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燃油税改革果断胜过迟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10:27 新京报

  作者:马红漫

  随着国际油价再度“高烧”,近日有报道称,在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头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方案。和成品油调价方案一同出台的还包括酝酿已久的燃油税。

  针对这一说法,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丛明表示,“燃油税和成品油调价是两回事,不会同时推出。”但与此同时,丛明介绍说,“燃油税改革在我国比较迫切。”(据9月3日《上海证券报》)

  中国的资源价格很早就被列入了改革规划之中,但是由于政策制定部门担心该项改革的推进会给社会造成冲击,所以一直是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却是,

能源价格改革延迟所造成的弊病越来越明显。

  由于资源价格出现人为压低的问题,导致

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源使用的软约束之上。央行去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我国资源价格基本上只反映了开发成本,没有包含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也没有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

  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源类产品定价偏低的结果就是鼓励人们滥用和浪费资源,由此才会出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典型结构性矛盾,即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动力,而作为健康动力的消费需求却始终不旺盛。所谓的信贷投放规模过大、经济增长很容易就会出现过热,其背后的动因皆与此有关。由此,中国的资源改革就陷入了“鸡和蛋,孰先孰后”的尴尬怪圈:资源定价过低导致经济容易过热,而经济过热的时期往往会伴随着通货膨胀,此时此刻若要再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势必形成价格通胀的压力,因此只好一再推迟实施,从而又成为下一次经济过热的动因。

  煤电联动是另外一个例子。面对成本的不断激增,电力企业也向发改委递交了涨价申请。就以电价为例,根据2005年我国实施的煤电联动政策,如果半年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电价也应做调整。煤炭行业协会最新的测算结果显示,与上一周期相比,全国电煤价格上涨已经达到了13%。电价迟迟未能按照既定方案上调,导致电力企业成本开支激增。

  而油企要求提高油价也是同一个理由。但遗憾的是,面对7月份5.6%的CPI涨幅,以及各界预测8月份将超过6%的涨幅,发改委不得不选择了压下提价申请。同样,发改委早已记录在案的下半年推出资源价格改革的计划,也随之悄然推迟。或许,此次的改革推迟,又会为下一次经济过热的走势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资源价格改革问题所涉及的循环对于经济运行负面影响很深。如此的链条循环往复,该如何破解?历史经验证明,推进价格改革,果断要优于迟疑不决。

  就以

燃油税改革为例,相关管理部门一直期望把油价长期低于60美元/桶,作为推进燃油税改革的有利时机,甚至不惜为此而一再等待。但遗憾的是,以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态势,加上国际炒家假借中国因素等恶炒油价的投机举动,我们所期盼的低油价状况却越来越难以出现,能源消耗和价格倒挂问题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燃油税改革作为最有效的财政调节手段之一,本身正是一项以提高油品价格来控制消费总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财政政策。国际经验表明,推行燃油税不但可以推动汽车节油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国家筹集交通维护经费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海南省的试点看,燃油税的征收确实促进了道路畅通,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起到了节能降污的目的。如今,出于节能降耗目的的燃油税改革却被一再推迟,着实令人遗憾。

  当然,在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之前,理应提前做好提价后的收益分配方案,特别是要针对低收入家庭做好相应的补贴措施。但是,这些利益分配的问题只是改革之后的附属问题,并不应当成为阻碍改革推进的瓶颈。让价格机制在资源利用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是刻不容缓。

  □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