与未名湖一道,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就在北大南门大楼面临被拆命运时,《循环经济法》草案26日也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建国初国家同时精心建设了新北大和新清华校舍,清华主楼至今完好如初,为何北大老楼就成了危房?如果这12栋宿舍楼都是危房,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将师生迅速转移才对,可为何这里至今还住着师生?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无不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又通过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应当代需要。北大自己也有成功改造燕京大学静园女生宿舍作为文史哲等系办公室的成功经验,南门古典楼群也完全可以效仿静园先例加以利用。

  南门宿舍要拆,有人会从北大“发展空间”受限制找理由。可是,现在北大校园东南角建有“太平洋电子城”,西南角建有三星级“资源宾馆”,据说东门边还要建设五星级“未名湖大酒店”。这些用于商业的宝贵空间若都用于教学需要,南门老楼就完全不必拆除。

  要调整“区域功能”,要争取“发展空间”,北大发展规划部门可以通过规划公示、公众参与等途径,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进行,师生、校友并不难理解其苦衷。但现实中,公众却是在27楼开拆之后,才从声明中了解到已经付诸实施的决定。校园规划的程序问题,是否也应引入《城乡规划法》草案倡导的公开、公正的原则?

  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又在进军“世界一流大学”,呵护南门宿舍这一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并努力推动其成为受法律保护的

文物保护单位,应是北大彰显文化自觉的主动行为。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北大,无论是沙滩红楼,还是西南联大,老北大的遗存已经不多了,现在又要把新北大最初的一批历史建筑抹去,风云激荡的北大历史该从何寻觅,众多校友的家园之思又将如何寄托?

  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北京市今年8月刚刚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点就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门宿舍作为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优秀现代建筑,早已和燕京大学建筑群融为一体,共同构筑了北大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怀着对历史的脉脉温情与深深敬意,留下这段不该抹去的北大记忆吧。

  梁菁(北大校友)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