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扶贫办成坑农办揭示制度裂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09:53 燕赵都市报

  作者:刘效仁

  "扶贫办虚报冒领国家扶贫资金"的"新闻"绝非孤例。一些地方的政府扶贫机构雁过拔毛,"靠贫吃贫",采用虚开发票、假造文件、少支多报等手段套取私分扶贫款,亦是不争的事实。扶贫办成了"坑农办",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剧了贫困程度,也浪费了国家扶贫资源,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必须严加禁止。

  农民张正宣怀抱的一年多却只有40多斤的黑山羊,成了贵州省织金县扶贫办作为“坑农办”的“物证”。该办采用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甚至采购劣质种苗发放给农户,反而使农民赔钱,贫困程度加大。织金县扶贫办原主任杨厚云因涉嫌贪污扶贫款1.5万元,受贿1.2万元,涉嫌私分国有资产40多万元,另有200多万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提起公诉。扶贫办竟成“坑农办”,不能不说是对政府扶贫现行机制的拷问。(昨日本报)

  扶贫办作为一级政府扶贫工作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筹措和争取扶贫资金,实施和管理扶贫项目。我不知道,组织、人事部门是怎样选配扶贫办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我以为,必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要更严一些,对贫困群众有真切的感情,能够廉洁自律,绝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私欲杂念。但事实上,我这种想法却十分幼稚。因为在现行的政府扶贫机制下,光靠官员的洁身自爱往往是靠不住的。

  当下扶贫运作机制的缺陷之一即是,手握资金分配和管理的大权,却自己监督自己。地处乌蒙山区的织金县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迄今仍有贫困人口9万多人,低收入人口15万多人。近年来国家每年下拨给该县扶贫资金上千万元,再加上一些扶贫贷款基金项目,不能不说是一块大大的

蛋糕。扶贫办既是扶贫的组织实施者,又是项目的监督者,左手放钱,右手监督,权力缺乏起码的制约,想不腐败都难。仅2006年10个月,该县扶贫办套取的农民工培训费等专项扶贫资金就达20多万元。

  缺陷之二,扶贫对象涉及千家万户,信息严重不对称,为暗箱操作预留了腐败空间。许许多多厚道的农民对于国家扶贫资金和项目本来就心存感激,很少有人会对发放钱款的多寡产生怀疑,也为无良的扶贫官员上下其手提供了“群众基础”。虚报冒领,以少充多,以劣充优,就成为一些扶贫机构的惯常手段。林下商品鸡养殖是织金县扶贫办组织实施的一个扶贫项目。当地的报账资料显示,共计投放鸡苗19万多只,报账金额为96万多元,其中4个乡镇74户农户得到鸡苗2.84万只。但对4个乡镇74户农户

审计调查发现,实际得到的鸡苗仅为1.25万只,相差1.59万只,虚报鸡苗数占报账数的比例高达55.9%。

  缺陷之三,上级监督空置,社会监督空缺。一些项目单位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甚至是把

扶贫款放下去作为管理的终结,以至于项目验收大多走过场,不了了之。事实上,织金扶贫办组织实施的扶贫项目,经过了层层上报审批,项目实施后上级部门也进行了验收。问题是,尽管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也有“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制度。”“凡转移、挪用、拖欠、挤占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凡贪污扶贫资金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相关规定,甚至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但缺乏细则,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阁。由于责任追究制度缺失,就助长了有关官员的贪渎行为。尽管该县黑山羊养殖、商品鸡养殖、竹荪种植等项目,给农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对原主任杨厚云的公诉并未涉及此项内容。

  “扶贫办虚报冒领国家扶贫资金”的“新闻”绝非孤例。一些地方的政府扶贫机构雁过拔毛,“靠贫吃贫”,采用虚开发票、假造文件、少支多报等手段套取私分扶贫款,亦是不争的事实。扶贫办成了“坑农办”,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剧了贫困程度,也浪费了国家扶贫资源,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必须严加禁止。为此,就应当创新政府扶贫机制和模式。一方面要引入市场机制,聘请独立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担当扶贫组织者的职能,给小额贷款等民间扶贫机构以合法地位,而政府扶贫办仅仅履行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就是要强化扶贫工作的公开监督,真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独立机构的专业监督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并对违法乱纪者依法予以严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