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球时报:当日本军舰开进中国港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09:21 环球时报
作者:黄大慧 挂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缓缓地驶入中国港口,甲板两侧站立着一排排日本士兵,这不是二战时的景象,也不是电影中虚构的画面,而是我们很快将要面对的真实场景。上周,中国国防部长访问日本。中日双方磋商了两国武装力量的交流事宜,并对军舰互访事宜达成了协议。 当日本军舰开进中国的港湾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几天恰逢新学期开始,我私下问了几位学生和周围的朋友。尽管不少人都表示理解国家友好交往的举措,但他们同时又表示,会有不那么舒服的感觉,甚至有人说,这实在是有些令人难以接受。不难想象,中国民众会以一种复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变化。毕竟,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民族创痛的记忆、历史的悲情,有很大一部分是与挂着太阳旗的军舰或是挑着太阳旗的刺刀有关系的。而近几年来,日本某些人对过去那场战争的认识和态度,又常常会引起国人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军舰能否成功互访,不仅是一个涉及到两国政府层面的外交问题,也是对我们的民族心理的一次考验。 记得曾经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二战结束没多久,一位饱受法西斯折磨的比利时老战士家中,来了几位到比利时学习培训的西德士兵。起初,这位老战士在感情上怎么也扭不过来,要不是碍于这些人是他儿子请来的,他一定会立刻把他们轰走。后来,在相互交谈中,他了解到,许多德国老百姓都是被迫参战的,战争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痛苦。而那些德国士兵听老战士讲述了法西斯的暴行,临走时一再表示,一定要投身于和平运动之中,让战争远离欧洲。由此,这位老战士对德国人的看法才开始转变。 比起这位比利时老战士的感情变化,德国人真正得到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所有那些在二战中遭受法西斯侵略国家的人民的认同,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包括军事交流在内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全面交流,也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认同。改革开放之初,当日本商人来华投资建厂时,一些国人不也曾产生过厌恶之感吗。随着近30年的频繁交往,现在国人对日商的态度已完全不同。 中日之间在军事上的释怀显然要更困难一些。正因为如此,当前中日两国达成的军舰互访共识,才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国际事件,也是一件能够对中日互信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军事交流既与两国政治关系密切相关,又远远滞后于政治关系,也落后于其他大国间的军事关系。毕竟,中美、中俄、中欧等大国之间,早在几年前都已实现了军舰互访。这种状态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日本近年来在历史问题上的认识,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抗议,由此阻碍了两国政治关系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两国长期存在的不信任感。 此次双方确立的军舰互访计划首先将对建立和增强中日互信起到积极作用。信任源于交流、沟通和了解。军舰互访是打开建立信任大门的一把钥匙。这对于两国解决其他争端问题,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最大程度避免冲突的平台。 其次,军事安全是一个非常敏感,也最能体现政治互信的合作领域。要实现中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提升,不仅需要在文化、经济、政治上保持频繁的交流,也必须在包括军舰互访在内的军事交流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两军关系的发展将会有利于两国关系的进步。中日关系“解冻”于今年春季,军舰互访作为一个信号,也许是这个金秋能收获的珍贵果实。 中日军舰互访是两国军事安全关系走向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追源历史,一些国人可能会由此联想到近代日本对我国土和海洋之侵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日两国毕竟是“搬不走的邻居”,作为地区和国际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中日两国无论如何都要走出这一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今天,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看待国际关系的视野也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军舰互访只是消除两国疑惑、提升相互信任的第一步,在未来的区域合作乃至国际事务等层次,比如,防止核扩散和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中日两国更迫切需要把这种诚意、善意,耐心和智慧继续发挥下去。亚洲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两大强国,相信中日两国人民的内心和胸怀,亦会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未来。▲(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环球时报》授权新浪独家使用,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